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肌松药的药理作用
肌松药 作用部位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1、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但不能代替镇静 及镇痛药 2、用于消除危重病人机械通气的人机对抗 3、用于痉挛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4、不能用于清醒病人 5、应用肌松药必须注意气道管理
第一节 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
一、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
阻断钠通道
肌肉收缩力降低
三.药物相互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
奎尼丁 β-受体阻滞药
均增加肌松药的作用
三.药物相互作用
•抗生素
新霉素 链霉素 妥布霉素 庆大霉素 丁胺卡那
增加肌松药的作用
三.药物相互作用
•精神药品
苯妥英钠与泮库溴铵、氯二甲箭毒、维库溴铵合用 锂离子与泮库溴铵、琥珀胆碱合用
第四节 肌松药的拮抗
持续
描述
频率50Hz
持续刺激时间5s
二.肌松监测的方法
•应用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强直刺激(tetanic stimulus,TS)
衰减:强直刺激引起的肌强直收缩,肌力不 能维持
易化:强直刺激后随即给与单刺激,肌颤搐幅 度增加 (posttetanic potentiation)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PH值 酸中毒
强化药物作用 不易被拮抗剂所拮抗
电解质紊乱
低钾 高钠 低钙 高镁
强化药物作用
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神经肌肉疾病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
非去极化肌松药 敏感 去极化肌松药 相对不敏感
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1. 顺式阿曲库铵较阿曲库胺低5-10倍 2. 阿曲库铵曾有ICU应用后脑脊液浓度达
440ug/L,570ug/L增加发生癫痫的发生 率 3. 2ED95血浆浓度 Cis为20-38ug/L A为190-213ug/L
Cis 4.7-5.3min A 5.5-6.1min V 5.3-5.6min R 2.9-5.0min
前者将影响后者的时效
前者
后者
前者对后者产生的效应
长时效 中时效或短时效 短时效 长时效或中时效
后者作用时间延长 后者作用时间缩短
三、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 非去极化肌松药复合应用 ✓同时复合应用:
产生的作用因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而异
肌松药
甾类 苯异喹啉类
化学结构同类的药物复合应用
肌松作用相加
化学结构不同类的药物复合应用
间隔10s可刺激一次
二.肌松监测的方法
•应用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单次刺激(ss)
起效时间:肌颤搐抑制90%以上可行气管插管及手术
恢复指数:肌颤搐由25%恢复到75%
二.肌松监测的方法
•应用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强直刺激(tetanic stimulus,TS)
描述 频率为2Hz 波宽为0.2~0.3ms矩形波 串间距为10~12s 4个成串刺激引起4个肌颤搐T1、T2、T3、T4
二.肌松监测的方法
•应用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TOF)
意义
反映阻滞程度
T4消失,阻滞已达75% T3、T2消失达80~90% T1消失达100%
曲库铵为0.05mg/kg) 3. 起效阿曲库铵2ED95 A3.2 ± 0.3min,顺
式阿曲库铵5.2 ± 0.3min
增加药量 1. 2ED95 5.2 ± 0.3min 2. 4ED95 2.7 ± 0.1min 3. 8ED95 1.9 ± 0.1min
预给药 1. 1/10总药量5分钟后给予9/10总药量 2. 2ED95 2.9 ± 0.8min
•低温
影响肌松药的排除 降低肌松药的蛋白结合率 影响乙酰胆碱的合成、释放 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敏感性
三.药物相互作用
•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 一定深度即可产生肌松作用
异氟醚
恩氟醚
作用强度
地氟醚 氟烷
氧化亚氮
三.药物相互作用
•局麻药
作用于突触前膜
作用于突触后膜
减少乙酰胆碱囊胞含量
肌松作用协同
第二节 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
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 组胺释放导致的不良反应
