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课程论文LTE技术的发展及运用年级:2011级专业:通信工程学号:**********:庞雪茹LTE技术的应运及发展摘要: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LTE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
与3G采用的CDMA技术不同,LTE以OFDM(正交频分多址)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技术为基础,频谱效率是3G增强技术的2~3倍。
LTE 包括FDD和TDD两种制式。
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这种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
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 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
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LTE的增强技术(LTE-Advanced)是国际电联认可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
关键词:LTE、4G、OFDM、MIMO、FDD、TDD1、LTE的概述: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由3GPP组织制定的UMTS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于2004年12月3GPP多伦多TSG RAN#26会议上正式立项并启动。
LTE 系统引入了OFDM和多天线MIMO等关键传输技术,显著增加了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峰值速率能够达到上行50Mbit/s,下行100Mbit/s),并支持多种带宽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频谱分配更加灵活,系统容量和覆盖显著提升。
LTE无线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减小了系统时延,降低了建网成本和维护成本。
LTE系统支持与其他3GPP系统互操作2、LTE的技术特点:(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版本的HSDPA);上行链路。
2.5(bit/s)/Hz,是R6版本HSU-PA的2--3倍。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 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
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5ms,C-plan<100ms。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
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系统的协同运作。
与 3G 相比,LTE 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3、LTE的关键技术:LTE的关键技术主要还是物理层的关键技术,LTE在物理层采用了OFDM和MIMO 等技术,极提高了系统的系统和吞吐量。
1、LTE网络结构和核心技术:LTE采用由NodeB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
与传统的3GPP接入网相比,LTE减少了RNC节点。
名义上LTE是对3G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3GPP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
3GPP初步确定LTE的架构,也叫演进型UTRAN结构(E-UTRAN)。
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NodeB(eN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
aGW是一个边界节点,若将其视为核心网的一部分,则接入网主要由eNB一层构成。
eNB不仅具有原来NodeB的功能外,还能完成原来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MAC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接入移动性管理和Inter-cellRRM等。
NodeB和NodeB之间将采用网格(Mesh)方式直接互连,这也是对原有UTRAN结构的重大修改。
2、基本的传输技术和多址技术:LTE多址技术的要求:a.更大的带宽和带宽灵活性:随着带宽的增加,OFDMA信号仍将保持正交,而CDMA 的性能会受到多径的影响。
在同一个系统,使用OFDMA可以灵活处理多个系统带宽。
b.扁平化架构:当分组调度的功能位于基站时,可以利用快速调度、包括频域调度来提高小区容量。
频域。
调度可通过OFDMA实现,而CDMA无法实现。
c.便于上行功放的实现:SC-FDMA相比较OFDMA可以实现更低的峰均比,有利于终端采用更高效率的功放。
d.简化多天线操作:OFDMA相比较CDMA实现MIMO容易。
3GPP RAN1工作组,它是专门负责物理层传输技术的甄选、评估和标准制定的。
在对各公司提交的候选方案进行征集后,确定了以OFDM为物理层基本传输技术方案。
实际上在确定这个方案的时候,3GPP部分为两大阵营:支持OFDM的和支持CDMA的。
