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右侧有一段与传送带上表面相切的14光滑圆弧轨道,质量为M =2kg 的小木盒从离圆弧底端h =0.8m 处由静止释放,滑上传送带后作减速运动,1s 后恰好与传送带保持共速。

传送带始终以速度大小v 逆时针运行,木盒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盒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后,先后相隔T =5s ,以v 0=10m/s 的速度在传送带左端向右推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小球,小球的质量m =1kg .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球立即进入盒中并与盒保持相对静止,第2个球出发后历时△t =0.5s 与木盒相遇。

取g =10m/s 2,求:(1)传送带运动的速度大小v ,以及木盒与第一个小球相碰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速度大小v 1;(2)第1个球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木盒相遇;(3)从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过程中,由于木盒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1)v =2m/s ;v 1=2m/s (2)t 0=1s (3)24J Q = 【解析】 【详解】(1)设木盒下滑到弧面底端速度为v ',对木盒从弧面下滑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12Mgh Mv =' 依题意,木箱滑上传送带后做减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有:v v at ='-' 对箱在带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a μ=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传送带的速度v =2m/s 设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01mv Mv m M v -=+代入数据,解得v 1=2m/s(2)设第1个球与木盒的相遇点离传送带左端的距离为s ,第1个球经过t 0与木盒相遇,则00s t v =设第1个球进入木盒后两者共同运动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 M g m M a μ+=+得:22m/s a g μ==设木盒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加速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的时间为t 2,则12v t t a∆===1s 故木盒在2s 内的位移为零 依题意:03s v t vt =∆+其中t 3为木盒回到与1球碰撞点后再随带运动的时间,则对1球和2球有0123t t t t T t +++=+∆代入数据解得:s =10m , t 0=1s(3)自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这一过程中,传送带的位移为x ,木盒的位移为x 1,则:()09m x v T t t =+∆-=()11205m x v T t t t t =+∆---=故木盒相对与传送带的位移为14m x x x ∆=-=则木盒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24J Q M m g x μ=+∆=()2.如图所示,小明参加户外竞技活动,站在平台边缘抓住轻绳一端,轻绳另一端固定在O 点,绳子刚好被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θ=60°.小明从A 点由静止往下摆,达到O 点正下方B 点突然松手,顺利落到静止在水平平台的平板车上,然后随平板车一起向右运动.到达C 点,小明跳离平板车(近似认为水平跳离),安全落到漂浮在水池中的圆形浮漂上.绳长L=1.6m ,浮漂圆心与C 点的水平距离x=2.7m 、竖直高度y=1.8m ,浮漂半径R=0.3m 、不计厚度,小明的质量m=60kg ,平板车的质量m=20kg ,人与平板车均可视为质点,不计平板车与平台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10m/s 2,求:(1)轻绳能承受最大拉力不得小于多少? (2)小明跳离平板车时的速度在什么范围?(3)若小明跳离平板车后恰好落到浮漂最右端,他在跳离过程中做了多少功? 【答案】(1)1200N (2)4m/s≤v c ≤5m/s (3)480J 【解析】 【分析】(1)首先根据机械能守恒可以计算到达B 点的速度,再根据圆周运动知识计算拉力大小.(2)由平抛运动规律,按照位移大小可以计算速度范围(3)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规律计算即可. 【详解】解(l)从A 到B .由功能关系可得21(1cos )2mgL mv θ-=① 代人数据求得v=4 m/s② 在最低点B 处,2mv T mg L-=③ 联立①②解得,轻绳能承受最大拉力不得小于T=1200N (2)小明离开滑板后可认为做平抛运动 竖直位移212y gt =④ 离C 点水平位移最小位移min x R v t -= ⑤ 离C 点水平位移最大为min x R v t +=⑥ 联立④⑤⑥解得小明跳离滑板时的速度4 m/s≤v c ≤5 m/s (3)小明落上滑板时,动量守恒01()mv m m v =+⑦代人数据求得v 1=3 m/s⑧ 离开滑板时,动量守恒0102()C m m v mv m v +=+⑨将⑧代人⑨得 V 2=-3 m/s 由功能关系可得()2220201111()222C W mv m v m m v =+-+⑩.解得W=480 J3.如图(a)所示,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自由状态时右端在C 点,C 点左侧地面光滑、右侧粗糙.用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1kg 的物体A 将弹簧压缩至O 点并锁定.以O 点为原点建立坐标轴.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于物体A ,同时解除弹簧锁定,使物体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F 随位移x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运动到0.225m 处时,撤去拉力F .(1)求物体A 与粗糙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以及向右运动至最右端的位置D 点的坐标;(2)若在D点给物体A一向左的初速度,物体A恰好能将弹簧压缩至O点,求物体A到C 点时的速度;(3)质量为M=3kg的物体B在D点与静止的物体A发生弹性正碰,碰后物体A向左运动并恰能压缩弹簧到O点,求物体B与A碰撞前的瞬时速度.【答案】(1)0.45m;(2)m/s;(3)m/s【解析】【分析】【详解】(1)由于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图像,可知:从O到C点的过程中:在C点,、解得:在C点右侧:、解得:从O到C点,物体匀加速,则:解得:从C到D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其中解得:D点坐标:(2) 物体A将弹簧由C点压缩至O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物体从O到C,由动能定理得:其中联立解得:(3)设B碰前速度为v0,碰后速度为v1;碰后A的速度为v2,则:物体A从D到C过程中,由动能定理:联立解得:、4.如图所示,AB是半径R=0.80m的光滑1/4圆弧轨道,半径OB竖直,光滑水平地面上紧靠B点静置一质量M=3.0kg的小车,其上表面与B点等高。

