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
一、概念题
1.非关税壁垒
答: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
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
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也称直接的数量限制,是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的出口。
这类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等。
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是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例或规定,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最低进口限价、苛刻复杂的技术标准等。
2.进口配额
答: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对于某些商品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事先加以规定的限额。
超过规定限额的不准进口。
进口配额的形式有:全球配额,即适用于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或地区的配额,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批给一个不定期额度,直至额满为止;国别配额,即按国家和地区进行分配的固定配额,有的由单方面强制规定,有的由双方谈判达成协议确定;进口商配额,即按不同进口商分配给一定配额。
有的国家还将进口配额与片收关税结合起来,在配额以内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超过配额则片收较高关税或附加税,称为关税配额。
3.自愿出口限制
答:自愿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简称VERs),它是非关税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称,即出口国“自愿”限制其出口量,实质是进口国的政府或一个工业同出口国的政府或相竞争的工业安排的、对后者所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
对进口国来说,由于对方自愿限制,其进口量也就自然减少。
所谓“自愿”,其实并不完全自愿,只是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出口国不得不采取的限制政策。
因此,经济学家把自愿出口限制看成是进口配额的一种特殊形式.
4.产业政策
答: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在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将之理解为是各种指向产业的特定政策,即政府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
其二将其理解为是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
即当市场调节发生障碍时,由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补救的政策。
其三是将之理解为产业赶超政策,即工业后发国家为赶超工业先进国家而采取的政策总和。
5.政府采购
答: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无论是长期维护一个较为庞大的政府也好,还是短期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也好,政府采购已成为一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之一,或用来进行贸易保护的政策工具之一。
6.相机保护措施
答:相机保护措施(contingent protection)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某些紧急保护措施或停止履行现有协议中的正常义务,以保护本国某些更加重要的利益。
WTO允许使用的相机保护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紧急保障,以及为了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幼稚产业、维护国家安全等实施的暂时性贸易保护政策。
7.紧急保障措施
答:紧急保障是相机保护措施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当国内产业受进口产品严重损害时,政府可以实行临时的进口限制以保护国内生产者。
这一条保护措施是关贸总协定和WTO 认可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1994》第19条),在关税和非关税的保护政策日益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许多发达国家利用这一措施对本国企业实行“紧急保护”。
8.反倾销
答:反倾销(Anti-Dumping),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如美国政府规定:外国商品刚到岸价低于出厂价格时被认为商品倾销,立即采取反倾销措施。
9.倾销幅度
答:倾销幅度是指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幅度。
倾销幅度的确定,应当
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全部可比出口交易的加权平均价格进行比较,或者将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在逐笔交易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应当考虑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比较。
出口价格在不同的购买人、地区、时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按照前款规定的方法难以比较的,可以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单一出口交易的价格进行比较。
10.反补贴
答:反补贴是指一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实施与执行反补贴法规的行为与过程。
其中的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
二、思考题
1.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20000.02c D P =-12000.03c S 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及厂商的福利影响。
(2)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3000美元的进口税.这时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
(3)中国为汽车进口设定150单位的配额限制,这时国内汽车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变动。
(4)中国给国内汽车制造商每辆3000美元的生产补贴,这时国内汽车的产量、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变动。
(5)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保护国内汽车制造业,你认为应该实行哪一种政策?在实践中会有什么问题?
(6)如果国际汽车市场价格降为8000美元,分析关税(仍为3000美元)和配额(仍为150)对国内价格、进口量、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影响。
答:(1)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为12000.0310*******
+⨯=,消费量为-⨯=,所以净进口为300。
相对于封闭经济,自由贸易使得产品的价格20000.021********
更低,所以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厂商利润降低。
(2)征收关税后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3000,产量为12000.0313*******
+⨯=,国内消费
20000.021********
-⨯=,净进口150。
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下降,但是厂商福利增加。
(3)因为在(2)中,需要进口的正好是150单位,因此,本小题国内价格、产量、贸易量和消费者福利与(2)相同,即,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3000,产量为1590,国内消费1740,净进口150。
厂商和政府的福利变动要视配额的分配方式而定。
(4)生产补贴后,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3000,产量为1590,需求量为1800,净进口为180********
-=,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不变,厂商利润增加,政府收入下降。
(5)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保护国内汽车制造业,那么一般来说采用给予生产补贴的
方法,会使社会的福利净损失最小,所以建议使用生产补贴。
在实践中的问题是政府的财政会遇到困难,所以尽管对社会有利的事,政府也不一定会做。
(6)相对于国际价格为10000美元时的情况,当国际汽车市场价格降为8000美元的时候,福利变化如下表所示:关税
配额国内价格
1100013000进口量
250150消费者福利变化
增加不变政府收益
增加增加(如果配额是被拍卖的话)厂商利润减少不变
2.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
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20000.02c D P =-;12000.03c S P =+。
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18000.02us D P =-;14000.03us S P =+。
请计算:
(1)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2)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
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3)①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3000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