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种子形态与构造

3种子形态与构造


第二节 种子的组成
种子的内部结构具有共同性,均由种被、种胚和胚 乳三大部分构成。
一、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果实种子的种
被,包括果皮(pericarp)和种皮(seed coat),真种 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干种子的种被绝大多数由胞壁加厚的死细胞构成。 种皮上常保留着种脐、种孔、脐条、内脐等胚珠时 期的遗迹。
第二节 种子的组成
5 脐条
又称种脊或种脉,是倒生
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 点的维管束遗迹。
6 内脐
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 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 突起状,棉花、豆类明显, 是种子萌发时最先吸胀的部 位。
内脐 种毛 脐条
脐 种柄
棉花种子
第二节 种子的组成
7 种阜
靠近种脐部位种 皮上的瘤状突起, 由外种皮细胞增殖 或扩大形成。
1 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实部分。
1.1 外果皮:一般由1~2层细胞构成,它的结构特性 与表皮相似,具角质层和气孔。未成熟时多含叶绿 体,成熟时转为有色体,致使果实有不同的颜色。
1.2 中果皮:有的富于浆汁或肉质化,如桃、杏; 有的中果皮内维管束较多,呈网状分布,如柑桔, 果实成熟后即为桔络。
番茄
4.0~5.0 3.0~4.0 0.8~1.1 2.5~4.0
第一节 种子的外部形态
1 不同植物种子大小相差悬殊。 蚕豆的千粒重可达2500g以上, 烟草种子的千粒重仅0.06-0.08g。
世界上最大的种子
海椰子:即大实(复)椰 子树的果实。其果皮是由 海绵状纤维组成的,去了 这个纤维,就能见到有硬 壳的内核,即所称的种子。 从开花到结实要历时13年, 单果重5-15千克,种子发 芽期约需3年,发芽后每 年也只抽出1片新叶。
颜色在果在胚乳中
颜色在子叶中
色选机原理
色选机
三、大小 种子大小的表示
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长、宽、 厚,多用于清选分级;另一种 是千粒重,用于表示种子质量 并计算播种量。不同植物的种 子大小差异极悬殊,既使同一 作物不同品种种子大小差异也 很大,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第三章 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
第一节 种子的外部形态 第二节 种子的组成 第三节 种子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种子的外部形态
植物种子外形千姿百 态。主要由形状、颜色、 大小三方面性状构成。
一、形状——有圆
(球)、椭圆、肾、纺 锤、三棱、卵、扁卵、 盾、螺旋等形。
圆(球)形
椭圆形
豌豆
大豆
扁卵形
牙齿型

2.6~3.5 1.5~2.0 1.4~1.7
3~8
大豆
6.0~9.0 4.0~8.0 3.0~6.5 130~220
花生 10.0~20.0 7.5~13.0
-
500~900
蓖麻 9.0~12.0 6.0~7.0 4.5~5.5 100~700
烟草 0.66~0.96 0.45~0.74 0.35~0.45 0.05~0.20
蓖麻、西瓜种子 明显,豆类亦有。
第二节 种子的组成
种皮上这些构造的位置,为 什么在不同作物种子上会有如 此大的差异?
主要与形成种子的胚珠类型 有关:
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脐 位于种子顶端而发芽口位于种 子基部,内脐与种脐紧邻,无 脐条,如杏、板栗核桃等;
第一节 种子的外部形态
2 同一种作物品种间种子 大小的变异幅度也相当大。 如小粒玉米的千粒重约50g, 而大粒品种可达1000g以上。 但主要农作物的种子千粒 重大多数在20-50g。
第一节 种子的外部形态
3 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环 境中,籽粒也会出现较大 差异。
4 同一单株因着生不同部位, 籽粒也有一定差异。如棉 花中部内围桃最大,每瓣 棉籽中,中部大于基部, 基部大于顶端。
1.3 内果皮:有的硬质化,由多层石细胞构成,如 桃、李的硬核;有的内果皮的壁上生出许多囊状多 汁的腺毛,成为可食用的部分,如柑桔的内果皮。
1.4 假果皮:由花托等附属物发育而来,如苹果。
第二节 种子的组成
2 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
☆ 珠被1层
种皮1层(如向日葵)
内珠被 内种皮 种皮(如蓖麻)
☆ 珠被2层 外珠被 外种皮
世界上最小的种子
人们常常用芝麻来比喻“小”, 可烟草种子只有其1/30重。四季 海棠的种子还要小,万粒重只有 0.05克,一粒小小的芝麻,比一 粒四季海棠种子要重近千倍。但 最小的植物种子叫斑叶兰,万粒 重只有0.025克重,1亿粒斑叶兰 种子才1两重。这种微小的种子构 造很简单,只有一层薄薄的种皮 和少数供自己生长、发育需要的 养料。
所有种子均有种脐,尤以豆 类最明显。种脐的形状、颜色 等因植物种类、品种而不同。
有些种子脱落时种柄的残片 附着在脐上,称为脐褥或脐冠, 如蚕豆、饭豆。
第二节 种子的组成
扁豆脐褥
饭豆脐褥
第二节 种子的组成
4 发芽口
又称种孔,是珠孔的遗迹,位置正对着胚根的尖 端,种子萌发时胚根由此伸出。
棉花的发芽口和种脐处于相同位置,而银杏、荞 麦的发芽口和脐分别处 于种子的两端,豆类的 发芽口则位于脐的下方。 为什么?
头颅型
玉米
椰子
肾型
扁椭圆
紫苜蓿
蓖麻
纺锤型
水稻
大麦
无规则形
甜菜
韭菜
三棱型
螺旋状
荞麦
黄花苜蓿
近方形
钱币形
豆薯
榆钱
二、色泽 种子因存在不同的色
素而呈现各种颜色。 1 不同种子色素存在部位不同,分 别存在于颖壳、果皮、种皮、糊 粉 层、胚乳、子叶等部位; 2 不同作物,其种子颜色不同; 3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种子颜色不 同; 4 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生态区, 种子颜色也不同。
☆ 仅一层珠被发育:外珠被 种皮(如大豆)
内珠被 种皮(如水稻)
☆ 假种皮:位于种皮外侧由珠柄、胎座等部分发育 而来的结构。如荔枝、龙眼。
第二节 种子的组成
第二节 种子的组成
棉花纤维为种子表皮细胞的突起
桂圆的假种皮
第二节 种子的组成
3 种脐
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 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 上的部位。
表 1-1 主要作物种子的大小
作物
种子大小(mm/粒)

宽(Ф )

千粒重 (g)
水稻 5.0~11.0 2.5~3.5 1.5~2.5 15~43
小麦
4.0~8.0 1.8~4.0 1.6~3.6 15~88
玉米 6.0~17.0 5.0~11.0 2.7~5.8 50~1000
大麦 7.0~14.6 2.0~4.2 1.2~3.6 20~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