现将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B点滑上小车,最后与小车达到共同速度。

已知滑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求:(1)滑块刚滑至B点时,圆弧对滑块的支持力大;(2)滑块与小车最后的共同速度;(3)为使滑块不从小车上滑下,小车至少多长。

【答案】(1)(2)(3)【解析】【分析】根据“滑块从光滑圆弧滑下,滑上小车最后达到共同速度”可知,本题考查物体做多过程的运动问题,根据曲线运动优先选择动能定理求速度,板块模型优先选用动量守恒定律求速度,能量守恒定律求摩擦生热列式计算.【详解】(1)滑块由A至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经B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联立解得:(2)滑块滑上小车后,对滑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解得共同速度:(3)滑块滑上小车后,对滑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得:联立可得:,即小车至少长1.5m【点睛】本题综合力学的三个观点解决运动问题,涉及瞬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考虑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涉及变力、曲线、位移考虑动能定理;涉及内力作用的系统选择动量守恒定律;摩擦生热涉及相对位移考虑能量守恒定律.5.如图所示,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水平打中悬挂在O点的质量为M的木块,绳子长L.子弹嵌在木块中一起上升,恰好能够到达最高点,这时被P处的刀片割断绳子(无能量损失).求:(1)子弹木块飞出后落在了与圆心等高平台上的A点,A到O点的距离是多少?(2)在最低点处,子弹打中木块后瞬间,它们的速度有多大?(3)子弹打中木块前的初速度是多少?【答案】(1)2L (2)5gL (3)()5M m gL+【解析】 【分析】 【详解】(1)木块恰好能够到达最高点,则()()22v M m g M m L+=+木块过最高点后做平抛运动,则有:212L gt = A 到O 点的距离为:2OA x v t = 联立可得:2OA x L =(2)从最低点到最高点根据动能定理可得:()()()222111222M m g L M m v M m v -+⋅=+-+ 解得:15v gL =(3)根据动量守恒可得:()01mv M m v =+ 解得:()05M m gLv +=6.如图所示,在沙堆表面放置一长方形木块A ,其上面再放一个质量为m 的爆竹B ,木块的质量为M .当爆竹爆炸时,因反冲作用使木块陷入沙中深度h ,而木块所受的平均阻力为f 。

若爆竹的火药质量以及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 。

求: (1)爆竹爆炸瞬间木块获得的速度; (2)爆竹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1()2f Mg hM-2)()2f Mg Mh m g - 【解析】 【详解】(1)对木块,由动能定理得:2102Mgh fh Mv -=-, 解得:()2f Mg hv M-=;(2)爆竹爆炸过程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v mv -'=爆竹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22v H g'=解得:()2fMg MhH m g-=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3m 、厚度h=0.05m 的木板C ,静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

在木板C 上静放一质量为2m 的弹性小物块B :B 所处位置的右侧光滑,长L 1=0.22m ;左侧粗糙,长L 2=0.32m ;B 与其左侧的动摩擦因数μ1=0.9:竖直固定、半径R=0.45m 的光滑14圆弧轨道,其最低点与木板C 右端等高相切。

现有一质量为m 的弹性小物块A ,从轨道最高点由静止下滑。

已知C 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25,小物块A 、B 可看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试求:(1)A 刚滑上C 时的速度大小; (2)A 、B 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3)试分析判断,小物块A 是否会滑离木板C ;如果会,试求小物块A 落地瞬间与木板C 右端的水平距离。

