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乐观的名人事迹五篇

乐观的名人事迹五篇

乐观的名人事迹1苏洵是宋朝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

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

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

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

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乐观的名人事迹2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场。

只是一次赛前训练,只是一次偶然,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但她依然“着名”,甚至更为“着名”。

让桑兰“着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远灿烂的微笑。

17岁的花季,即使受伤的花朵依然美丽。

桑兰的伤势异常严重:第五-七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75%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

美国的送护人员十分尽职:从长岛拿骚县医疗中心,到纽约市区最着名的蒙赛耐康复中心,医疗专家们拿出了的治疗方案,使用了的药品。

世人对桑兰极为关切:当地闻知此事的美国有关官员和普通百姓络绎不绝地前去探视,鲜花堆满了桑兰的病房;中国体操协会委托的监护人谢晓虹女士日夜守候,在桑兰最痛苦的时候紧握住她的手;祖国人民更倾注了无尽的亲情和关爱,十二亿份遥远的祝福飞越大洋彼岸……但表现最出色的还是桑兰:从她苏醒过来以后,她就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远浮现着灿烂的微笑。

17岁的小姑娘,17岁的纯真的让人慨叹的微笑,征服了美国,征服了中国,征服了世界……十个月后,伤情基本稳定的桑兰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这是一个更为漫长而艰苦的历程。

桑兰挺住了。

她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与送护人员积极配合,由截瘫可能引起的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感染、压疮、脊柱侧变等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纠正,体位性低血压已经缓解,名个关节保持着良好的活动度,肌肉力量开始恢复,轮椅已能自己摇出很远;桑兰的生活自理能力大为提高,她可以自己穿脱衣服、袜子和鞋,可以独立进食、洗脸、刷牙、洗澡,正在学习英语,可以操作电脑,可以完成从轮椅到床的转换……当然,实际上她完成的是角色的转换。

她不再是一个体操运动员,甚至她也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高位截瘫的残疾人。

她是一个19岁的永远微笑的姑娘,是一个与常人一样对新生活充满渴望和希冀的活力四溢的年青生命。

她现在是中国最着名的学府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数学、语文、英语……花季中的蓓蕾在迫不及待地接受着人类文化知识的灌溉;她有着人天性中的善良,将社会各界赠给她的价值百万元的各种康复器械和残疾人生活用品,又全部转赠给北京博爱医院和更需要、更困难的残疾患者。

她是人道主义的慈善大使,以残疾之躯奔波于祖国各地,在上海点燃中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火炬,在深圳与施瓦辛格先生一起为智残儿童募捐,她的事迹感染着人们,一个服刑人员给她来信,一位不务正业的青年到病床前看望她,她都热情回信和接待……19岁的桑兰,人生的美丽画卷刚刚展开。

她曾经跌倒过,她正在站起来。

中国的一位着名作家问过:永远有多远?19岁的桑兰用她的人生经历如此回答:生命永远,微笑永远……乐观的名人事迹316岁,他为了做一本杂志,常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罚写“不再不务正业”的保证书;18岁,他用全部的生活费来创业,结果赔了个精光;19岁,他再次创业,申请办理休学。

看着别人都在象牙塔里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而他却为了虚无缥缈的创业梦而要休学,母亲非常不理解,觉得他就像是被传销洗脑了一般,担心他误入歧途,谆谆告诫不成,几次与他大吵,愤而出手相向,甚至闹到了要断绝母子关系的地步。

可固执的他,不为所动。

20岁,他带着梦想到了人地生疏的北京,租住在混乱的民宅里,连应聘人员都不敢带进来。

每次,都是约在一个咖啡馆里,双方谈好了意向,才敢将应聘人员带到那个混乱不堪的称为“办公室”的地方。

几个月后,连续做出来两款产品,可是由于新产品缺乏宣传,也没有太多新意,很难与同类产品进行竞争。

理一下财务,他发现钱马上就要花光了,而公司一点进项也没有。

深夜,他坐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内心无比纠结。

如果继续下去,公司还是没有起色的话,就会赔光所有的钱,为此他就会负债上百万;如果放弃,那么之前所做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而自己卷铺盖回去更会受到人们的嘲笑。

经过一夜的思考,不死心的他决心再做最后一个产品,若是失败就重回学校上完大学的课程。

一天,同宿舍的好友打来电话,一番寒暄后,问他怎么给女孩挑选礼物。

原来,马上就要到情人节了,为了给女友送一款心仪的礼物,好友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可是试探问了几次,女友的热情都不高,便向他来讨主意。

经过多年打拼,他很了解不同年龄客户的需求,便向好友推荐了几种礼物作为备选。

就在他为新产品的研发而焦头烂额时,好友又打来电话,是感谢他的。

听了他的建议,好友将礼物送给女友,一举赢得了芳心。

在电话中,好友还打趣,说他是红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经过一番调查发现,许多人不知道如何送别人礼物,有时还会因为送错礼物而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他想若是有一个软件专门帮助人给恋人、家人、朋友、同事制造生日、节日、纪念日的惊喜,不仅省却了挑选礼物花费的时间,也消除了这种不必要的误会,必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经过一番思考与调查,他将最后一次创业机会押在了礼品上。

