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new——深圳大学建筑学课件PPT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new——深圳大学建筑学课件PPT


(一)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
木构架的主要类型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由此体系派生出以下特点:
1.重视台基 为防止木柱根部受潮,抬高基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台基的高低与形式成为显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如 王府的台基高度有规定,太和殿用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等。
2.屋身灵活 可亭、可仓、可室、可厅
3.屋顶呈曲线或曲面 4.重要建筑使用斗拱
斗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成为建筑物 等级的标志。
5.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
(二)院落式布局
中国的宫殿、庙宇、衙署、住宅等都属院落式。另外,院落式平房比 单幢的高层木楼阁在防救火灾方面大为有利。(Fra bibliotek)有规划的城市
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礼·考工记》的王城之制,大 多数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规划建造的。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古代建筑常识提要
(一)城市建设 (二)宫殿 (三)坛庙 (四)陵墓 (五)宗教建筑 (六)住宅 (七)园林 (八)构造、部件及装修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院落式布局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 (二)院落式布局 (三)有规划的城市 (四)山水式园林 (五)特有的建筑观
的三倍。
4.宋朝宫殿 (1)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 (2)另一特点:使用工字型殿。
5.轴心舍 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6.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 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
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三)坛庙
1.坛: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二)宫殿
1.周制三朝五门:
外朝——决定国家大事;
治朝——王视事之朝;
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及宴会。
外朝
| 治朝
| 内朝
皋门 库门 雉门 应门 路门
2.东西堂制: 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北周
出外)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3.隋唐的三朝五门: 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
4.中国的七大古都:
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安阳、杭州。
5.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
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近的。
6.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有:
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北京古都的风貌改变较大,尚未列入)
7.里坊制:
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 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发型,沿街设肆,沿街设住房。
(一)城市
1.都城的制度: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2.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 1.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4.元大都 5.隋、唐洛阳
2.北魏洛阳城 6.明南京城
3.明清北京城 7.汉长安城
3.中国的五大古都:
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存最大的木构楼阁的精品。 (4)晋祠圣母殿——山西太原;
建于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建)。殿前有鱼沼飞梁。 (5)道观寺永乐宫——山西芮城
山门前,塔可有可无。
(2)明、清佛寺建筑典型布局
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藏经楼,另附各种院。
(3)佛教四大名山
1)山西五台山(文书菩萨道场);2)四川峨眉山(普贤);
3)安徽九华山(地藏);
4)浙江普陀山(观音)。
2.道教
(1)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江苏矛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山
东崂山、陕西华山。
(2)道教建筑的特点
1)以“宫”、“观”、“院”等命名,不以寺称;
2)所奉神像蓄发长髯,穿中试衣袍;
3)不以塔为膜拜对象;
4)常有洞天福地等园林布置。
3.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特点:
1)不供偶像; 2)设朝圣地麦加朝拜的龛; 3)不用动物图像作装饰,用可兰经文、植物及几何图案作装饰; 4)设有邦克楼,望月楼,浴室等。 (2)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寺: 1)广州杯圣寺(俗名狮子寺);2)泉州清净寺(俗名麒麟寺); 3)杭州真教寺(俗名凤凰寺);4)扬州仙鹤寺。 (3)舍宅为寺
南北朝盛行的社会风尚。致仕之士舍出住宅作佛寺,以前厅为殿, 后堂为讲堂。 4.最具代表性宗教建筑
(1)佛光寺东大殿——山西五台山;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现存最大质量最好的木构建筑。
(2)隆兴寺摩尼殿——河北正定; 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25年;四出抱厦,山面朝前。
(3)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天津蓟县; 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木塔,结构合理。现
(四)山水式园林
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与中 国的山水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与欧洲古典园林惯用的几何图形, 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气氛,大异情趣。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五)特有的建筑观
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从来不把建筑作为一门学术。崇 尚俭朴。
二、中国古代建筑常识提要
7.五音姓利:阴阳堪舆术先按姓分属五音(宫、商、角、徵、羽)而择 地不同。宋代国姓为赵,属角音,墓地要“东南地穹、西北地垂”,故 宋陵由高向低而建。 8.明十三陵:选址、布局、单体建筑均具很高水平(应对其作评述)。
(五)宗教建筑
1.佛教
(1)佛寺布局的演变:以塔为主,前塔后殿,塔殿并列,塔另置别院或
庙: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2.大祭:皇帝亲自祭祀;
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
望祭: 不设庙,只朝所祭方向遥祭。
3.圜丘: 祭天的坛。
4.特征建筑物:天坛、孔庙应作全面了解。
(四)陵墓
1.四出羡道: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东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 步由地面通向墓室。 2.封土:帝王陵墓地表以上陵体。
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 3.中国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 块铜板错金银的“兆域图” (战国时期)。 4.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制,用栢木断类成的墓室,栢木心为黄色,木 断头皆朝内,故称。 5.陵邑:汉陵各设陵邑,即小城市。迁各地富豪及前朝官吏来居住,名 为守陵,实是强干弱枝,便于统治管理。 6.唐代陵墓:“因山为穴”(以乾陵为例,了解其布局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