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成败。

因此,家园合作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今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的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一、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

在幼教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许多农村幼儿园都十分注重家园合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如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委会、开放家长活动、发放家园联系册等形式相互交流情况。

然而,从总体上看,家园合作多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有限,具体表现在:
(一)家园合作不够深入,敷于表面,很少配合课程深入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是家长教育观念陈旧和落后。

长期以来,家长们习惯的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理所应当的就应以幼儿园为中心,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生活即可。

即便幼儿园需要家长合作,他们也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对待,缺少良好的“配合意识”与“沟通意识”。

近几年,虽然随着家长学历的不断增高,他们的观念也有所改变,但对“幼儿教育”仍一知半解,家长们的言行举止仍是重智力轻能力,重秩序轻个性,因此,家园合作出现了表面化、形式化等弊端。

二是幼儿园对家长工作目的的认识不到位。

幼儿园认为家庭教育不过是幼儿园教育的延续,把家长看成是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延续幼儿园教育的工具。

因此,幼儿园想到的只是单方面的做好家长工作,认为家长工作的目的仅仅是教育家长,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完成教学计划,使家长处在被动的地位,导致家长未能深入的配合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家园合作不够密切,两者出现脱节现象。

一是家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幼儿园更多的是站在教育的立场上将家长的作用理解为配合,而较少的考虑幼儿园可以为家长提供些什么。

即使家长有与幼儿园配合的愿望,但由于地位的不平等,家长的某些权利受到了压抑和限制,以致于家园双方合作不够密切,常常出现脱节现象。

二是教师教育行为方式的错位。

传统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有的教师视自己为绝对权威,一味的要求家长应怎么做,未能考虑家长的想法与感受;而有的教师则忘记了自己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迁就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些都是与新教育理念下的家长工作不相符的。

二、提升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水平的对策。

(一)科学的教育观念是做好家园合作的前提。

家园合作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是家园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首当其冲,家园双方都应有一个科学的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指导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家园合作。

1.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

教师是家园合作、家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操作者和实践者,教师的观念直接决定在家长工作中的具体行为。

我们认真学习、理解新《纲要》中提出的“合作伙伴”、“尊重、平等、合作”“理解、支持和参与”并进行了探讨,形成新的理解:我们应该摈弃以前自己高高在上,把家长当成受教育对象的现象,而应正确认识家长的作用,尊重、理解、平等地
对待家长,把家长当作朋友、伙伴,服务与家长。

2.转变家长的陈旧观念。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充分认识到家园一致担负起促进孩子发展重任的重要意义后,才能真正实施家园共育。

对此,我们采用了各种途径转变家长的传统观念。

(1)发放宣传单:针对不主动了解早教信息的家长,发放人手一份的保教知识宣传单,使之接受、丰富早教知识、更新早教观念。

(2)早教咨询:对本园家长提供早期教育问题咨询服务,丰富家长的早教知识。

(3)召开教师、家长交流会:通过双方思想交流,老师理解了家长的困难和困惑,家长们也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发挥榜样力量:宣传科学育儿的优秀家长的先进做法,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其他家长主动向他们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5)传统方式的有效利用:充分、及时的运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留言箱”等方式提供幼儿园教学进度、宣传早教信息。

(6)建立并充分发挥家长组织的作用:从家长中选派代表组成家委会,作为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桥梁,一方面可及时反映家长有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又可加强家长间的联系。

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感动了家长,现在,家长经常会主动向老师咨询或探讨家教问题,有时还提供优秀的育儿咨询和大家分享,家教观念自然而然的更新了。

(二)信任与沟通是促进家园合作的基础。

家园携手合作,实现共育,必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有句广告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

如何架设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呢?
1.关注幼儿。

我们认为关注幼儿是沟通的核心,因为家园双方都共同爱着、关心着孩子,为着孩子而交流。

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可以说是双方良好关系形成的决定因素,也是家园合作是否顺利进行的感情基础。

因此教师必须是充满爱心、诚心、责任心。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家园合
作才能得到广大家长的真诚配合。

2.网上沟通。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于是我们运用网络这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及时把新的信息传递给家长。

如:校园网络:家长可通过浏览班级主页了解班级教学情况、班级新闻、子女在园表现以及最新的通知等;教师电子邮箱、QQ聊天室:我们向家长公布了教师的邮箱号及QQ号,家长对幼儿园管理和班级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以及自己在育儿方面遇到的种种困惑、想法,都可直接通过电子邮箱或QQ进行反馈与交流。

这种网上沟通的方式快捷、便利、节省时间,其效果非常的明显。

(三)优势互补是实现家园合作的必然趋势。

家园合作对教师和家长都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

对家长来说,家园合作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对教师而言,家园合作可帮助自己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改进教育方法。

因此,我们积极创设条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介入幼儿的学习,让家长深入教育过程,并将其与改善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家园合作显示出连续性、整体性,从而提高家园共育的整体效应。

1.娱乐联谊会。

在节假日,我们尝试搞全园性的“娱乐联谊会”。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开设多种娱乐项目,如智力竞赛、操作实验、自由表演等,每班都安排一至两项游戏活动,家长带着孩子到各班去自由参加,达到寓教于乐、愉悦身心的目的。

活动令家长与许多教师有了充分的交流、合作的机会,共同鼓励孩子完成游戏活动。

2.亲子活动。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为了有效地促进孩子与家长形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我们幼儿园结合节日、教育主题等,创设条件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同乐活动。

如在三八妇女节时,举行了“亲子共庆三八节”活动。

通过教学活动及各类亲子活动,让孩子和妈妈们一起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从而增进了母子间的情感。

六一节时举行了“亲子游园”活动,让孩子和家长通过各类亲子游戏,体验快乐,从而锻炼了孩子的各种能力。

如在《我有多爱你》主题中,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感受一家人的亲情和共同游戏的乐趣。

由于家长的参与,举办这些活动不仅省时省力,且通过亲子活动,加深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

3.家长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家长们从事的是各个行业,在他们当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因此,我们了解家长的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

根据家长的这些特点,结合主题的需要,请家长来当“助教”。

“家长老师”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其讲授的内容更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创造性。

如在主题活动《小鬼显身手》中,我们根据家长的职业聘请了其中的医生、银行、理发店的工作员来园“助教”。

热情的家长还直接把孩子带到他们工作的环境中,在他们演示、讲解中,孩子们身临其境、耳闻目睹对各行各业的人们有了深刻的了解。

这种教育效果是单靠老师说教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更可喜的是许多家长在此次活动后发现了自身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带动其他家长一起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教学中来。

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家园合作应是双向的,教师与家长是相互适应的主体,共同分享教育成果。

只有这样,家园合作教育才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和谐统一,进而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作者姓名:陆冬妹
工作单位: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牌楼幼儿园
联系电话:
课题名称:《指导新时期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实践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