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
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目的
环境规划的目的就在于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
3.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4.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
就是解决和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其编制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
5.宏观环境管理的定义
所谓宏观环境管理是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手,新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透战略,政策、对兼租增施的行为总体,主要包店而强国家环境法制建设,加快环保机构改革,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定国的环楚保护方针、政策,制定国家的环保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和技术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6.微观环境管理的定义
所谓微观开境管理是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玉要包括区城环境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区域境综合治理、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和加强指导与服务等内容。
简答题
1.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答:(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促进环境目标的实现
2.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2)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污染,调控人类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组织并管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限值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最终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
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各要素之间也
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要素自身的环境问题特征和规律则十分突出,尤其相对确定的分布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格子形成独立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体系。
综合性:反映在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对策措施综合、部门协调复杂。
区域性、动态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信息密集:其密集、不完备、不准确和难以获得市环境规划与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政策性强、可操作性:是环境规划生命力的主要标志。
广泛性和群众性
4.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根本目的之一,是环境保护的宗旨--了解:防治的目的是减少或防止污染对环境功能的危害和损害)(5)系统原则(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5.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和类型
任务:答:(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
(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工业合理布局是区域环境规划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
(4)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自然资源,如水、气候、生物、土地、矿物、天然风景等,广义包括1、社会资源:如男女劳动力数量、年龄构成、就业比重、劳动技能、文化教育水平2、经济资源:指的是在这一地区积累的物质财富,如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物质技术基础。
)(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促进规划区域内为保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采取综合的环境工程措施
答:1)环境规划的类型
(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的环境规划、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3)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
(5)按性质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包括1、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部门或专业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2)环境管理的类型
(1)按管理范围分:流域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行业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2)按管理性质分类:资源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3)按照环保部门的工作领域来划分:环境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督管理
理解:环境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涉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重大问题。
管理的内容是由管理目标和管理对象所决定的。
论述题
1.如何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关系?
答:(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2)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污染,调控人类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组织并管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限值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最终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
2.分析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现状。
环境规划的现状分析:1、我国环境规划取得的进展有
(1)我国环境规划确立了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我国环境规划正逐步规范化,有了全国统一的技术大纲
规划的编制除主导思想外,还有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且环境规划的内容也日臻完善。
1)、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 2)、初步形成的方法讨论 3)、环境规划的内容日趋完善(3)环境规划正逐步纳入国民经济与深灰发展规划中
2.我国环境规划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型的规划仍缺乏(2)新开发区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4)缺乏一支素质好、技术力量强的环境规划队伍(5)规划决策支持系统(PDSS)的研制工作亟待加强。
(6)做出的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结合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前景?
答:特点:①我国环境规划已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但协调型的环境规划还不是主流,大部分环境规划还属于经济制约型。
②我国环保工作成效不大,环境和经济的分割是重要原因。
因此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发展前景:①环境与经济协调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
②技术路线从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
③污染控制方式更为突出区域集中控制。
④总量控制继续得到青睐。
⑤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⑥决策支持系统将成为研究重点。
⑦地球规划国际合作前景看好。
选择题
1.环境管理的核心是(A)
A.对人的管理
B.对经济的管理
C.对污染源的管理
D.对污染设施的管理
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质是( C)
A.加强污染源的控制
B.产业结构的合理分布
C.影响人的行为
D.促进经济发展
3.环境规划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为协调型的环境规划、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和(A)
A.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B.社会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C.自然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D.社会—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
4.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是(C)
A.规划管理
B.环境目标
C.环境规划
D.环境管理
5.人类的三种基本行为是(B)
A.社会、经济、环境
B.自然、经济、社会
C.环境、社会、经济
D.自然、经济、环境
6.我国各种环境管理规划的核心是(B)
A.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B.五年环境规划
C.长期环境规划
D.远景环境规划
7. 提出“深化环境管理的环保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目标综合整治定量考察制度、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和污染集中控制”等管理制度和措施的会议是(C)
A.1973年8月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B.1983年12月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C.1989年4月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D.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7.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1996年至今是(C)
A.起步阶段
B.发展阶段
C.深化阶段
D.稳定阶段
8.属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环境管理制度是(D)
A.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许可证制度
C.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D.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
9.环境管理人类行为包括自然行为、经济行为和(B )
A.经济—环境行为
B.社会行为
C.社会—经济—环境行为
D.社会—经济行为
10.采用“目标纲要规划”的方法解决环境污染的国家是(C)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