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标_Gb_50647-2011_《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_解读
国标_Gb_50647-2011_《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_解读
70~100 50~70 50~70 — — — 50~70
20~40 20~40 — 20~30
30~40 20~30 — — —
40~60 30~40
20~30 15~30
第4.1.3条:平面交叉口进口道红线展宽、 车道宽度及展宽段长度的规定(6)
这里规定了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段的长度的一般要求。 这个长度与交叉口进口道的渠化和信号控制密切相关, 特别是与信号周期的关系紧密:信号周期时间与达到 的转向车辆数成正比,即周期时间增加一倍,则转向 车辆数也会增加一倍。因此为了避免转向车辆在展宽 段的排队溢出,影响直行车辆的行驶,也必须限制信 号周期时间。
3.1.2 交叉口规划必须结合技术、经济、社 会、环境等因素,在进行多方案综合比选后确 定。
交叉口的形式、交通组织方案、各设计要素可 以多种多样,各有利弊,难以套用标准方案, 经过多方案必选可以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更加 合理和优化。
当通过主-主交叉口的预测总交通量不超过信号控制交 叉口的通行能力(约12000pcu/h)时,不宜采用立体 交叉。
第4.1.3条:平面交叉口进口道红线展宽、 车道宽度及展宽段长度的规定(6)
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段及展宽渐变段长度规定:
展宽段长度 交叉口 主-主 主-次 主-支 次-次 次-支 主干路 80~120 次干路 — 支路 — — 展宽渐变段长度 主干路 30~50 次干路 — 支路 — — 15~30 —
第4.1.3条:平面交叉口进口道红线展宽、 车道宽度及展宽段长度的规定(4)
从行人信号的角度分析:大型交叉口的行人过街距离往往 到达或超过40-50 米,如果没有行人过街安全岛,则行人过 街信号的清扫时间将需要40-50 秒,再加上绿灯时间则可能 会需要80秒以上。如果交叉口两边都是这样,则仅仅为了 满足行人通行的需要即须要超过160秒的信号时间,加上多 相位的需要,则信号周期几乎无法控制在240秒以下。 根据最新的研究,长周期导致行人过街红灯时间过长而违 章闯红灯的行人会大量增加,使得交叉口的交通秩序混乱, 交通变得不可控,同时也降低了机动车的通行能力。长时 间的干道绿灯还会因为车队离散现象加重导致通行能力降 低;转向车道排队车辆溢出影响直行车流行驶;下游行驶 空间的阻塞导致出口不畅等等一系列问题。
图3.5.2-2
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
路线设计车速 60 50 45 40 35 30 25 20
(km/h)
安全停车视距 75 60 50 40 35 30 25 20 Ss(m)
本条规定了行人步速的技术标准,给交叉口的 空间设计和信号设计提供计算依据,比如:行 人信号的清空时间即等于人行倒以米为单位的 长度。
第4.1.3条:平面交叉口进口道红线展宽、 车道宽度及展宽段长度的规定(5)
这一条给出了交叉口车道宽度的规划设计指导性意见, 主要试图避免车道设计过宽和过窄的问题。不少城市 的交叉口进口道车道设计过宽,反而不利于车辆通行, 会导致车辆拥挤,不按车道行驶,引起交通秩序混乱, 降低通行能力。当然过窄的车道会造成驾驶员行驶过 度紧张,特别是有大车通过时。因此交叉口进口道车 道的最佳宽度是3.00 米到3.25米,在基本上没有大车 通过情况下,可以下降到2.80米。
这里提出了“常规环交”适用的条件和常用的半径。
第4.4.4条:常规环形交叉口环道设计参数
1 环道车道数宜为2条或3条; 2 环道上每条车道的宽度应在直线车道宽度基础上增 加曲线车道的加宽宽度。中心岛半径在15m ~20m间时, 行驶小型车环道加宽宽度不应小于0.7m,行驶大型车 环道加宽宽度不应小于2.4m;
这一条的第1款明确提出:“不得把行人过街 安全与便捷的重要性放在低于车辆通行的地 位。”,目的是要纠正长时间以来,特别是在 今天小汽车交通快速发展时期,往往为了解决 小汽车交通的问题而侵害慢行交通利益的现象。 第3款又特别提出,行人过街应优先选用平面 过街方式,也是从考虑行人过街的便捷性出发, 限制轻易规划行人过街天桥和地道的做法。
国标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要点解读
第1.0.3条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应坚持 科学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符合保障 安全、保证效率,保护环境、节约土地 资源的要求。
这一条提出了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的总体目 标,应该还包括规划交叉口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的经济性,是评价交叉口规划设计的主要指标,
在交叉口规划设计中,简单化处理进口道,不加以展 宽,导致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的瓶颈,车流稍大一 点,即会造成拥堵。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这方面的损失 或者说浪费是巨大的! 为了扭转这种情况,《规范》强制性规定了凡交通性 干道构成的交叉口进口道,在规划红线时必须加以相 应的展宽,且“按上游路段规划车道数的2倍进行用地 预留”。 对这个问题从一个相反的角度可以认为,如果进口道 不加展宽,则其实路段车道数可以减少,可以节省大 量土地占用和巨额建设投资以及维护管理费用! 《规范》中的这条强制性规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极其重要!
