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氧气ppt课件
检验气体是否是O2的方法? 证明O2已经集满的方法? 检验O2是否集满的方法?
24
25
气体的收集方法 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 密度、溶解性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难溶或不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气体纯净不干燥 气体干燥不纯净
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
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6
判断:
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催化剂用过一次后就不能再用了
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否变化?
生成氧气速度?
15
3、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2H2O2 MnO2
2H2O+O2↑
反应装置适用条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
16
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
17
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图
适用范围? 固体和固体反应,加热
18
空气练习题:
1、判断并改正:
100克空气中约含有78克氮气
在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最稳定
氧气可以用做保护气
最早提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拉瓦锡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直保持不变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2、氮气的化学性质
,可用于
。
可用做制冷剂是因为氮气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
,常用于
。
空气中CO2过多会
,SO2过多会
记忆: 茶 庄 定 点 收 利 息
22
23
讨论:
1. 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 2. 伸进试管内的导管长点好还是短点好? 3. 加热后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气体? 4. 如何确定排空气法氧气收集满?排水法? 5. 实验结束时操做步骤怎样?为什么? 6.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伸入集气瓶内的
的导管应该在什么位置适宜? 7、证明气体是O2的方法?
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图
实物图
19
*实验装置注意事项:
1、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要有二氧化锰
2、试管口要略微向下(防止水蒸气冷凝后倒流, 使试管破裂)
3、导管伸入试管口不能太深
4、铁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5、加热要先均匀受热。用外焰、对准药品加热
6、装置气密性要好,不能漏气
7、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 KClO3
MnO2
△
2KCl+3O2↑
MnO2是催化剂,起催化(加快反应速度)作用
12
单独加热二氧化锰: 单独加热氯酸钾: 加热两者混合物:
没有氧气放出 固体熔化后才缓慢放出气泡 较低温度下很快放出氧气
13
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分离? 14
催化剂:
1.概念:能改变(加快)其他物质化学反应 的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 不变的物质,又叫触媒。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气体使澄清
石灰水浑浊(*) 符号表达式:C + O2 点燃 CO2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符号表达式:Fe + O2 点燃 Fe
4
5
4. 硫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符号表达式:S +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是什么颜色的?
思考
1、制氧气时单独加热氯酸钾和加热混合物有何异同?
可否用其他的药品代替二氧化锰?
它是不是催化剂?
2、用3克氯酸钾和1克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
完全反应后分别剩余多少克?
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物质是什么?
如何进行分离?
3、排水法收集气体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各有什么优缺点?
4.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8、收集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20
练习:找出下列装置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2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一查:检查气密性 二装:装入药品 三定:固定装置(顺序?) 四点: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五收:收集气体(气泡连续、均匀时开始收集) 六离:结束时,先把导管撤离水槽. 七熄: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气体
从导管溢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前,
瓶内空气受热溢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否采用
碳、硫、铁丝?为什么?
28
。
3、设计实验,鉴别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1
2.2
氧气
2
一、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 微溶于水 (30ml /1L水)、
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 在 -218℃变为雪花 状淡蓝色固体。
3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了解) 现象: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生成CO2和H2O)
10
三、氧气的制法
(一) 氧气的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法
空气 加压降温 液态空气 升温
2.电解水
通电
水
氢气 + 氧气
2H2O 通电 2H2↑+ O2↑
氮气(-196 ℃) (逸出) 液氧 (-183℃)
思考:上述分别是什么变化?优缺点? 11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 K2MnO4+MnO2+O2↑
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精炼 P38
27
1、 某班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甲 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1/5,乙 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体积的1/5。下 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漏气。
思考: 1. 比较物质在纯氧中和在空气中反应异同 2. 健康的人可以长期呼吸纯氧吗?
8
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反应 以后生成一种其他物质的反应。
多
一
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 种以上不同物质的反应。
一
多
9
氧气的用途: • 救护、助燃、呼吸、 • 氧炔焰切割焊接金属 • 纯氧炼钢 • 液氧炸药
5.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产生浓厚白烟 符号表达式:P + O2 点燃 P2O5
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思考: 氧气的化学性质?
6
7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的特点:都有热量放出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氧化现象? 哪些现象是不利的氧化现象?
讨论:我们学习过的反应中哪些属于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