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理论基础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 消费再生物
物质生产
人口生产
人力资源 消费废弃物
生活资源
环境生产
环境生产:指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 结构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 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 源)。
物质生产
人口生产
人力资源
生活资源
消费废弃物
生产资料
环境生产
加工废弃物
人口生产
生活资料
人力资源
生活资源
消费再生物 消费废弃物
物质生产
生产资料
环境生产
加工废弃物
三种生产关系呈现环状结构,任何一种生产不畅 即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和发展
物质生产环节的基本参量
资源利用率
– 指的是将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和从废弃物中取得的 再生物转化为产品的比例。资源利用率高,意味着 在产出同等产品时,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少,加载 到环境中的加工废弃物也少。
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物质生产: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 接受人的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其转化为生 活资料的总过程。该过程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人类的物质 需求,同时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生活资料
人口生产
消费再生物
物质生产
加工废弃物
环境生产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既包括人口的再 生产(繁衍、生育),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 料的消费。该过程消费物质生产产出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 产所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和环 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 返回物质生产环节。
环境生产环节的基本参量
❖ 污染消纳力
指环境接受从物质生产返回的加工废弃物和从 人口生产返回的消费废弃物,环境自身消解这些废 弃物的能力
❖ 资源生产力
指环境产生或再生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料的能力
三种生产的协调
(1)关于深化环境影响评价 只是针对物质生产活动中的产品加工过程
应增加下述两方面: 一是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二是以产品为龙头的全过程环境影响评价
(二)系统的分类
1. 按构成系统的内容分为物质系统和概念系统
2. 按组成系统的要素性质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 统和复合系统
3.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理论基础 与基本原理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宇宙飞船经济理论 《增长的极限》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我们共同的
未来》的专题报告: –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1992年——《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森林问题原则声明》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 客观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系统与要素的对立统一体。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如下:
➢ 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系统是整体,要素是部分 ➢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系统支配和依赖要素 ➢ 相对性: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相对的
3.联系
定义:指一个要素的存在与变化同另一个 要素的存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也称为耦 合。
–联系可以分为两种:
可持续发展——全球发展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
– 可持续性原则
核心: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规模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
– 公平性原则: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平等、代际间的公平, 即世代平等、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不同国家和地区
目前的现状:占全球人口26%的发达国家所消耗的能源、钢铁 和纸张占全球的80%左右。
– 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总目标。
分歧:一些发达国家强调世界各国对出现的全球环境问题和资 源破坏负有“共同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则坚持是“共同但 又有区别的责任”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绿色 GDP”“四倍跃进”——以现有的一般能源和资源,创造出 现状的两倍GDP
二、三种生产理论
(3)要素之间的联系必须是相干性联系,即能产 生整体功能。
由围绕人群的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所构成的整体——环境系统。
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或效能,即系 统从环境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系统的变换, 向环境输出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2.要素
定义:指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
提倡“适度消费”以提高消费入口比
消费方式的基本分量
❖ 消费出口比表示物质经人的生产环节消费以后, 回用于物质生产的部分(消费再生物)与直接返 回环境生产的部分(消费废弃物)之比。消费出 口比高,表示转化为物质生产的资源比例大,成 为环境污染物的比例小,有利于减轻对环境资源 生产力的压力。
提倡“清洁消费”以提高消费出口比
(2)关于开展环境建设
(3)关于协同三种行为
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
(4)关于建立新伙伴关系
三、系统论 (一)基本概念
1.系统
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 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要构 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
产品流向比
– 指提供给人口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与提供给环境生产 的产品的比例。
社会生产力
– 社会生产力对应于生产生活资料的总能力。
人口生产环节的基本参量
人口数量
人口素质
– 人口素质包括人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文 化道德修养,决定了人参加物质生产 和环境生产的能力,还表现为调节自 我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能力。
消费方式
– 消费方式包含消费水准、消费入口比 和消费出口比三个基本分量。
消费方式的基本分量
❖ 消费水准指个人消费物质资料(包括生活资源和 生活资料),它和人口数量是决定社会总消费的 主要因素。
❖ 消费入口比表示在个人生活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中, 生活资源与生活资料之比。消费入口比高,意味 着社会总消费中取自环境生产的生活资源较多, 而取自物质生产的生活资料较少,有利于减少对 环境生产的压力。
(1)相干性联系→整体功能 (2)非相干性联系(如随机联系)
–联系的内容: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环境
系统以外的部分称为系统的环境,它是存在于系 统之外与系统发生作用的事物的总称,为系统提 供物质、能量、信息或接受系统输出的物质、能 量、信息。系统和系统环境的分界称为系统边界。
系统对其环境的作用称为输出,环境对系统的作 用称为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