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暗示与身体疾病的关系
健康无忧网作者Emily yang
以下是四个有关心理暗示与疾病的真实例子。
案例一:一天,我的朋友往我家沙发上一躺说:“我心脏病发作了,可惜我的药吃完了。
”我急忙找来听诊器仔细听了她的心肺,发现都很正常,就问她:“你怎么知道你有心脏病?”她回答说:“反正我有心脏病,因为我父亲有心脏病。
”我问她有没有看过医生,她回答说看过,我又问她医生怎么说;她回答说:“医生没说什么”;于是我告诉她:“你没有心脏病,你父亲有心脏病也不代表你就一定会得心脏病。
下次切忌暗示自己有心脏病,否则你真的会患上心脏病。
”从那以后她的心脏病消失。
案例二:一个聪明漂亮的高中女生,失恋后不愿上学,呆在家里,她的父母不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反而,强行给她吃药,还经常喊:“犯精神病了!”结果女孩真的患上精神病,从此远离正常的生活。
案例三:一位老太太,他儿子告诉她:“你患食道癌了,要住院开刀。
”,老太回答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怕什么,开刀?不去!”一年后,结果老太太食道癌消失了。
案例四:医生告诉老人的儿子:“将你父亲拉回家吧,他很快就不行了。
”老人回到家中,开始到后院挖地,种花。
半年后,花开了,老人依旧健在。
老人的儿子打电话给医生,医生很吃惊,叫老人的儿子将老人带到医院。
老人说:“你让我回家,我就认为我的病已经好了。
”
前两例是负面心理暗示,后两例是正面心理暗示。
可见,心理暗示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力。
著名的人格与行为医学家Ritberger博士提醒我们:不要忽视我们内在的抗病机制及我们的思想与情绪在疾病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她进一步提出,治病(treat)的那个人是医生,而使我们治愈(heal)的那个人是谁?是我们自己!你们看明白了吧:我们甚至可以治愈自己的疾病!
病患的意义不是告诉患者:“自己快要死了。
”而是告诉我们因为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思想情绪或行为方式等已经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认真反思与总结我们自己身上所有的不良习惯(包括负面的思想情绪),并加以改正。
其中不良的生活及行为习惯较容易发现,比如抽烟,喝酒等,而负面的思想情绪比较隐蔽,但其在很多疾病中都扮演重要角色,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忽视。
研究认为:哮喘,自身免疫类疾病,霉菌感染,肿瘤,慢性疲劳综合症,高血压,心脏病,抑郁,糖尿病,高脂血症,失眠,偏头痛等等均不同程度地与我们的思想情绪有关,故欲较好控制这些慢性疾病对身体的影响,恢复我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药物的用量,我们要尽量避免负面情绪负面心理暗示对自己身体及疾病的影响,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并由此产生正面情绪反应比如开心,坚信自己有足够的抗病能力等良性抗病机制以促使机体产生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物质,修复我们的身,心,灵。
那么要消除负面情绪,负面心理暗示,建立良性、正面的抗病机制容易做到吗?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其实并不难,你只需掌握一些基本的改变我们思维方式与情绪的技巧即可;但请不要误认为扭转个人情绪可以一蹴而就;就像我们建立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是一个长期过程一样,建立正面思维模式也需要时间,但我确信告诉大家的是:只要你定义要改变,你就会享受思想到改变所带来的“甘甜”。
你如果不想花太多时间阅读相关书籍的话,敬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会将很多常用,实用的带来正面心理暗示的技巧逐步介绍给大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疾病有更全面,清醒的认识,尽量避免由于盲目求医问药破坏我们内在的抗病
(本文参阅了Carol Ritberger所著““Healing Happens With 机制所造成的持久伤害。
You Help”和RichardBandler所著“How to Take Charge of Your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