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常见药物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斑丘疹,大疱性多形红斑,多毛症。
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阿司匹林)]——水疱,红斑,水疱性或固定性红斑,多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样损害,丘疹,鳞屑,风团,血管性水肿,紫癜。
促皮质素(ACTH)及可的松(cortisone)——风团,血管性水肿,紫癜,痤疮样或湿疹样皮疹,红斑,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色素沉着。
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红斑,荨麻疹。
别嘌呤醇(allopurinol)——红斑,斑丘疹,脱毛,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剥脱性皮炎,荨麻疹,紫癜。
氨基比林(amidopyrine)[匹拉米洞(pyramidon)]——斑丘疹,麻疹样红斑,多形性红斑,风疹块,血管性水肿,固定性红斑,水疱,大疱,紫癜,粘膜损害,血管炎。
氨茶碱(aminophylline)——红斑,红斑狼疮样固定药疹。
氨蝶呤(aminopterin)——口炎,脱发,光线敏感,猩红热样斑,银屑病样皮损疼痛,糜烂或溃破出血。
弥漫的色素沉着,在暴露部位尤其明显。
氨酚喹(amodiaquine)——黄褐或灰褐色弥漫性色素沉着,甲床呈青黑色,暴露部位色素沉着尤其显著。
巩膜呈淡黄色。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麻疹样红斑,颜色鲜红,广泛散布,常有痒感。
鲜红色斑丘疹。
安乃近(analgin,novalgin)——固定性药疹,剥脱性皮炎。
抗组胺药(antihistamines)——固定药疹,荨麻疹。
安替比林(antipyrine)[非那宗(phenazone)]——红斑,多形红斑,恶性大疱性红斑,固定药疹,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荨麻疹,水疱,大疱,口炎等粘膜损害。
皮炎消退后,常遗留鳞屑及色素沉着。
肼苯哒嗪(apresoline, hydralazine)——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症包括红斑狼疮性皮炎、头痛、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等,血液白细胞减少,红斑狼疮细胞可被查见,抗核抗体往往阳性,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很少累及。
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砷剂(arsenicals)——无机砷剂及有机砷剂的毒性比较大,注射砷剂或胂剂数次以后,可因砷过敏而发生急性皮炎,也有的在长期应用后才发生皮疹。
现在,砷剂已很少用,但含硫化砷的雄黄等含砷中药仍常应用,可引起砷角化病及砷黑变病等,应该重视。
砷引起的急性皮炎往往是泛发性红斑,有时是广泛的大疱、丘疹或脓疱,严重时可成严重的剥脱性皮炎,新阿斯凡拉明(“九一四”)尤易引起,同时可有腹痛、腹泻、四肢疼痛、发热及水肿等,尤其手指、眼皮及足部有显著的水肿。
注射胂剂后,皮肤发痒及眼皮浮肿往往是早期中毒的表现,应该引起警惕。
少数病人发生类似扁平苔藓、玫瑰糠疹或副银屑病的药疹,有时并发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
长期应用砷或胂剂后,皮肤可发生斑点状色素沉着,无机砷剂尤其引起,可由于砷离子与酪氨酸酶中巯基结合而释出铜离子,并可激活酪氨酸酶,从而促使黑色素增加。
有时在弥漫的色素斑中出现雨点状正常皮色。
赵越等报告的一患者连续服用牛黄解毒片9年致慢性砷中毒,表现为全身灰黑色色素沉着,其间夹杂点状色素脱失斑,掌跖见淡黄色角化性斑块,尿砷1.020mg/L。
