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成矿
四、 含 矿 热 液 的 运 移
(一) 含矿热液运移的原因
由于热液成因的多样性特点,其存在位置和 运动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然而大多数热液矿床 是由上升热液引起的,上升原因推断主要有: 1. 渗流作用 2. 压力差 3. 深部热源 4. 岩浆释放出的流体
(二) 运移的通道
按成因分为原生和次生的两类: 1. 原生孔隙:包括矿物的粒间间隙、层面空隙、 晶洞和空洞。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与岩石性质有关, 如花岗岩的孔隙度很小,为0.37-0.5%,而喷出岩和 疑灰岩可高达50%。 2. 次生裂隙:分为非构造裂隙和构造裂隙两类。
(二) 交代作用
热液与围岩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通过溶解与 沉淀作用的同时进行,使原有矿物被新生矿物 所替代,这种作用称交代作用,由交代作用形 成的矿床叫交代矿床。 交代矿床的特征是: 1. 矿体形态不规则; 2. 矿体与围岩呈过渡关系; 3. 矿体中保留原岩的组构和未交代残余; 4. 交代矿物发育自形,或生成假象矿物。
一、热液矿床的概念和意义
含矿热液广泛存在于各类成矿作用中:
在内生矿床(包括岩浆矿床和伟晶岩矿床)中, 是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接触交代矿床、热液矿床形成时主要的含矿介 质, 中深变质条件下形成的变质矿床,热液对矿质的 迁移、沉淀起了重要的作用。 热液在火山矿床和部分沉积矿床也起一定的作用 。
含矿热液通过把深部的矿质或分散在岩石中的成 矿元素溶解、萃取 → 初步富集,再携带到一定的 部位,通过充填、交代等方式,把矿质↓,集中形 成矿床。 含矿热液和其携运的矿质,在迁移过程中会与围 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围岩发生蚀变和形成矿床的 原生晕,并成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研究气水热液的来源、性质、携带方式、迁移运 动的原因、成矿方式及其与围岩、构造的相互关系 ,对了解矿床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提高找矿勘 探工作的成效意义重大。
地下水的热循环:受热后与围岩、岩浆的接触,溶解力增大, 含矿性提高,并可重复循环。因此,少量的循环水在较长的 时间内,能形成一定规模的矿床。 又气液包裹体分析,发现成矿溶液主要由岩浆水和地下水 组成,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规律: 垂向上,深部以岩浆水为主, 近地表多为地下水;
横向上,中心地带为岩浆水, 边缘则为地下水;
3. 矽卡岩化 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岩类 接触带及其附近,由含矿热液经复杂的高温交 代作用形成。 矽卡岩化作用时,对碳酸盐岩是带出CaO、 CO2,带入SiO2、Al2O3及Fe2O3;对酸性岩类 是带入CaO、Fe2O3,带出部分K2O、Na2O、 SiO2。矽卡岩中经常见有含F、B、Cl、SO3和 金属元素组成的矿物。
二、含矿热液的来源、主要成分 和性质
含矿热液的成分及其来源是矿床学重要 的基础理论问题,随着实践和观察,积 累了大量资料,尤其近代测试技术的应 用,对含矿热液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 相继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
(一)、含矿热液的来源
含矿热液的来源,目前认为主要有五类: 岩浆、
变质、
沉积、
大气降水、
幔源热液。
六、热液矿床的研究方法
(一)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 指含矿热液对围岩发生的种种变化。 围岩受到围岩蚀变后,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 以及物理性质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 围岩蚀变的种类很多,通常是根据蚀变作用所 产生的矿物、岩石进行命名,如: 1. 根据蚀变产物中的主要矿物命名,如绢云 母化、叶腊石化、高岭石化等; 2. 根据蚀变后的岩石命名,如云英岩化、矽 卡岩化、青盘岩化等; 3. 还可从蚀变过程中从热液中加入的元素命 名,如钠化、钾化等。
教学内容
一、含矿热液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含矿热液的来源、主要成分和性质 三、热液中成矿物质的搬运和沉淀
四、含矿热液的运移 五、热液的成矿方式 六、热液的研究方法:围岩蚀变 矿物生成顺序
含矿热液:指在一定深度(几-几十Km)下形成的,
具有一定温度(几十-几百℃)和一定压力(几-几百 Mpa)的气态、液态的溶液。其成分主要以液态的 H2O为主,也称热水溶液或气水热液。
导矿构造:指热液进入矿田内的通道,如深断裂。 配矿构造:矿液向成矿地段运移的构造。 容矿构造:使矿体定位,井决定其形态、产状、 大小,甚至内部结构的构造。
五、成矿方式
热液成的方式分为:
充填作用 交代作用
(一) 充填作用
热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迁移时,一般不 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 成矿物质的沉淀,主要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 直接在围岩的孔隙中沉淀,这种作用称充填作用, 形成的矿床叫充填矿床。 充填矿床的特点: 1. 矿体形态规则,多为脉状; 2. 矿体与围岩呈突变的接触关系; 3. 矿石往往具有梳状、对称带状构造等; 4. 没有明显的交代作用标志。
