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分层与标准(讲稿)

中国社会分层与标准(讲稿)

中国社会分层与标准(讲稿)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
二,社会分层理论
整个社会分层理论就是两大派,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

马克思用社会阶级理论来解释整个社会结构,他认为工业化以后,整个
社会就是两个极端的阶级:一个无产阶级,一个资产阶级。

马克思理解这个社
会就是阶级社会,这个阶级社会中生产资料很重要,马克思重视的是生产过程,拥有了生产资料,就可以支配劳动者的劳动,就可以剥夺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和
剩余价值,造成社会不平等。

这种社会不平等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平等造成的,所以产生了一个两极矛盾对立的社会、异化的社会,要推翻这个异化的社会、不公平的社会,就需要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韦伯进行了三点修正,把阶级的概念拓宽了,不仅仅是个生产资料,还有
一个市场机会,市场机会也能影响你的阶级地位,市场机会的多寡也能决定你
的社会地位。

这是第一点修正;第二点修正是,他认为马克思忽视了权力对社
会地位的影响;第三点修正就是他认为马克思忽视了社会声望对社会地位的影响。

所以韦伯提出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多元的,称为多元分层理论。

个人的社会
地位不仅仅是经济基础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问题,社会声望还是非常
重要的。

多元分层理论经济标准:财富,政治标准:权力,社会标准:
声望
三,社会分层的特点
(一)每一层次内的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大致的相同的地位,在经济关系、政治倾向、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社会声望等方面表现出一定
的相似性
(二)不同的层次之间在纵向上存在着高低有序的等级关系。

(三)三是制度化的社会不平等。

社会分层是“建立在法律或规则和结构基础上的、已经制度化的、比较
持久的社会不平等的体系。

”当特定的社会利益分配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
不平等体系固定下来,并为社会的主流文化所认同时,这种不平等就被制度化。

社会不平等的制度化,提供了社会分层的产生机制。

(四)现象和过程的统一。

一方面,社会分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客观地存在着。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
任何社会都有社会分层现象,并且它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

另一方面,
社会分层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已有的社会不平等因素不断否定和克服,但新的不平等又会相继产生。

没有任何一个社会的等级秩序是僵死的,社会分
层的状态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四,社会分层的意义
对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问题在传统上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即功能论和冲突论。

功能论认为,社会分层在各个社会中长期存在,是社会所必需的,因而
是合理的。

冲突论认为,社会分层是造成人类不平等的主要根源,它将导致社
会冲突,不仅是没有价值的,而且是不合理的。

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分别从两
个不同的视角分析了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他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在这一问
题上各持一端,但其理论解释都具有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分层的
双重作用,即:
一方面,社会分层会起到激励作用,保持社会活力。

因此,一定程度的不平等
分配比平均主义更能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另一方面,围绕“先富”和“后富”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又存在一些竞争和冲突,这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社会发展,可见,社会分层
和社会不平等也会给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些不用很长时间,不必细讲。

)
五,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分层
(一)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
1,统治阶级和平民阶级
A:分层标准是:血缘与权力
B:这种标准的作用是什么?维护的是皇室或者是整个统治集团的地位
皇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权。


益集团成员个个都能得到各自的利益,他们自然要努力维持这个集团——皇权。

利益的分配,当然是地位越高得之越多。

比如皇帝最多,以下按级别和手中所
握权力逐步分派,就连衙役,军人,也比老百姓过的好一些,这样统治就可以维护了。

当然,直接参加生产的劳动者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商品资源其实不是他
们自己所有,更多的是为了提供利益集团享乐之用,也就是直接参与商品资源
生产者们始终是处于被压榨一方。

既得利益集团对加入集团人员的挑选。

首先,当然是利益集团内部人员子弟,俗称官宦子弟。

打仗亲兄弟,上阵
父子兵,作为一个利益集团,第一就是要团结,而能产生本能团结的非家人莫属。

其次,是科举,无论任何考试,能胜出的总是比较优秀的人,科举虽然枯燥,但是能名列科举前列者也不会是傻子,这种人也可以成为既得利益者。

虽然
没有血缘,但是可以靠利益和感情拉拢。

2,平民阶级的分层:士农工商
A:分层标准是各个阶层的谋生手段
首先士是由平民阶级通过科举进入到统治阶层的,即士大夫,皇族王族之
下的管理阶层,掌握着巨大的权力而且科举另外一个更重要意义是:引
导老百姓想的是如何加入既得利益集团,成为其中的利益者,而不是如何推翻
既得利益集团。

其次农业是立国之本,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所以农民是第二位的,实际上农业重要不代表农民重要,自古农民就是被重重剥削的对象
工是指手工业者,小作坊和手艺人,这些人是为社会增添色彩和便利而存在的,人们没有手工业可以活,但没有粮食可就活不了了
商就是指商人了,作为农的对比,其地位可想而知,虽然地位排到第四,但其
和政府官员联系紧密,有时可以影响政府决策。

讲例子:范蠡胡雪岩沈万三
B:这种分层的作用?
落实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社会机制是“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序列。

商人
地位低下,总想改换门廷,买官置地,从而阻碍了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商业、
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士”的社会地位高于“商”,还产生了另一种
促进生产和技术进步的倾向。

混合经济体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防止权钱勾结,或者说提高权钱勾结的门槛。

在“士农工商”序列下,当官的士人有社会地位的尊严感,在商人的金钱
诱惑面前有一定的抵抗力。

如果把士和商的位置颠倒过来,那么士就守不住相
对于巨商大贾的清贫。

这正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特点。

商人的社会地位最高,当
官的都急于把权力换成金钱,结果权钱勾结十分容易,本来用于放慢两极分化
的政治机制成了加速两极分化的有力手段。

许多房地产商都深有体会,用权钱
勾结的方式赚钱太容易了。

可见,“士农工商”序列实际上使社会上存在两套
价值系统,一套是面向长远和整体利益的治国平天下的士人价值系统,一套是
面向个人眼前利益的商人价值系统。

两套价值系统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制衡,
使社会能够取得稳定和发展的平衡。

(二)现代社会
从产业结构、职业结构来看,我们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时代我们要面临一些很
现实的限制;第二,我们觉得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多样化,仅仅靠马克思的阶
级理论来研究也存在不足,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研究这个现象。

分层的标准:?受教育,财富与收入,权力
反映的问题之类的(贫富差距之类)
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来表示,我们国家现在公布的基尼系数是0.45多,但是很多人算出来都超过0.5,0.4是一个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5表示这个社
会基本上要动荡、瓦解了《当代中国社会流动》,[4]通过与西方对比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西方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没有人员向下层流动,大量人向
上层流动;而我们在经济增长过程当中,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现大量工人下岗,农民负担大量增加,九七年之后农民负担增加一倍多。

这种状态是非常不
正常的。

为什么?
因为我们社会的强势阶层在利益分配中占着主导地位,在我们的各个阶层间缺
少一种权利的平衡。

因此需要一个权力的均衡体制。

先富与共富的政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经济运行体制不健全,社
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竞争
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农业与
现代产业
我们现在只重视经济发展,不重视社会结构的良性发展,导致社会结构的
失衡,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

生物技术1001班谢晓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