第4.1.3条:平面交叉口进口道红线展宽、 车道宽度及展宽段长度的规定(5)
5 新建交叉口进口道每条机动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3.0m。改建与治理交叉口,当建设用地受到限制 时,每条机动车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2.8 m,公交及大型车辆进口道最小宽度不宜小于3.0 m。交叉口范围内可不设路缘带;
45
40
35
30
(km/h)
一般值 极限值 100 80 60 50 70 45 65 45 55 40 45 40 40 40
第6.3节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
1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行驶无轨电车和轨道交通的道路 与铁路交叉,必须规划布设立交叉;
其他道路与设计车速大于等于120km/h的铁路交叉,应 规划布设立体交叉; 现在大规模在建高速铁路,应注意与道路交叉的设计
这一条提出了设臵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门槛为 12000pcu/h,不到这个量,基本上不应考虑建 立交,可以采用优化设计的信号控制交叉口的 形式;即使达到这个量,也应该首先考虑简易 立交方式。
应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并应将其中交叉口规划成果纳入城市 总体规划; 应编制交通工程规划,并应明确工程设计阶段交叉口的控制性条 件与关键要素。
1 新建、改建交叉口,应按下式确定进口道规划红线展宽宽度。路段 上规划有路缘带和分隔带时,进口道规划红线展宽宽度应扣除路缘 带和分隔带可用于进口道展宽的宽度:
式中: W1 - 进口道规划红线的展宽宽度; W2 -路段平均一条车道规划宽度; r - 进口道展宽系数,按表3.5.2-1取值; n -路段车道数。 进口道展宽系数: 路段平均一条车道规划宽度(m) 3.00 3.25 3.50 展宽系数 r 1.00 0.85 0.71
4
进、出口道部位机动车道总宽度大于16m时,规划人 行过街横道应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进口道规划红线 展宽宽度必须在本条第1款规定的基础上再增加2m; 这一条的第1款规定了交叉口进出口道不含非机动车 到宽度的总体长度大于16米,一般是5条机动车道宽 度时,应设臵行人过街安全岛。这是本《规范》的一 个核心条款。 城市道路交叉口为了提高通行能力,普遍增加了车道 数,导致行人过街距离的增加。由于现阶段行人过街 信号的不够完善,行人往往被来往车流阻隔在道路中 间,腹背受到车流的威胁,极不安全!
第3.4.1条: 平面交叉口规划范围应包括:构 成该平面交叉口各条道路的相交部分及其进口道、 出口道和向外延伸10~20m的路段(包括进出口道 展宽段和渐变段以及行人、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公交车站)所共同围成的空间。新、改建交通工程 规划中的平面交叉口规划,必须对交叉口范围内 规划道路及相交道路的进出口道各组成部分作整 体规划,不得只做规划道路进出口道组成部分的 规划而不顾相交道路进出口道的规划。
这里明确提出了“交通工程规划”阶段的概念,要求 规划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之前,必须进行交通工程 规划设计,确定交叉口形式、红线范围、交通组织方 案、进口道布臵、行人和自行车过街布局设计、交通 岛的设计、标志标线、公交车站布臵、信号控制相位 方案,“明确重要技术参数的取值以及上下游交叉口 的信号协调关系” 、辅助设施等等,以避免进行缺乏 交通工程指导的盲目工程设计。
这一条提出了设臵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门槛为 12000pcu/h,不到这个量,基本上不应考虑建 立交,可以采用优化设计的信号控制交叉口的 形式;即使达到这个量,也应该首先考虑简易 立交方式。
当通过主-主交叉口的预测总交通量不超过信号控制交 叉口的通行能力(约12000pcu/h)时,不宜采用立体 交叉。
本条要求交叉口的规划设计范围必须包括各进 出口道及展宽道,而不得只考虑干道方向的进 出口道。因为交叉口的时空一体化设计可以在 交叉口范围内转换时空关系,如干道方向的通 行能力可以通过与其相交道路的时空资源转换 得到提高。所以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必须统一考 虑该交叉口的全部进口道范围。
视距三角是保证无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安全一个主要 参数。因其跟超速有关,在常规行驶车速的条件下无 法满足要求,可以采取较低限速来满足要求。
3.75 0.60
该条文是《规范》内容中的重中之重!由于交叉口各 向交通流的交叉和交汇,需由信号灯或让行规则组织 冲突交通流分时通行,形成了所谓交叉口的“间断 流”。因这个效应,简言之,如果一条车道的通行能 力是1500 pcu/h,则到了交叉口,可能会不足750 pcu/h。这导致路段通行能力和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严重 不匹配!换言之,如果交叉口进口道有四条车道,实 际上路段上只要两条车道就可以满足通行能力的需要。 现在各地在道路规划设计中,或者说是在划道路红线 时,往往不考虑交叉口通行能力上的这个效应,简单 化地从头至尾划两条平行线,这样看似规整,其实完 全忽视了交通流通行能力的基本特征。
第4.1.3条:平面交叉口进口道红线展宽、 车道宽度及展宽段长度的规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