尽管他的想法很好,方案也做得漂亮,却遭到了同事的反对,同事一致觉得受政策的影响,礼品市场已经逐年萎缩,做礼品无疑是自掘坟墓。

可是,经过一番调查,他发现每个人都要送礼物给亲戚朋友,中国的礼品市场非常大,所以坚持要做礼品。

看着日益紧缩的钱袋,他忍痛裁员,只留下4个人,大家一起没日没夜地为了最后一次机会而努力。

功夫不负苦心人,几个月后,一款名为礼物说的APP上线,按照赠送对象、赠送场合和他/她的个性,而将礼物做了分类,制作了不同的攻略,要选一款适宜的礼物点点鼠标或者划划手机屏幕,几分钟就搞定了。

而清新的风格,使得APP一上线就俘获了一大批90后女生的芳心。

如今,礼物说的用户已经突破了1000万,月销售额突破了5000万元,成为国内礼物领域的移动电商,也获得了投资机构的千万美元融资。

他就是人称“90后马云”的温城辉,说起成功的秘诀,他说:“我只是努力做一棵向上攀爬的藤,无论历经风吹日晒,终不忘初衷。

”从钻出地面的那天开始,柔弱的藤就一直向上攀缘,即便历经暴风雨的摧残、烈日的肆虐,从没放弃目标。

因为它知道如果放弃目标,便会被践踏,而只有不停地向上攀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乐观的名人事迹4“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听到这句台词,人们的脑海里立刻就会出现一浓眉大眼、蓄着络腮胡子、手持驳壳枪的好汉——杨子荣。

杨子荣在中国可是个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人们通过由小说《林海雪原》改编成的电影、京剧,认识了这位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的特级侦察英雄。

不过,这位大英雄刚刚参军时,仅仅是个炊事班的火头兵。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他的父亲是个泥瓦匠,母亲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

虽然父母一年到头努力干活,但杨子荣一家还是常常吃不饱饭。

杨子荣从14岁起,就到缫丝厂做童工,用自己的双手挣钱,补贴家用。

后来,小杨子荣还到码头上当过搬运工,到鸭绿江边当过船工,到鞍山矿区当过矿工。

杨子荣从小就饱受欺凌,但养成了不畏强暴的性格。

他在矿区工作时,有一次,看到日本监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他气愤不过,一把夺过监工的皮鞭,狠狠地打了日本监工一顿,然后逃出了矿山。

已经长大成人的杨子荣逃回家后,毅然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打击日伪军。

日本投降后,杨子荣参加了东北人民自卫军。

报名的时候,杨子荣因为从小敬佩《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就把自己的名字“杨宗贵”改为“杨子荣”。

不过,杨子荣因为参军时年龄太大,结果被安排到炊事班当了一名炊事员,手里没拿上枪,却拿上了烧火棍。

当时,杨子荣所在的部队在牡丹江一带消灭土匪武装,杨子荣经常借着往阵地送饭的机会,和战友们并肩战斗。

有一次,一名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连长一时找不到替代的人选,就让杨子荣担任班长。

当上班长的杨子荣,很快在战斗中发挥出了自己的组织才能。

有一次,杨子荣所在的部队攻打杏树底村,村里有从各处逃窜来的土匪400多人。

杨子荣虽然带着战友们进攻了多次,但敌人躲在屋子里,火力又猛,因此始终没有攻下来。

上级命令部队炮火增援后,村子里又传来了妇女儿童的哭喊声。

杨子荣听在耳朵里,急在心里,如果这样用炮打下去,就算把土匪消灭光了,老百姓同样也会遭受损失。

于是,杨子荣向指挥部请示,要求独自到土匪群中去劝降敌人。

炮火暂停后,杨子荣挥着白毛巾进了村。

土匪们一开始把杨子荣绑了起来,打算杀害他。

杨子荣用以前学会的黑话与土匪对话,向他们解说我军的俘虏政策。

当时,村里的土匪头目分成两派,许大虎、王洪宾这两个土匪头子是从别的地方逃过来的,而郭春富、康祥斌这两个土匪头子的家就在杏树底村。

许、王二人叫嚣着谁投降就枪毙谁,郭、康二人因家在本村,不能不顾村里乡亲们的死活,经杨子荣一番劝说,有了投降的意思。

杨子荣乘机做工作,终于劝降成功,土匪们纷纷把枪扔到了地上。

就这样,杨子荣“单刀赴会”,一人劝降四百土匪的消息,成了部队里的特大新闻。

杨子荣立功后,部队首长决定让杨子荣到团里做侦察工作,并担任团侦察班班长。

杨子荣利用以前与土匪打过交道的经验,经常孤身一人化装侦察。

他出门时经常穿着皮袄,戴着皮帽子,说话做事匪里匪气的,像个土匪的样子,因此骗过了不少不知情的战友和家乡人。

又因为保密的需要,杨子荣不能给家里人写信,于是他的家乡人误以为杨子荣真的当了土匪。

在杨子荣的战斗生涯中,像“单刀赴会”这样的传奇故事不知发生过多少起。

有一次,杨子荣去绥芬河侦察敌情,回来时路过一个森林小屋,发现有土匪在里面说话。

杨子荣悄悄摸近小屋,在门旁突然大声喊:“不许动!我们是民主联军,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接着又喊:“一班堵房后!二班准备好手榴弹,不出来就往里扔!三班跟我来,准备抓活的!”屋里的敌人连忙大叫:“别扔手榴弹!我们投降!”杨子荣命令敌人先把枪扔出来,再一个一个脸朝地爬出来。

杨子荣解下爬出来的土匪的绑腿,把他们一个个都绑起来,一起带回了团部。

杨子荣智擒“座山雕”的真实经历,比电影里的故事还要精彩。

当时,“座山雕”张乐山带着身边的铁杆手下,隐蔽在深山老林里,并经常出山,抢劫百姓财物,杀害人民干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