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辅导模拟测试政治测试试题说明:第一卷35个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第二卷2个大题.每个15分,共计100分,认真答卷,认真书写,字迹潦草当错误答案论处。
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 )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2.之所以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 ( ) A.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哲学社会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D.哲学社会科学只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此回答3~4题。
3.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 ( )A.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B.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D.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H枞自然的属性与规律4.材料中人们对自然的逐步认识过程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正确的 D.由于阶级立场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不同5.“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
这种观点 ( )A.是神创论的典型观点B.肯定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C.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D.肯定了人的意志的能动作用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 )A.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B.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D.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题.7.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8.“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9.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从2009年7月1日起,所有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都要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
在学校、网吧等公众场合的计算机内,安装“绿坝—花季护航”过滤软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引起网民热烈争议。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公说公有理,婆说理也长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0.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 ) 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11.2.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
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
《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
上述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12.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13.对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全球及我国许多的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
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14.日本科学家发现,在零下273摄氏度的极低温和18特斯拉的强磁场下,复合晶体电阻为零,呈超导状态,这就是“磁场感应超导现象”,这一发现打破了迄今为止认为强磁场会使超导物质的超导性消失的认识.这说明( ) A.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先错误后正确C.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5.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发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
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据此回答5~6题。
“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16.6.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
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 )A.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D.以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违背了客观规律17.下列观点或做法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A.万事万物在概念中运动B.抓住一点,不及其余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18.漫画《企图改变历史进程的“英雄们”》,他们之所以没能改变历史的进程,是因为(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C.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D.人类社会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19.恩格斯说:“—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这是因为(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0. 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21.下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005年7月4日,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撞击器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从而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据此回答22~23题。
22.“深度撞击”号释放的撞击器,以撞击爆破的方式成功冲撞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
这体现了 ( )A.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认识推动了客观事物的发展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D.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3.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思想。
因为在康德看来,人心并不是消极接受感官材料,而是主动整理并构建材料,因此人类能够认识的客观实在,乃是与人心的基本结构相符合的那种客观实在。
这一思想( )①否定了物对心的决定作用②承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③否定了真理具有相对性④否认了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A.①②B.①③C.①④ D.②③2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A.人与自然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5、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做到科学执政,就必须①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③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④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在地下沉睡了数亿年之后,中国西部的天然气首次“远离家乡”向东穿行,并将“长途跋涉”600公里,奔向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回答下列问题26、专家们形象地指出,中国天然气的源头在西部,而市场在东部。
这一严重的供求不平衡,正是西气东输工程得以产生的现实基础。
从哲学上看,这一重大能源调配决定产生,说明A.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D.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天然气的功效,实现能源供求新的平衡27、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建设者很重视保护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要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是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承认社会的客观性C.承认世界的本质D.承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
据此回答33~34题28、中共中央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是因为A.正确的思想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29、以下能体现求真务实哲理的有①物质决定意识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发改造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 D.①②③④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回答5-6题30、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这是要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31、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在一起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之本。
回答32-34题32、2004年6月28日,一场题为“延安精神好,延安精神好!”——《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大型展览在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