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标准的编写产品标准是产品质量的衡量依据,是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要求或全部要求做出的规定。
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是对产品标准中的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明确规定,我厂产品技术条件的编制按产品标准执行。
1.原则1.1 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根据产品功能和制定产品标准的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标准内容。
一项标准可能涉及或分别侧重品种控制、健康、安全、环保、接口、互换性、兼容性或相互配合及相互理解等目的。
1)适用性。
首先明确产品适用性,即产品与用户直接相关的性能。
如工作环境、电源电压及使用性能。
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需要规定产品的外形尺寸、力学、声学、电学等特性的技术要求。
2)品种控制。
对于广泛使用的物资、材料、零件等,品种控制是制定标准的重要目的。
品种可以包括尺寸及其它特征,标准中通常优化产品系列,给出供选择的系列参数。
为了便于批量生产,应以尽可能少的品种满足尽可能多的需要。
3)健康、安全、环保。
产品中如果涉及到健康、安全、环保要求时,标准中就应包括相应要求,这些要求可能需要含有极限值,如绝缘电阻,绝缘耐压等。
还可能包括某些结构细节。
如AX继电器鉴别销的规定。
4)接口、互换性、兼容性和相互配合。
接口、互换性、兼容性和相互配合可能成为影响产品能否正常使用的决定性因素,必要时应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如AX系列继电器的插座。
同时,为解决用户个性化需求与批量生产的矛盾,必须对产品与产品零部件的互换、接口要求做出统一规定,以满足尺寸互换性和功能互换性的要求。
如机笼与印制板配合时的尺寸要求,螺钉螺母等螺纹要求。
5)相互理解。
为促进相互理解,通常对标准中的术语下定义,对符号和标志给予说明,对标准中规定的每项技术要求确定抽样方法和试验方法。
1.2 最大自由度原则最大自由度原则又称性能原则,是以性能特性表达,只规定产品性能要求,使实现这些要求的手段能有最大自由度,给技术发展留有最大的余地。
也就是说产品标准只规定性能要求和指标,而不规定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手段和方法,而不限定工艺、材料等,更不能规定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要求,如零部件等半成品的技术要求。
标准中不应规定生产工艺的要求,而应以成品试验来代替,给生产留有选择新工艺的余地。
例如针对电子产品的性能要求,产品标准中不应规定焊点用波峰焊还是手工焊,人工检验还是用设备检验焊点质量,而应通过型式试验和出厂检验的各种试验保证产品性能。
如果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制定严于上级标准的企业标准,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依据,可以不遵循最大自由度原则。
1.3 可证实性原则可证实性原则是指不论标准目的如何,只应列入能被证实的技术要求,即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应能用试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可证实性原则要求:1) 标准中的主要技术要求,即使用功能的要求应用明确的数值表示,不应使用如“应有足够强度”或“应有阻燃功能”之类的表述。
2)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证实产品是否符合稳定性、可靠性或寿命等要求时,不应规定这些要求。
生产者做出的保证虽然有用,但是商业概念或合同概念,不是技术概念,不应代替上述要求。
3) 有些技术要求还没有科学方法进行验证或不能可靠地验证时,不应列入标准。
2. 结构及各部分名称根据GB/T 1.1和GB/T 1.2中有关规定,产品标准一般构成如下:3.内容3.1 产品分类产品的品种、规格、代号、牌号、型号等都是由产品按某种原则规定而确定的,这是区分产品种类的依据和标记,统称为产品分类。
产品分类内容一般是明确产品品种、型式和规格的划分及系列,具体的产品分类往往用产品型号,并指明编制方法,使使用者明白每个字母和数字的含义,目的是为书写简洁,检索方便,便于沟通和理解。
在产品分类中,要规定产品结构尺寸时,一般应绘出结构尺寸图,并注明产品长、宽、高的外形尺寸。
3.2 技术要求我国在GB/T 1.2中对产品标准技术要求作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条件。
任何产品的生产目的都是为满足其使用要求,而产品出厂后到使用地,所经历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为使产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能正常工作,必须规定产品工作环境条件,主要是产品对温度、湿度、烟雾、气压、冲击、振动、辐射等环境因素适应的程度。
2)使用性能。
使用性能指标是技术要求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指标。
——直接反映产品使用性能的指标。
如继电器的电气特性、时间特性,发送器的载频频率等;——间接反映产品使用性能的代用指标。
如继电器的接触电阻,电子产品的绝缘电阻等;——可靠性指标。
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如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寿命。
继电器的电寿命和机械寿命即属此类;3)理化性能。
产品的有些质量要求是通过理化性能指标保证的。
如机柜的刚度和抗振动能力,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指标等。
4)稳定性要求。
是指气候、温度、酸碱度等对产品的影响,以及产品抗震、抗磁、抗老化、抗腐蚀的性能。
5)安全、卫生和环保。
这方面的技术要求主要是防火、防触电、防污染、防辐射等等方面的防护要求和噪声要求等。
规定这方面的要求时,应规定其极限值。
如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32、防火等级不低于V2等。
6)耗能要求。
具体内容有耗电、耗水等。
7)外观和感官要求。
用户对产品外观有直接感受,所以应重视外观质量,明确规定凭视觉、手感能确定的要求。
如:漆层应光滑,色彩均匀一致,无影响装饰或保护质量的毛刺、凸瘤、型砂、焊渣及焊接飞溅物等缺陷。
8)材料要求。
