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教学策略

第八章教学策略

v 库克(Cook,1982)用实验证明,结构 化策略虽然对少数优等生帮助不大,但对 多数非优等生训练的收获很大
v 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的方法以及总结出的 结构应该用来训练学生。
第八章教学策略
(二)心理匹配策略
v 1、定义 心理匹配策略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
当处理教材,使之呈现的教学内容被学生 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从而达到教学材 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以有效调节学 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较强; v 联系: v (1)教学策略是教学观念中的一个属概念,其本
身的制定与选择受教学观念的影响; v (2)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都对教学行为和技巧具
有指导与支配作用;
第八章教学策略
(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关系
v 1、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v 2、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v 三者的逻辑关系: 教学模式(上位)——教学策略(中
策略
第八章教学策略
第一节 概述
v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v 二、教学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 v 三、策略的可教性 v 四、策略教学的有效性 v 五、教学策略的分类
第八章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v 部分研究者对教学策略概念的归纳: v 把教学策略看成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
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
v 把教学策略看成是一种教学思想,认为教学策略 可以看成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以体现;
很多时候,教师要对支持性条件进行分析,让学 生能迁移过去所使用过的认知策略等支持性条件。
第八章教学策略
(二)单元水平设计策略
v 1、含义:单元水平教学设计是基于整体学 习比分散学习更有效的理论,研究教师应 清楚在一个单元内应教什么内容和用什么 方法的问题。这促使教师提前考虑教学目 标中的困难而进行全面的考虑,使教学设 计更有效。
v 2、定义
所谓任务分析策略就是指在开始教学活
动之前,为了教学目标取得期望的结果, 需要对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 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利的安 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依据。
第八章教学策略
3、具体操作程序
v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原
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习得新的能力的 内部前提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 败。 v ②分析中介目标 中介目标是保证终点目标达到的必要条件,从理论 上说,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起 点和确定不同的教学中介。 v 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3、针对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组织策略 认知方式一般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赖型。在教学
第八章教学策略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 5、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基本实施步
骤和方法<乔伊斯(B.Joice)>: ①呈现先行者; ②逐步分化; ③综合贯通。
第八章教学策略
(二)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在年龄、能力以及认 知风格等的差异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 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1、针对年龄差异的教学组织策略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
1、从两者所涉及的范围来看 2、加涅的看法 3、国内学者的观点
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是局部与整体的关 系,教学策略仅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 分之一。
第八章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的关系
v 区别: v (1)从范畴大小来看,教学观念是一个很宽泛的
概念,而教学策略的外延相对狭窄; v (2)从可操作性来看,教学观念抽象性较强,而
v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v 一是能否用有目的的传授方式交给教师或
准教师策略; v 二是独立的策略教学是否必要。
第八章教学策略
策略的可教性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v 1、策略是外显性与内显性统一的。 v 2、教授和学习的过程中调节和控制方法的
使用是以元认知为基础的,而元认知包含 有关学习情境的知识,以及有关何时和如 何使用不同学习方法的规则和知识。 v 3、尽管策略具有内隐性特点,呈现出个别 差异,但不同的个体处于同样的社会和时 代,具有许多共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 使用或表现出来的策略也可能具有一定规 律性。
一、组织教学的策略
v 组织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 点将教学内容有效处理的过程。他一方面 要符合教材的知识序,另一方面又要符合 学生的认知序。
v 因此,有效的教学组织,不仅包括对教学 内容的科学组织,而且这种组织必须符合 学生的认知特点。
v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 v (二)因材施教策略 v (三)问题教学策略