支持CDMA的公司主要考虑的是后向兼容性,支持OFDM的公司主要是考虑到某些公司对于CDMA技术的垄断性把持。
在选择OFDM作为物理层基本传输技术的同时,大家对OFDM的具体实现上还存在分歧:一部分公司认为上行的峰平比较大,对终端的寿命和耗电量有很高的需求,由此建议上行采用低峰平比的单载波技术;另一部分公司则认为在上行也可采用滤波、循环削峰等方法有效降低OFDM峰均比。
最后,经过激烈的讨论的艰苦的融合,3GPP最终选择了大多数公司支持的方案,下行OFDM;上行SC-FDMA。
下行用OFDM是大家没有意见的,下面我们来聊聊上行。
上行SC-FDMA信号可以用“频域”和“时域”两种方法生成,频域生成方法又称为DFT扩展OFDM (DFT-S-OFDM);时域生成方法又称为交织FDMA(IFDMA)。
DFT-S-OFDM技术技术是在OFDM的IFFT调制之前对信号进行DFT扩展,这样系统发射的是时域信号,从而可以避免OFDM系统发送频域信号带来的PAPR问题。
另外在是否采用宏分集问题上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由于同步方面的问题,对于LTE的单播业务将不采用下行宏分集,但是在多小区广播业务的时候,可以通过采用较大的循环前缀,解决小区间的同步问题,实现下行宏分集。
对于上行宏分集的看法,大家却有分歧。
这是缘于宏分集是和软切换在一起考虑的,我们知道OFDM是实际上可以看作是FDMA的方式,而软切换对于CDMA来说是利大于弊,但是对于FDMA系统来说呢,很多人认为是弊大于利。
另外软切换也需要一个中心节点来控制,考虑到网络结构扁平化,分散化的发展趋势,3GPP组织在2005年12月经过“示意性”的投票,决定LTE系统暂不考虑宏分集技术。
3、物理层技术:OFDM技术是LTE系统的技术基础与主要特点,OFDM系统参数设定对整个系统的性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其中载波间隔又是OFDM系统的最基本参数,经过理论分析与仿真比较最终确定为15kHz。
上下行的最小资源块为375kHz,也就是25个子载波宽度,数据到资源块的映射方式可采用集中(localized)方式或离散(distributed)方式。
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长度决定了OFDM 系统的抗多径能力和覆盖能力。
长CP利于克服多径干扰,支持大围覆盖,但系统开销也会相应增加,导致数据传输能力下降。
为了达到小区半径100Km的覆盖要求,LTE系统采用长短两套循环前缀方案,根据具体场景进行选择:短CP方案为基本选项,长CP方案用于支持LTE大围小区覆盖和多小区广播业务。
MIMO作为提高系统输率的最主要手段,也受到了各方代表的广泛关注。
LTE 已确定MIMO天线个数的基本配置是下行2×2、上行1×2,但也在考虑4×4的高阶天线配置。
另外,LTE也正在考虑采用小区干扰抑制技术来改善小区边缘的数据速率和系统容量。
下行方向MIMO方案相对较多,根据2006年3月雅典会议报告,LTE MIMO下行方案可分为两大类:发射分集和空间复用两大类。
目前,考虑采用的发射分集方案包括块状编码传送分集(STBC, SFBC),时间(频率)转换发射分集(TSTD,FSTD),包括循环延迟分集(CDD)在的延迟分集(作为广播信道的基本方案),基于预编码向量选择的预编码技术。
其中预编码技术已被确定为多用户MIMO场景的传送方案。
高峰值传送输率是LTE下行链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了实现系统下行100Mbps峰值速率的目标,在3G原有的QPSK、16QAM基础上,LTE系统增加了64QAM高阶调制。
LTE上行方向关注的首要问题是控制峰均比,降低终端成本及功耗,目前主要考虑采用位移BPSK和频域滤波两种方案进一步降低上行SC-FDMA 的峰均比。
LTE除了继续采用成熟的Turbo信道编码外,还在考虑使用先进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
4、高阶调制技术:LTE在下行方向采用QPSK、16QAM和64QAM,在上行方向采用QPSK和16删。
高峰值传送速率是LTE下行链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了实现系统下行100Mb/s峰值速率的目标,在3G原有的QPSK、16QAM基础上,LTE系统增加了64删高阶调制。
64QAM的频谱利用率高,但是其归一化比特信噪比与QPSK相比降低了很多,即频谱利用率的提高是在牺牲信噪比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获得的。
采用64QAM从信道利用率的角度看,可以将信道利用率提高60%,在以高速数据传输为主要目的LTE中,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64QAM频谱利用率的提高势必要损失一些抗干扰能力,为达到相同的误码性能需要增加归一化信噪比,设备复杂性和设备成本有所增加。
LTE在上行方向采用QPSK和16洲。
5、几个重要技术的进一步介绍:(1)SC一FDMA技术SC一FDMA技术是一种单载波多用户接入技术,它的实现比OFDM/OFDMA简单,但性能逊于OFDM/OFDMA。
相对于OFDM/OFDMA,SC-FDMA具有较低的PAPR。
发射机效率较高,能提高小区边缘的网络性能。
最大的好处是降低了发射终端的峰均功率比、减小了终端的体积和成本,这是选择SC一FDMA作为LTE上行信号接人方式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特点还包括频谱带宽分配灵活、子载波序列固定、采用循环前缀对抗多径衰落和可变的传输时间间隔等。
SC一FDMA有两种子载波映射方式:集中式和离散式。
集中式每用户在频域集中传输,传辅带宽是可变的;离散式每用户分配在频域,采用IFDMA方式,根据IFDMA的循环因数,子载波数量是可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