对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原料和特殊材料,可在产品标准中作出规定,但同时还应补充“……或其它已经证明同样适用的材料。
”9)工艺要求。
一般指压力锅炉等产品,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必须限定工艺条件时,可以在产品标准中规定,但一般的工艺要求,如表面处理、加工方法等不应写在标准中。
规定工艺要求时,建议以附录形式提出。
10)其它要求。
上述几个方面不是编写时应遵循的先后顺序,或每种产品标准编写时都要写入,也不是某个性能指标一定是属于某项要求,应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决定技术要求内容及编写次序。
3.3 试验方法对产品技术要求进行试验、测定、检查的方法统称为试验方法。
它是鉴定具体产品是否合格的定量鉴定方法,只有通过统一的试验方法,才使试验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
编写试验方法时应符合以下五项要求1)每项技术标均应规定相应的试验、测定或检查方法,保证互相匹配一致,一一对应。
2)一项要求一般只规定一个检验方法,如必须规定两种或以上试验方法时,应规定一种仲裁方法。
3)试验中所有的仪器、设备应规定精度等级,并在检定有效期内,否则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但不能规定其生产单位及商标等。
4)试验的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多次测试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应根据产品精度要求选择。
5)试验中间数据可以多一位,但试验结果与技术要求量值有效位数应保持一致。
一般来说,编写试验方法时可考虑:原理、材料要求、仪器及设备要求、试验装置、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试验结果的计算与评定及精密度等。
特别注意的是:当试验程序会影响试验结果是,应明确试验程序,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通用试验方法标准,在已有同类产品试验方法标准时,应尽量直接引用,不必另行编写。
3.4检验规则检验规则是对试验结果做出合格与否的测定,是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准则,主要包括检验分类、每类检验所包含的试验项目,产品组批、抽检,检验结果的测定规则和复检规则等。
产品检验大多分为型式试验和出厂检验两类。
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考核,对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条件全部进行检验,必要时还可增加检验项目,称为型式检验,又称例行检验。
型式试验主要适用于产品定型鉴定和评这产品质量是否全面达到标准和设计要求。
出厂检验又称交收检验,出厂检验的项目是型式试验项目的一部分,所有产品出厂前都要进行出厂检验。
检验项目确定建议采用表的形式。
例:序号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按GB/T 6902-20011 接触电阻 4.11 4.32 线圈电阻 4.12 4.43 线圈和接点温升 4.13,4.14 4.54 绝缘电阻和绝缘耐压 4.15,4.16 4.65 接点回跳时间 4.17 4.76 低温 4.19 4.87 高温 4.19 4.98 交变湿热 4.15.2 4.109 低气压 4.19 4.1110 盐雾 4.20 4.1211 长霉 4.21 4.1312 振动 4.22 4.1413 冲击 4.23 4.15抽检应尽采用标准的抽检方法,如GB/T 2828.1和GB/T 2829。
对每一类检验,无论是出厂检验还是型式试验,都要规定判定规则,判定产品合格或不合格的条件。
3.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在产品标准中对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作出统一规定,目的在于使产品制成出厂后到交付使用过程中,便于识别产品并保证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损伤,质量完好。
标志是产品、包装上用图形文字、颜色等表示产品的某些特征或某些要求的记号,一般内容为:制造厂名、产品名称、商标、产品型号、制造日期、生产批号或出厂日期及编号、产品主要参数、产品质量等级或认证标志和有效期限。
包装标志包括产品包装外表上的收发货标志、包装储运标专等,这些规定应符合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和TB/T 1498《铁路通信信号产品包装技术条件》。
如果需要对产品包装提出要求,可将有关内容编入标准,也可引用有关包装标准。
有些产品还应规定产品的随带文件,如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装箱单等.在运输方面有要求的产品,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运输要求,包括运输方式(如公路、空运)、运输条件(运输时防护条件,如遮蓬、保温等)及其它注意事项(装、卸、运时的特殊要求)。
凡对贮存有要求的产品,应在产品标准中对贮存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主要内容有:贮存场所(如库存、露天存放和遮蓬存放等)、贮存条件(贮存场所温度、湿度、通风等)、贮存期限、贮存期内维护要求及定期不定期抽检等。
产品说明书的编制1.概述产品说明书是一种由文字、符号、图形、表格等组合构成,向用户和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和说明产品使用等方面问题的工具。
使用说明包括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或包装上的使用说明和说明性标签三种形式。
目前我们用到的关于产品说明书编制要求的国家标准主要有:GB/T 5296-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共有6部分,包括总则、家电和类似用途电器、化妆品、纺织品、玩具及家具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T 19678-2005 说明书的编制 构成、内容和表示方法,等效采用IEC 62079:2001 还可参考JB/T 5995-1992 机电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制规定2.原则1)说明书是产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