长期服用砷剂如亚砷酸钾溶液或注射卡古地钠等无机砷剂,或是停药已若干年后,手掌或和足底可发生砷角化病(arsenical keratosis),是弥漫散布的疣状角质损害,长在毛囊口或汗孔处,往往对称发生于两侧掌跖部位,严重时也发生于手背等别处。
疣状丘疹顶端有个角质栓,摘除后遗留小凹坑。
约20%病例的砷角化病恶变,一般是鳞状细胞癌。
有的鲍温病(Bowen)并发砷角化病,或是多年前有应用砷剂史。
阿的平(atabrine,mepacrine,quinacrine)——全身皮肤发黄,尤其手足及臂部等露出部位最黄。
瘙痒症,红斑,色素沉着,剥脱性皮炎,湿疹性皮炎,类似扁平苔藓的泛发性苔藓性损害。
四肢可以发生疣状扁平苔藓样皮疹及大疱。
龟头及口腔粘膜可以发生大疱及溃疡。
指甲可以呈青黑色或有荧光。
全身性反应可以同时存在,包括衰弱无力及食欲不振,中毒性精神病,病人偶然发生肝炎或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死亡。
阿托方(atophan)[辛可芬(cinchophen)]——血管性水肿,荨麻疹,猩红热样红斑及其他红斑,固定药疹及瘙痒病。
严重时发生剥脱性皮炎及黄疸甚至于死亡。
皮肤及口腔粘膜皆可发生天疱疮样大疱性损害。
阿托品(atropine)[见“颠茄”]——红斑,固定药疹,瘙痒症,偶然有紫癜。
金霉素(aureomycin)——肛门、阴囊或女阴瘙痒病,泛发性红斑,水疱丘疹性皮疹,风疹块,固定药疹,多形红斑样皮疹。
癌散(azan)——红斑,紫癜,水疱,大疱及糜烂。
本新(banthine)——口干,往往广泛的斑丘疹,水疱,剥脱性皮炎。
巴比妥酸盐类(barbiturates)——巴比妥(barbital,veronal)及苯巴比妥钠(sodium phenobarbital)[鲁米那(luminal)]皆是常用的巴比妥类药物,药疹种类很多,包括风疹块,猩红热样、麻疹样、风疹样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固定药疹,水疱或大疱性损害,紫癜或湿疹性皮疹,瘙痒症,剥脱性皮炎。
结膜炎及口炎,口腔粘膜及外阴部皆可以糜烂。
水肿,尤其面部常较明显。
全身性症状往往轻微,但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病人可以发生高热、黄疸及昏迷而死亡。
巴比妥类药物也是恶性大疱性红斑(斯蒂芬斯-约翰森综合症)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的常见病因。
颠茄(belladonna)——猩红热样红斑或成片的独立的红斑性损害,往往伴有痒觉,有时发生风团或紫癜。
阿托品(atropine)也可引起相同的药疹。
苯海拉明(benadryl,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可他敏(chlothamin)]——苯海拉明之类抗组织胺药物偶然引起水疱性或大疱性皮疹、湿疹样或多形红斑样损害;如果作为外用药,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扑尔敏(chlortrimeton,chlorpheniramine)可以使皮肤感光过敏;苯海拉明也有感光过敏作用。
苯海拉明除能引起鳞屑性丘疹及湿疹样表现外,还可引起心慌气粗的现象。
铋剂(bismuth)——齿龈近齿处呈灰黑色,连绵成线状,成为铋线,可以并发溃疡性口炎,这常和口齿不卫生有关。
铋剂也能引起瘙痒症,风疹块、猩红热样或多形红斑样红斑、大疱性或出血性损害、类似玫瑰糠疹的皮疹,严重的发生剥脱性皮炎。
苔藓样、丘疹性、湿疹性皮疹,色素沉着及结膜炎皆可发生。
注射铋剂也可诱使带状疱疹发生。
争光霉素(博莱霉素,bleomycin)——多形红斑,结节,手部及肘部过度角化,指头坏死,躯干有成条的色素沉着,粘膜皮肤有溃疡形成,毛发脱落。
硼砂(borax)及硼酸(boric acid)——经皮肤吸收后,可以引起眼皮水肿及结膜炎,红斑性、丘疹性、鳞屑性或多形性皮疹。
溴剂(溴化物,bromides)——溴化物引起的疱疹称为溴疹(bromoderma),溴疹中最常见的是痤疮样损害。
一次小剂量或是长期服药,皆能引起炎症性痤疮样及脓疱性损害,通常分布于面部及躯干上部,也可发生于身体多毛的部位;吃母奶的婴儿也可因母亲服用溴化物而发生这种药疹。
红斑、斑丘疹、渗湿或脱屑的皮炎、风疹块皆可发生;较多见的是丘疹脓疱,初起时往往是暗褐色或暗红色小丘疹,以后,丘疹中央化脓或坏死,表面结成污褐痂;有时,丘疹脓疱性损害逐渐发展,成为隆起的疖状或痈状损害,中央有坏死的组织,周围皮肤有显著的红晕。
