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采空区调查报告

煤矿采空区调查报告

金龙川煤矿采空区情况调查报告金龙川煤矿二〇一七年目录一、矿井基本情况 (3)1、矿井地址 (3)2、矿井设计能力 (4)3、矿井开拓方式 (4)4、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方法 (4)5、煤层开采情况及本煤层采掘现状 (4)二、周边矿井分布及开采情况 (5)1、原龙凤煤矿 (5)2、原川发煤矿 (5)3、原金旺煤矿 (6)三、井田境界 (6)1、原金旺煤矿 (6)2、原龙凤煤矿 (6)3、原川发煤矿 (7)四、调查小组成员 (8)六、含(导)水体、采空区、老窑(空)调查 (8)1、水文地质条件 (8)2、龙潭组上覆地层含水特征 (9)3、龙潭组岩层含水特征 (10)4、龙潭组下伏地层含水特征 (12)七、水文地质类型 (12)八、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 (14)九、参加调查人员表 (15)十、存在主要问题 (16)十一、附表: (16)1、勘探地质钻孔台账 (16)2、采空区积水量统计台账 (16)3、地质构造台账 (16)4、2017年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审查表 (16)5、矿井涌水量统计台账 (16)6、参加调查人员签到表 (25)金龙川煤矿采空区情况调查报告一、矿井基本情况1、矿井地址矿区位于织金县城正南,隶属珠藏镇。

直距约28km。

采矿许可证(证号:52),面积:2、4062平方公里,开采深度(+1530-+1200m);矿区由12个拐点坐标圈定。

地理坐标:北纬26º32ˊ33"~26º33ˊ18",东经105º39ˊ11"~105º40ˊ38"。

矿区范围内得交通仅有公路,安顺到织金得209省道位于矿区东侧3、5km,织金经阿弓到六校得107县道由矿区南侧通过,并有乡村公路通至矿区内。

由矿区东行至织金县城约28公里,至珠藏区约3、5公里,西行至阿弓镇约30公里,交通较方便。

2、矿井设计能力根据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井下开拓部署、安全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该矿井布置两个炮采工作面可满足30万吨/年得生产能力。

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3、矿井开拓方式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即为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

4、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方法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

矿井通风方法采用机械抽出式。

主斜井、副斜井为进风井,风井为回风井。

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后退式全负压通风。

5、煤层开采情况及本煤层采掘现状矿井全区主采煤层为三层,即为M16、M21、M23煤层。

二、周边矿井分布及开采情况织金县金龙川煤矿(整合)由原来得金旺煤矿、龙凤煤矿、川发煤矿整合而成,在矿区西北部煤层露头区曾有老窑开采过,整合之前各矿井得概况如下。

原龙凤煤矿主井、风井都位于织金县金龙川煤矿(整合)矿区得西部M32号煤层与M28煤层露头附近,为平硐暗斜井开拓,主井坐标为:X=2937779,Y=35565224,Z=+1459m,α=96°,β=3‰;风井坐标为:X=2937816,Y=35565288,Z=+1496m,α=96°,β=3‰。

于1998年建井,2001年投产,主要开采M23与M27号煤层。

该矿由贵州煤炭设计研究院2002年3月编制开采方案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t/a,服务年限6年,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单水平上下山开采,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炮采工艺,木支护。

到2006年12月底停产,生产期间共产煤12万t,其中M23号煤层产7万t,M27号煤层产5万t,开采标高为+1475m~+1450m,采空区面积53920m2。

2、原川发煤矿原川发煤矿主井、风井都位于织金县金龙川煤矿(整合)矿区得西南面M16号煤层露头附近,为平硐暗斜井开拓,主井坐标为:X=2937460,Y=35565478,Z=+1452m,α=37°,β=3‰;风井坐标为:X=2937676,Y=35565588,Z=+1495m,α=37°,β=3‰。

于1999年建井,2001年投产,主要开采M16号煤层。

该矿由贵州煤炭设计研究院2002年编制开采方案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t/a,服务年限9年,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单水平下山开采,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炮采工艺,木支护。

到2006年6月底停产,生产期间共产煤7、8万t,开采标高为+1460m~+1430m,采空区面积34388m2。

原金旺煤矿主井、风井都位于织金县金龙川煤矿(整合)矿区得西北面M23号煤层露头附近,为斜井开拓,主井坐标为:X=2938010,Y=35565050,Z=+1521m,α=120°,β=25°;风井坐标为:X=2938230,Y=35565770,Z=+1512m,α=120°,β=25°。

于2002年10月建井,到2002年5月被停产关闭,主井施工了122m,副井施工了125m。

故金旺煤矿还没有进行采煤。

三、井田境界1、原金旺煤矿由于非法建井,在井筒还没有建设完成,未取得采矿许可证,被关闭,属无证矿井,故没有矿区范围得拐点坐标。

2、原龙凤煤矿采矿许可证号:52,矿区面积:0、5021km2,拐点坐标见表2-1-1。

表2-1-1 原龙凤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3、原川发煤矿采矿许可证号:52,拐点坐标见表2-1-2。

表2-1-2 原川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四、调查小组成员组长:毛新文副组长:吴黎明成员:杨凡、刘汉青、李先宽、陈小兵、梅士明、陈刚五、矿井现目前开拓情况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三条井筒均布置为反斜井方式,在+1335m水平落底联通,布置井底车场及水泵房等。

