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家傲秋思课件

渔家傲秋思课件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 散万里乡愁。但边患未平,燕 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 回去。夜深寒重,寒霜满地, 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 入睡,白发轻染双鬓,不觉早 已热泪盈眶。雁去ຫໍສະໝຸດ 渔 家 傲范 仲 淹
上阕写景 异
借 景 抒 情
边声 孤城 长烟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渔 家
秋思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 (989 - 1052) ,字希文,谥 号文正。江苏吴县人。庆历三年七月, 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 阻挠而未果。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 家,也是军事家, 1040 年,曾带兵组 织西北战线,抗击西夏。文学成就亦杰 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对 苏辛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词仅 存五首。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 进入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可入 乐歌唱。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每个词调都 有限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声律;词的篇幅长短不 一,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的段落也有数种, 一段的称为单调,两段的称为双调,三段或四段的称 为三叠或四叠,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或上阙,第 二段称为下片或下阙;词的句式或整齐,或参差,但 绝大多数词调的句式长短不齐,短者仅一字,长者达 十一字,因此,词又名长短句。
描写边塞黄 昏的苍凉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 色 : “ 边 声 千嶂里, 连角起”表 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 战 事 紧 , “孤城闭” 暗示敌强我 弱。
2.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 全部景色的特点? 描写塞下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3.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A、衡阳雁去无留意
下阕抒情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 秋思》通过对 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 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 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 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 语句可以读出? 哀伤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 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 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 甘归退。
赏析
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侧重于 下阕则侧重 写景 抒情
解题: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 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 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 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 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西夏不但不敢入侵, 还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 双调词就作于此时。
赏析诗歌:
“塞下”点明了地点, 塞下秋来风景异 “秋来”点明了时间, “异”字统领全词。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 衡阳雁去无留意 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浊酒一杯家万里
“浊酒”表明边塞生 活的艰苦,“家万里” 表现了思乡之切。
慨叹功业未建,边 患未除,归乡无期。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 浓白霜,更使人惆怅难 眠。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不寐”的是 将军也是征夫, 流下的是思念 家乡的泪,更 是功业无成、 壮志未酬的英 雄泪!
问题:
1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坐落在崇山峻岭中 的孤城,夕阳西下, 便紧紧关闭了城门, 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 白发征夫泪。”?
面对浊酒一杯 , 映 着将军花白的头发和 士兵的眼泪。表现了 将士壮志难酬,怀念 故乡的心情。
有关词的基本常识
1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 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 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 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 2分。共4分 1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 “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 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 凉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 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 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课堂小结:
• 抒发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 国的情怀。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 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 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 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 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 思乡忧国的情怀。 5、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 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 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6、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 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7、这首词所写的塞下秋景“异”在哪里?表达 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天冷、声杂、城孤。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 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 塞生活的艰苦。 8、请揣摩“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 借边塞的夜景来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 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戍边将士寒 夜戍守的艰辛。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 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 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 的。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 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 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 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 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这首边塞词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 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 浓浓思乡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 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 绪,不失为一首抵御外辱,报国 立功的爱国诗篇。
中考链接: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 写 (边塞秋色 ),下阕写(思乡忧国之情 ) ,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 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紧 紧关闭。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 样的情怀?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 南迥然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 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 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 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暮霭 沉沉,座落在群山中的小城城 门早已关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