脓疱性损害也可发展成疣状溴疹。
有时,疣状损害聚积成一团蕈样或乳头瘤样皮疹,并有脓液渗出而与雅司疹相似。
或是脓疱性损害互相融合,成为大片斑块,干燥后结痂,愈结愈厚,终于成为增殖性溴疹,此类溴疹通常发生于长期服用溴剂之后,多半发生于小腿上;发展很慢,也不易消退,往往在停药已若干月之后仍然存在。
此外,水疱、大疱及溃疡性皮疹、多形红斑和结节性红斑样损害可以发生。
白血福恩(busulphan)[麻利兰(Myleran)]——多形红斑,面部、前臂及胸部等处有弥漫性色素沉着,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保泰松(butazolidin,phenylbutazone)——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风疹块,红斑狼疮样皮疹,固定性红斑,紫癜,脱发,口炎。
严重的是剥脱性皮炎、恶性大疱性红斑或中毒性表皮松懈的表现,有的有粒性白细胞减少症,或是因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死亡。
痛痉宁(酰胺咪嗪,carbamazepine)——红斑,恶性大疱性红斑,剥脱性皮炎。
一例有剧痒的全身性风团,一周后弥漫潮红,大片脱屑及发痒。
阿达林(carbromal,Adaline)——成片淡红斑中有瘀点,略像进行性色素性皮病或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紫癜性皮损可成片发生。
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cephalosporins)——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瘙痒症,斑丘疹,泛发性红斑,注射部位可有局限性红斑并可起疱。
可与青霉素起交叉变态反应。
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偶然引起一片红斑或弥漫的猩红热样红斑,或有丘疹、荨麻疹、大疱及脓疱,或是红斑上发生脓疱及结痂,固定药疹、湿疹性皮炎或痤疮样皮疹也可发生,较严重的是出血性或天疱疮样损害。
皮损最常见于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尤其四肢的伸侧面。
病人可同时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氯霉素(chloromycin,chloramphenicol)——荨麻疹、肛门瘙痒症或并发念珠菌病。
有人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于因此死亡。
氯喹(chloroquine)——斑丘疹、红斑、风团、暂时性水肿、固定药疹、湿疹性皮损、银屑病或扁平苔癣样皮疹、紫癜、剥脱性皮炎。
胫前、甲床尤其面部皮肤色素沉着,有灰色到青色甚至灰青色。
在服药前后若干时日,胫前可有散在或弥漫的色素斑点,早期常象瘀斑,颜色可渐变深。
舌下及硬腭等处口粘膜可有青黑色斑点。
氯喹可使银屑病加重,甚至发展成红皮症。
氯丙嗪(chlorpromazine)——皮肤感光过敏而呈青灰色,尤其面部、颈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明显地呈深灰或灰青色并渐加深。
其他酚噻嗪化合物也是黑色素过分增加而沉积于表皮及真皮内,可使皮肤呈灰色、青灰或青铜色,甚至皮肤紫黑而近似紫绀。
电镜下可见组织细胞及真皮血管壁上有黑色物,似为氯丙嗪之类降解的产物。
红斑、水疱、斑丘疹也多半发生于暴露部位。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风团、湿疹样皮炎、水肿、紫癜、大疱或红斑狼疮样综合症也可出现。
剥脱性皮炎也被报告。
晶状体及角膜有星状混浊,结膜及角膜可呈淡黄褐色,口炎可以发生。
辛可芬(cinchophen)——血管性水肿,大疱,红斑,固定药疹,猩红热样红斑,口炎。
氯苯酚嗪(clofazimine)——服药两周后,面部及掌跖等部位有弥漫的红斑,2~3个月后出现黑褐斑而使皮疹呈褐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