以井筒为界,东、西侧个布置一个采区,首先布置西侧采区。

设计在+1335m标高布置运输大巷、轨道大巷,在+1365m标高布置回风大巷,形成首采区得准备系统。

采用联合开采。

首采面布置在M16煤层。

位于采区北翼,接替面位于采区南翼。

在M16与M21煤层间布置底板瓦斯抽放巷。

目前,我矿生产情况:一个采煤工作面,一个地板抽放巷,有两个掘进工作面,其中11601采煤工作面布置在M16煤层西翼。

11703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1170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布置在M17煤层西翼。

六、含(导)水体、采空区、老窑(空)调查1、水文地质条件(1) 分水岭及侵蚀基准红梅井田勘探区位于乌江水秒上游支流之一得三岔河及六河得中下游得分水岭部位,南部河流汇入三岔河,北部河流汇入六冲河,分水岭经井田内新街、道班房、凤凰山、华口山,水井井坎脚、羊庙大山一线。

矿区南侧部外侧得中步大河于骂垭河汇合处海拔高程约1250米,为矿区最低侵独准面。

(2)主要含(隔)水层2、龙潭组上覆地层含水特征龙潭组上覆地层有:第四系(Q)孔隙含水带,飞仙关组第一段(F1F1)隔水层、大隆、长兴组(P3d+c)岩溶裂隙含水带。

(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井田内第四系分布广泛,厚度不大,但厚度变化大,钻孔所见最厚达35米。

以残积、坡积为主,河谷低平地段见有冲积物堆积。

第四系地层结构松散,大部分含隙水,在下伏岩层透水性差,地形又较平缓处,常形成沼泽带,为溪沟长年性水源之一,调查溪沟与河流测站共60个点,共中沟站51个,水源多为沼泽带水,流量最小者0、01升/秒,最大者4、021升/秒。

地势低平地区多成为水稻田。

水质属重碳酸盐,硫酸盐钙水,矿化度0、161~0、168克/升。

(2)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钙质泥岩隔水层该层分布于井田东南部马路上至独山一带及西部布达至与平有一窄条带,出露标高425-1800米,厚度为90米左右,该层主要为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组成。

井田内该层大部位于侵独基准面以上,由于长期风化,隔水性能大为降低,含风化裂隙水,调查井泉11个,流量0、01~2、104升/秒,受大气降水补给,枯季多数干涸。

深部岩性一般致密完整,具隔水作用。

水质属重碳酸盐、硫酸盐钙类水,矿化度0、098~0、120克/升。

(3)大隆、长兴组(P2d+c)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带该带出露于矿区中部、北缘及东侧,层厚30米左右,标高1430~1655米。

顶部大隆级为硅质灰岩中央硅质泥岩,厚6米左右,垂直裂隙极为发育,为一透水层。

长兴组为三层燧石灰岩中夹钙质细砂岩或粉砂岩及1煤层组成。

灰岩厚14、25~24、55米,平均厚20、33米。

本带岩溶裂隙发育,见有小溶孔与小型洞溶洞,沿露头泉水广布,其中以马牛光至洞边寨一线最多,共调查井21个,流量0、014~1983、8升/秒,最大为大坪寨198号泉,流量0、12-198、8升/秒。

由于盖层薄,多处于风化带内,泉水受大气降水影响极大。

雨季水量剧增,旱季几乎干涸,本带地下水仅透于农田灌溉,没有供水意义。

该含水带补给排汇条什良好,地下水有着良好得运动条件,岩层透水性较强,属潜水型。

水质属重炭酸盐钙类水不,矿化度0、098~0、112克/秒。

3、龙潭组岩层含水特征根据岩层富水性与主要煤层得位置,将煤组划分为四个含水带,自上面下为:(1)2~6煤层间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带全带厚35~44米,一般厚38米,由石灰岩,细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含局部可采得6煤层,大部处于侵独基准面以上,标高为1445~1780米。

仅西南部月亮坡附件有少部分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

主要含水层为石灰岩(即标三与标三上为主),计2-7层,一般4层左右,总厚2、35-11、9米,平均7、59。

钻孔揭露本带,一般见岩芯得裂隙发育,少数钻孔得岩芯破碎,裂隙中充填物以泥砂居多,一部分为方解石,灰岩多以岩溶为主,常见其中得方解石在再溶滤得作用下,呈现结金,且于裂隙或岩芯上见有水蚀痕迹或氧化铁沉淀,钻孔揭露本带有次不同程度漏水含水带地下水位一般1540米左右,相当于标二灰岩附件。

此含水带埋藏浅,钻孔水位变化显著,冲洗液消耗量大,岩层透水性强,地下水补给与排汇条件良好。

水质属重碳酸盐或重碳酸盐,硫酸盐钙水,矿化度0、166~0、198克/升。

(2)6~16煤层间砂岩类层间裂隙含水带全带厚117~141米,一般厚128米,由石灰岩、细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含主要煤层16层。

主要含水岩层为石灰岩类岩层,石灰岩厚2、35~11、66米,多为4、5米左右,含水砂岩有12~14煤层与15~16煤层间细砂岩、粉砂岩等,厚25、71-51、50米,一般厚40米左右,全带含水层总厚31、09~55、25米。

平均厚42、27米。

本带在矿区高地局部面积出露,多位于顺发坡上,出露标高约1600~1730米,地下水露头得流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变化幅度较大,水质:浅部属硫酸盐、重碳酸盐钙类、镁类水,矿化度0、161~0、198克/升,深部属重碳酸盐或重碳酸盐、碳酸盐钾、钠类水、矿化度0、402~0、451克/。

(3)16-30煤层间砂岩类层间裂隙含水带本带总厚83~104米,一般厚94米,由石灰岩,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含可采煤层23与30煤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