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明》及反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明》及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4、《日月明》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会写本课生字“力、手、水”。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4.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5.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识字的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学过的象形字。

2、课件出示:太阳和月亮升起的画面。

3、教师随机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这个字读什么?(正音,齐读)你们以前有没有见过“明”?你能不能用“明”组词?4、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有趣的的字!想学吗?二、感悟语境,自主识字。

1. 师领读2.学生自己读。

3. 指名读4.师生接读。

5、同桌互读6、出示生字(1)这些生字单独出现,可有一定的难度,谁来试一试?(2)小老师带着读。

(3)(点击,去掉拼音)再增加一点难度,谁来挑战?三、交流成果,发现规律。

1、合作交流:你都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⑴把你的好办法告诉你的同位吧!!(2)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吧!2、出示:“力手”这两个字最简单,谁来读一读?组词3、出示:鲜(1)这个字,谁来读?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左边是鱼,右边是羊)出示图片。

(2)老师还给鲜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想读吗?“江南水连天,鱼儿味道鲜;塞北羊儿肥,羊儿味道美。

”4、出示“尘尖灭男休林森从众”(1)读一读这几个字。

(2)你发现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两个或三个字组成)5、猜一猜。

出示图片,学生猜字,比一比,看谁猜得多。

随机组词,或看图说话。

6、出示“明鲜尘尖灭力休手林森从众”学生再读三、复现巩固,扩展识字.1、猴子回家游戏、2、这些生字宝宝可真调皮,它们又回到了课文里。

⑴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课文⑵打着节拍一起读。

3、试着背诵。

4、出示:读读想想不正——歪,日光——晃,三人——品,三日——晶讲解——组词——对读仿照课文,创作韵语歌。

读新编《日月明》。

五、指导书写,掌握要领。

1、(出示要写的字)这几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

谁来读一读?2、课件展示,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书写。

请同学们在98页田字格内上描一描,写一写。

【课后反思】“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着这样的文字似乎能听到稚嫩的童音,那么动听,那么美妙。

这篇短短的韵文,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让人隐约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

巧妙的会意构字,能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在教学设计中,彻底摒弃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这课的设计有以下两个特点:(一)创设情境愉悦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说会意字的特点、游戏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独立或随机组合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已经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进行交流,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

这样,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

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愉快。

(三)仿作创新,想象模仿。

教学《日月明》之前,我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小调查员”,通过电脑、电视、画报、儿歌等多种途径去了解汉字的特点,让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巧妙地架设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

在教学《日月明》时,我以课文为凭借,由浅入深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语文训练,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灵活地处理教材,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春到梅花山》精品教案【课程标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材分析】《春到梅花山》描写了梅花山的梅花迎春开放的动人景象,展示了人们前往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抒发了作者爱梅、赞梅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入境入情,真切地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

但对于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到。

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紧扣词句,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

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读悟教学法,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感悟到梅花山的意境美和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掌握“寒”“挨”“欢”“息”的笔顺。

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认识四个偏旁。

3、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环节二的第2、3、4步,以及环节三来检测目标1。

2、通过环节二的第1(1)(2)步来检测目标2。

3、通过环节三、四来检测目标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一定会想:梅花山在哪里呢?春天来到了梅花山会是什么样子呢?3、出示课件,简介梅花山4、梅花山在南京,那么春天来到了梅花山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不想去看一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生字词早春退尽寒气满山盛开挨着清香休息报春片片彩云晶莹透亮欢乐的海洋(1)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相机纠正字音。

(2)重点指导“寒”“挨”“欢”“息”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写法,分别指生说笔顺,齐书空,老师范写,全班练写两遍。

同时引导学生识记这四个字中的偏旁。

2、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词以及长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感受梅花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教师相机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三、品读赏析悟情(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梅花山在南京,那么春天来到了梅花山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请自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1)出示第一句话A、“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已经开放了。

”你从这句知道了什么?(抓住“早春”“还……就……”体会梅花开得早)(抓住“满山”体会梅花开得多。

)板书:多B、指导朗读(如果学生“早春”读得到位:你读得真好,让我一听就知道梅花是在早春开的;如果学生“满山”读得到位:听了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梅花山的梅花可真多啊!)C、过渡:早春盛开的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呢?(2)课件出示第二句A、“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你觉得这盛开的梅花怎么样?(板书:美)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抓住“彩云”“片片彩云”体会梅花的美。

)为什么说片片彩云?“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什么意思?(学生表演理解多而密,盛开)B、过渡:你看,这么多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竞相开放。

那你站在梅花山的山脚下,远远地看山上那满山的梅花,那梅花就像——真美啊!C、想看这如彩云般的梅花吗?(出示梅花课件)D、那谁来读好这句话呢?(梅花真多、真漂亮呀!)好,让我们一起来读!E、过渡:远看梅花像片片彩云,那近处的梅花又是怎样的呢?(3)课课件出示第三句A、“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句子,从这句你知道了什么?(抓住“一朵一朵”体会多,抓住“淡淡的清香”体会散发的香气。

)板书:香B、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晶莹透亮”,你见过哪些东西是“晶莹透亮”的?你见过小露珠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的样子吗?(盛开的梅花,早晨未干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一闪一闪的透明光洁。

)C、过渡:现在就让我们欣赏这晶莹透亮、散发清香的朵朵梅花吧!D、课件出示梅花图,进一步引导理解“晶莹透亮”。

E、师述:在梅花丛中,看着美丽的梅花,闻着淡淡的清香,你心里一定有很美妙的感受,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2、这么美丽的梅花,这么美丽的梅花山,怎能不让人喜爱呀!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看了作者的描写,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由衷的喜欢上了梅花山,现在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赏花的人流中吧!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1)人们喜欢梅花山的梅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相机理解“报春”报告春天来到的信息。

)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明了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是哪一句?(2)结合现实生活的场景以及上学期学过的《赏菊》一课中的“人们一边走一边看,边走边看”理解“人流涌动”。

(3)课件出示人们赏花图进一步理解“人流涌动”过渡:看,这就是涌动的人流,你看,大人、小孩、老人……都来看梅花,你猜他们会说什么?(4)看花的人说着、笑着、唱着,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5)指导朗读2、过渡:今天我们游览了南京梅花山,看到了如彩云般盛开的梅花,现在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读全文,细细品味梅花的美。

配乐全文朗读四、总结拓展升华1、如果你是那里的一名小游客,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这如彩云般晶莹透亮的梅花呢?2、课件出示句式(1)、如果我是作家,我想把眼前的这一切写下来,让别人都来分享这梅花的美。

(2)、如果我是歌唱家,我想……让别人都来分享这梅花的美。

(3)、如果我是摄影师,我想……让别人都来分享这梅花的美。

(4)、如果我是画家,我想……让别人都来分享这梅花的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