【答案】(1)3m/s (2)v1=-1m/s ,v2=2m/s (3)会,0.108m 【解析】 【详解】(1)对物体A ,由动能定理有2012mgR mv = 解得02gR=3m/s v =(2)弹性小物块A 和B 碰撞,设向左为正方向,动量守恒定律有0122mv mv mv =+又能量守恒定律2220121112222mv mv mv =+ 解得v 1=-1m/s ,v 2=2m/s(3)由于小物块B 向左运动进入C 的粗糙区域,则C 不会向右运动,而小物块A 运动方向向右,C 上表面右边光滑,故A 将会从C 右边飞出在A 未飞出C 时,对B 有1122mg ma μ⋅= 得2119m/s a g μ==对C 有1222-63u mg u mg ma ⋅⋅= 得a 2=1m/s 2 设经过t 1时间BC 共速,此时A 还未从C 飞出21121-v v a t a t ==共 得t 1=0.2s ;=0.2m/s v 共A 的位移大小111x v t = 得1=0.2m xB 的位移2221111-2x v t a t = 可得:x 2=0.22m C 的位移232112x a t =可得x 3=0.02m 由于x 1+x 3=0.22=L 1,故此时A 刚好从C 的右端飞出; x 2-x 3=0.2<L 2,故共速时B 没有从C 左端飞出 设BC 共速时可以相对静止一起减速对BC 有2355u mg ma ⋅= 解得232 2.5m/s a u g ==对B :3122f ma u mg =<⋅ ,故BC 将相对静止一起减速 设BC 一起减速到0的时刻为t 3,位移为X BC ,则:330-v a t =共 32BC v X t =共得3=0.08s =0.008m BC t X ,对A :飞出后做平抛运动:2212h gt =得20.1t s == 12=0.1m A X v t = 由t 2>t 3可知,BC 停下后A 才落地故A 落地瞬间与木板C 右端得水平距离=0.108m BC A X X X =+V8.如图甲所示,光滑曲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下端出口处在水平方向上.一平板车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右端紧靠曲面轨道,平板车上表面恰好与曲面轨道下端相平.一质量为m=0.1kg 的小物块从曲面轨道上某点由静止释放,初始位置距曲面下端高度h=0.8m .物块经曲面轨道下滑后滑上平板车,最终没有脱离平板车.平板车开始运动后的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 2.(1)根据图乙写出平板车在加速过程中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式. (2)求平板车的质量M .(3)求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在车上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内能Q . 【答案】(1)2v t = ;(2)0.3kg ;(3)0.6;0.6J 【解析】 【详解】解:(1)由图象知平板车的加速度:2Δ2m/s Δva t== 平板车在加速过程中v 与t 的关系式为:2v t = (2)物块沿曲面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则有:2012mgh mv = 解得:04m/s v =物块滑上车之后最终没有脱离平板车,动量守恒,则有:0()t mv m M v =+ 由图象知物块与平板车最后的共同速度:1m/s t v = 代入数据解得平板车的质量:30.3kg M m ==(3)平板车在加速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Ma =μ 由图象知平板车的加速度:22m/s a =代入数据解得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0.6μ= 根据能量守恒可得在车上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内能:22011()0.6J 22t Q mv m M v =-+=9.如图所示,绝缘轨道MNPQ 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其中MN 段是长度为L 的水平轨道,PQ 段为足够长的光滑竖直轨道,NP 段为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圆心为O ,直线NN′右侧有方向水平向左的电场(图中未画出),电场强度E =3mgq,在包含圆弧轨道NP 的ONO′P 区域内有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边界处无磁场).轨道MN 最左端M 点处静止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负电的物块A ,一质量为3m 为物块C 从左侧的光滑轨道上以速度v 0撞向物块A .A 、C 之间只发生一次弹性碰撞,且最终刚好挨在一起停在轨道MN 上,A 、C 均可视为质点,且与轨道MN 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 .A 在运动过程中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且始终没有脱离轨道.A 第一次到达N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2mg .求:(1)碰撞后A 、C 的速度大小;(2)A 、C 与水平轨道MN 的动摩擦因数μ; (3)A 对轨道NP 的最大压力的大小.【答案】(1)032A v v =;012C v v =(2)2058v gL(3)053mg qv B【解析】 【分析】(1)A 、C 发生弹性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列式联立求解碰后A 、C 的速度; (2)A 在NN′右侧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和重力做功之和为0.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A 、C 与水平轨道MN 的动摩擦因数;(3)将重力和电场力进行等效合成,找到A 对轨道NP 有最大压力的位置,根据动能定理求解此位置的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最大压力. 【详解】(1)A 、C 发生弹性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 A 、v C ,则有: 3mv 0=mv A +3mv C ①2032mv =2A2mv +2C 32mv ② 联立①②解得:032A v v =③ 012C v v =④ (2)设A 、C 最后静止时与M 点的距离为l 1,A 在NN′右侧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和重力做功之和为0.有μmg (2L -l 1)=2A2mv ⑤μ∙3mgl 1=2C32mv ⑥联立解得③④⑤⑥μ2058v gL=⑦ (3)设A 在N点的速度为N v ,A 从M 到N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22N A 1122mgL mv mv μ-=-⑧ 设圆弧NP 的半径为a 因为A 在N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2mg ,22N v mg mg m a-=⑨ A 在NN′右侧受到的电场力F =qE =3mg ⑩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大小为F 合=2mg ,方向与OP 夹角为30θ=︒.过O 点沿合力方向作直线与圆弧相交于K点,当A 经P 点返回N 点的过程中到达K 点时,达到最大速度Av ',此时A 对轨道的压力最大.A 从M 点到K 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22A A 11cos301sin3022qEa mgL mga mv mv μ︒---'-︒=⑪ 返回K 点时:F N -F 合-2A A v qv B m a '='⑫ 由③⑦⑧⑨⑩⑪⑫得:F N 053mg qv B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 对轨道NP 的最大压力为:N053F mg qv B +'=10.北京2022年冬奥运会和冬残奥运开闭幕式计划在北京市区举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又将迎来新的使命,在这里将进行冰壶的比赛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