去极化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肌颤,术后肌痛 •高钾血症 •眼压增高 •颅压增高 •胃内压增高 •恶性高热 •类过敏反应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组胺释放,血压下降 •心动过速
肌松药对自主神经的作用及组胺释放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常用的肌肉松弛药(肌松药,muscle relaxant)
化学名
商品名 作用时效
分类
琥珀胆碱 suxamethonium
司可林
短
去极化
氨酰胆碱 imbretil
短
去极化
氯二甲箭毒 dimethyltubocurarine
短
非去极化
潘库溴铵 pavulon, pancuronium 本可松
唾液分泌增多 心率减慢等
用法
阿托品:7ug/kg+依酚氯铵0.5-1mg/kg 格隆溴铵:7ug/kg+新斯的明0. 07mg/kg 阿托品:15ug/kg+新斯的明0. 07mg/kg
二.拮抗药物及使用方法
•新的肌松拮抗药:org25969 (sugammadex)
特点
与肌松药形成化学鳌合而被清除 不作用于胆碱酯酶 无M受体作用 不需伍用抗胆碱药
二.肌松监测的方法
•应用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TOF)
意义
鉴别阻滞的性质
去极化或非去极化阻滞
二.肌松监测的方法
•应用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TOF)
意义
鉴别肌松药阻滞性质和判断阻滞程度
易化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用于判断阻滞程度 用于评定术后残余肌松
去极化(Ⅰ相、Ⅱ相阻滞)及非去极化肌松药 对强直刺激及强直后易化的反应
二.肌松监测的方法
•应用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TOF)
二.拮抗药物及使用方法
•应用拮抗药应注意的问题
老年人慎用 必须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 一般情况下须与抗胆碱能药物合用
具体实例 顺式阿曲库铵
1. 苄异喹啉类 2. 非去极化 3. 中时效 4. 阿曲库铵药液中15%为顺式阿曲库铵 5. 强度强,起效慢 6. 组胺释放显著少
1. 强度是阿曲库铵的4-5倍 2. ED95(阿曲库铵0.2-0.25mg/kg,顺式阿
•肌松药的合理选择 起效快
琥珀胆碱
大面积烧伤早期 创伤 神经元疾病 恶性高热易感体质
罗库溴铵
一、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
•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
非去极化肌松药
起效时间与强度呈反比
eg:罗库溴铵 VS 维库溴铵
一、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
•预给量(非去极化肌松药)
2ED95,RI,A(12min),Cis(13.5min) 在T1 10%用新斯的明0.05mg/kg RI
A(3.3min),Cis(3.4min)
阿曲库铵
对植物神经节无作用 组胺释放(2ED95)
顺式阿曲库铵
8ED95不释放组胺 对植物神经节无作用
1. Hofmann消除产物 2. 中枢神经兴奋强 3. 通过血脑屏障 4. 有心血管作用 5. 消除依赖肝肾
•注意事项:药物的相互作用 合用时,肌松作用呈相加或协同效应者
肌松药的用量应酌减
三、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去极化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合用
目 的
减少琥珀胆碱的不良反应
肌颤 术后肌痛 高钾血症 腹内压升高
缺 点
可能产生Ⅱ相阻滞
延长肌松时效
三、肌松药的复合应用
• 非去极化肌松药复合应用
✓不同时效的药物前后复合应用:
➢ 2ED95 2分钟优良率 ➢ A 95% Cis67%
➢ 加大Cis剂量2分钟优良率 ➢ 3ED95(80-90%)4ED95(97%)
2ED95 44.8-50.0min 4ED95 68.3 ± 2.4min
自然恢复与药量无关
单次给药(2-8ED95)或静滴,其恢复指 数均为13-15min及T1 5%恢复至T1 95%均 是30-33min
二.肌松监测的方法
•应用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强直刺激(tetanic stimulus,TS)
意义Biblioteka 鉴别肌松药阻滞性质和判断阻滞程度
非去极化阻滞出现衰减 去极化阻滞不出现衰减
二.肌松监测的方法
•应用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强直刺激(tetanic stimulus,TS)
•神经肌肉疾病 ✓肌无力综合症(myasthenic syndrome) 对两类药物都敏感
✓肌强直综合症(myotone syndrome )
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假性胆碱酯酶异常 减少或活性降低
琥珀胆碱的作用时间显著延长
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40~60 80~100
100 60~80 >0~90 70~90
<5
维库溴铵 罗库溴铵 米库氯铵 多库氯铵 哌库溴铵 琥珀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