时间上,根据成矿作用温度降 低的过程,早期多为岩浆水, 晚期基本由地下水组成。 成矿溶液的性质确定依据δD、 δ18O值和δ13C。
5. 幔源初生水
指幔源挥发性流体,最初起源核幔脱气,即地幔 形成时的残留的一种高密度超临界流体,一般认为 属C-H-O体系,以H2O、CO2为主的还原性流体。 幔源流体在向地壳运移过程中,参与热液成矿作 用,依据: ①溶解地幔深部成矿带入地壳; ②改造壳层物质,使成矿元素活化转移而成矿; ③富碱质、硅质,为成矿提供相应物质; ④提供热梯度,促进地壳浅层水循环。
(二)、热液的组成
热液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目前主要从几种途 径了解: 1. 矿石成分和围岩蚀变; 2. 矿物中气液包裹体; 3. 火山喷气、火山活动地区的热泉及沉淀物; 4. 矿井和超深钻获得的深层地下水。
热液的组成有五部分: 1. 最主要组分:H2O; 2. 基本组份:Na、K、Ca、Mg、Sr、Ba、Al、 Si、P以及Cl-、SO42-等; 3. 金属元素:Cu、Pb、 Zn、Ag、Au、Sn、Sb、 Bi、Hg等亲铜元素为主; 其次为过渡型元素Fe、Co、Ni、Mn等 其它有W、Mo、Be、TR、U、In、Tl等; 4. 溶解的气体:H2S、CO2、HCl等分子; 5. 其他微量元素:Li、Rb、Cs、Br、I、Se、Te 等。
4. 硅化 在热液的作用下,使蚀变岩石SiO2含量 增加。 硅化作用是很广泛、很普遍的热液蚀变,从高 温到低温、从中酸性火成岩、变质岩到碳酸盐岩 类都可发生。 中高温下的硅化称石英岩化; 低温下的硅化则根据结晶状态分成蛋白石化和 髓石化; 中酸性火山岩受到硅化作用后,活动组份再经 淋滤,便成为次生石英岩化,并含赤铁矿、绢 云母、叶腊石、高岭石等矿物。
热液矿床的特点: 1. 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与热液流体的活动关系密切; 2. 成矿方式主要是通过充填和交代作用; 3. 成矿过程中伴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 伴随矿化的原生分带; 4. 构造控矿作用明显(迁移通道和成矿场所两重性); 5. 热液、矿质、热源的来源复杂; 6. 矿种类型多(多数金属和非金属矿床)。
4. 大气水热液
现已证实:
含K、Na、Ca、Cl和稀有、金属元素的地下热水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当其沿断裂构造向下渗透到地 下深处,温度增高,溶解可溶性盐类,形成高浓度 热卤水,再与围岩相互作用,富集各种金属元素。
地下水在大陆构造断裂带下渗深度可达10Km。
地下水受热的热源有:地热梯度、岩浆热源、放 射性蜕变热等。如以0.06-0.15℃/m的增温率,在 5Km深处水溶液温度的下限已达300℃。
辰砂
雄黄
辉锑矿
(三)热液矿床的原生带状分布
1. 岩浆热
硅酸盐岩浆,含有一定量的挥发组份。当岩浆结 晶、冷凝到一定阶段,挥发组份的集中、富集形 成高温含矿热液。 不同化学成分的火成岩都含水,尤以酸性喷出 岩,如流纹岩、黑曜岩、松脂岩最高,H2O的质 量分数可达12%以上。火成岩中含水的直接依据 是主要造岩矿物中都存在大量的气液包裹体,和 含水矿物的大量出现,如闪石类、云母类矿物。
(二)含矿热液的成矿期次与矿物生成顺序
热液矿床的成矿时间通常很长,热液活动的反复 性决定了成矿的多期性、多阶段性特点。 矿化期:代表一个较长的成矿过程,明显的物理 化学条件的变化集中表现为不同成分的矿物类型, 如硅酸盐矿物和硫化物矿物两个矿化期。 矿化阶段:代表一个相对较短的成矿过程,反映 一次热液的活动,由一组相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 的矿物表现。 不同矿化阶段的主要划分依据矿脉的切截、胶结 、交代、蚀变等。
交代作用的主要类型:根据溶液搬运组份的方式, 分为扩散交代作用和渗滤交代作用两个类型。 1. 扩散交代作用:交代组份通过停滞的粒间溶液, 以分子或离子扩散的方式缓慢进行。组份的扩散是 由浓度差(浓度梯度)引起。
2. 渗滤交代作用:交代组份的移动是靠溶液流动 进行的,流动的主因是压力差。
交代作用的影响因素:1. 组份的活动性及其浓度 2. 温度和压力 3. 围岩的性质和构造
与宝玉石矿床形成有关的围岩蚀变有:
1. 云英岩化 主要是酸性岩石受高温气水热液的蚀 变作用,导致斜长石、钾长石分解为石英和白云母。 有F、B、Li等挥发组份、金属离子的参与,带出 CaO、Na2O、K2O、Fe2O3 及部分Al2O3 。岩石经 过云英岩化后,除石英外,其它原生矿物都转变为 白云母、锂云母、萤石、电气石、黄玉和其它金属 矿物等。 2. 蛇纹石化 是含镁较高的白云岩、超基性岩在液 热作用下的结果,蛇纹石化往往伴随有碳酸盐化、 绿泥石化。
对成矿作用,构造裂隙对热液的运移和矿质的沉淀 意义最大。因此,研究热液矿床非常重视构造的控制 因素。
(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液活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根据近代研究资料表明,热液活动的过程,也 是含矿构造发生、发展的过程,两者相互作用。 一般成矿前的构造常常表现为简单的裂隙,热液 活动时进一步发展或进行改造,形成了角砾岩带、 破碎带等,使裂隙复杂化。 查明两者关系,根据构造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 淀中所起的作用,分为: 导矿构造 配矿构造 容矿构造
第五章 热液矿床概论
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学习与热液有关的概念和理论。 了解其在内生成矿作用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热液的基本概念,要求掌握它们的主要 成分和来源,基本理论方面要求掌握它们 的迁移和成矿方式,有助于对热液矿床的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