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计2902字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的读后感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后感一
节假日中,我时断时续的阅读了《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细细品味,觉得其间的收获颇丰。
感受如下:
尊重儿童人格,儿童的发展,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都是一个追求和体现独立的过程。
从脱离母体到身心成熟,进入成人社会,开始承担社会责任,儿童越来越多地具有独立活动的能力。
在获得独立能力的过程中,儿童以其自身的哲学精神为核心,不断地建构自己不同于成人文化的文化。
所以,尊重的教育首先应体现在尊重儿童人格的独立性上。
曾经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孩子其实就是爱孩子的过程。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爱孩子,孩子爱老师。
孩子从老师的爱中学习到了知识、技能和情感,老师也从孩子的爱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情感。
老师只有去爱孩子,才能博得孩子的爱,进而提高教育的效率。
怎样才能让孩子爱我们呢?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慈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不比那种虽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教师好。
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教师热爱学生是出于对人类社会最崇高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是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标志。
用爱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爱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合于教师美德的完整的教师之爱。
立足于热爱学生的教育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