v 针对外部条件,研究者提出了教材结构化策略; v 针对内部条件的认知维度,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
组织策略; v 针对内部条件的情感维度,卢家楣提出了心理匹
配策略和超出预期策略; v 针对内部条件的行为维度,张大均提出了教材监
控策略(在后面的章节中讨论)。
第八章教学策略
(一)教材结构化策略
v 1、含义:教材结构化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 识水平、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环境,分析和组 织教材内容,使其在本身的逻辑结构基础上对学 生具有潜在意义的策略。
第八章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制订的基本依据
v (一)决定性因素: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 v (二)基础:学习者的初始状态
学习者的初始状态,主要是指学习者现有的知识与技能 水平、学习风格、心理发展水平等。 v (三)重要条件:教师自身特征
教师自身特征包括:教师的教学思想、知识经验、教学 风格、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等。 v (四)教学环境与情境的制约
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因素,它由学校内 部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心理环境构成。
教学情境是被个所意识到并直接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 各种因素的组合体,是在教学环境下产生的个体当时所意 识到的特定的、具体的情境。
第八章教学策略
三、策略的可教性
v 教学策略是否可通过专门的教学像知识与 技能一样传授给教师或准教师们,这是一 个尚有争议的问题。
v 2、包含六个基本成分: ①目标;②内容;③技巧; ④活动;⑤手段和材料;⑥评价
第八章教学策略
(三)课堂水平设计策略
v 1、含义:课堂水平设计是为每天的教学提 前设置程序和教学活动。一般要考虑以下 因素的组合,即目标、动因、发展、方法、 材料和媒介、概括、总结、作业等。
v 2、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水平设计时应考虑 以下因素。
位)——教学方法(下位)
第八章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含义
v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
定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 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 v 内涵:1)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确定或选择教 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之一; v 2)教学策略的制定以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 为依据; v 3)教学策略既有观念驱动功能,更有实践操作功 能,是将教学思想或模式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
v (1)图解:采用图解的方法表征基本概念 或观点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v (2)框架:根据课文内容列出主题词,形 成框架,让学生能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v (3)分类:①比较—对照;②问题—解决; ③原因—结果;④表述—结果;
第八章教学策略
4、教材结构化策略的作用
v 教材结构化策略是教师吃透教材的一个方 面,是教师教学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有 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第八章教学策略
四、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v 一方面是考察学习者是否记住了有关策略 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考察他们是否能够 脱离教师的监控(教学的外部控制),自 觉地或自发地迁移所学策略到相关的教学 或学习情境中。
v 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具体步骤: (一)注重策略知识的掌握; (二)教师的教学策略应有技巧; (三)促进学习者学习策略迁移的发生。
第八章教学策略
2、在实践中的应用
v ①“认知匹配”策略,即教师通过调整学 生对教学材料与其需要之间的认知评价来 达到心理匹配的一种策略。
v ②“形式匹配”策略,即教师通过改变教 学材料的呈现形式,来达到心理匹配的一 种策略。
第八章教学策略
(三)超出预期策略
v 超出预期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处
其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群体间的差异采 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第八章教学策略
(二)因材施教策略
2、针对能力差异的教学组织策略 学生的能力差异可能跟其学习动力有关,也可能
跟其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倾向有关,另外学习能力 水平不同的学生对教师的个性要求也不同,因此 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第八章教学策略
2020/11/27
第八章教学策略
本章主要内容
v 第一节 v 第二节 v 第三节 v 第四节
概述 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监控策略
第八章教学策略
学习目标
v 1.理解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 学监控策略的各种具体策略的含义
v 2.掌握制订教学策略的依据 v 3.理解教学策略的可教性 v 4.能辨别各种具体策略 v 5.能就本书中的某章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
v 教材结构化策略是基于对课文形式了解的基础上 对课文结构作出的加工处理。
v 2、课文形式主要有: (1)问题—解决式;(2)原因—结果式; (3)比较—对比式;(4)群集式; (5)概括式; (6)主题词式; (7)整体—部分式;
第八章教学策略
3、课文结构化的方法
v 根据课文的结构,教师可以采取的结构化 方法主要有几种:
①学生的差异;②课堂时间分配; ③应具有变通性;④尽量多的学生参与; ⑤评价与反思;
第八章教学策略
第三节 教学实施策略
v 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阶段, 涉及教学的组织、内容的传输与深化 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