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16,完成教科书P16“做一做〞和P18~19“练习三〞第1、2、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读、写这5个数。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根底上增加1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5各数的基数含义。
▶教学难点
1~5各数的写法,初步培养数感。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30根、1~5的数字卡片2套、点子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马上就到我们的上课时间了,请还没有做好上课准备的同学抓紧时间,让我们一起来倒数5个数,倒数完成后,请所有同学静息,准备上课。
师:5-4-3-2-1-0
师:小朋友们的静息姿势真漂亮,都在真诚的等待老师上课。
那我们就快速的进入课堂吧。
师:坐姿〔端正〕,上课〔请起立,我起立〕〔老师您好〕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毛老师要带着大家到李奶奶的院子里去瞧一瞧,仔细观察,你能从李奶奶的院子里找到什么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呢?
课件出示教科书P14~15情境图。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小狗、鹅、小鸡、花、李奶奶、小鸟等;有的学生会说出物体具体的数量,但有些学生观察到的信息是凌乱的,不全面的。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可真是雪亮,观察到了这么多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多得老师都记不住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怎样用直接写数的方式来记录,1-5的认识〔板书课题1-5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用数表达的迫切需求,自然引入新课。
二、认读1~5各数
1.认识“1〞。
师:让我们来找一找,李奶奶的院子里有哪些物体的个数是“1〞。
【学情预设】学生答复:1只小狗、1栋房子、1位老奶奶、1个盆。
师:你的眼睛真会找,一下就把院子里个数为1的东西都找到了,那这些个数为1的东西,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教师配合学生的答复,在磁性田字格中书写数字1。
师:老师的学具好朋友小棒忍不住想要来表现表现自己,它也想用1来表示自己,你觉得应该摆几根小棒呢?
生:摆1根小棒
师:孩子们的小脑筋反响的可真快,老师刚说完就异口同声的答复了我,看来1不仅仅能表示李奶奶院子里的数量为1的东西,也能表示1根小棒,还有我们教室里面
的········〔1个讲堂,1块黑板,1个老师,1个水杯〕
2.认识“2〞。
师:认识了1,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认识2。
你能找到李奶奶的院子里数量为“2〞的东西吗?
【学情预设】2只鹅。
用······表示
教师配合学生的答复书写数字2,让学生读一读。
师:那数字宝宝2又该用几根小棒来表示呢?
〔请学生到黑板上来摆,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找到的2个食盘、2个箩筐,2只大白鹅,它们的数量都可以用“2〞来表示。
其实在我们的身体上藏着很多的2,你能找到那些藏起来的“2〞吗?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找到身体中的“2〞,比方2只眼睛、2只胳膊、2只手等。
3.认识“3、4、5〞。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仅眼睛会找,脑袋也很会思考,把藏起来的2都找出来了。
在李奶奶的院子里我们发现了“1〞“2〞,图中还藏着一些我们没有发现的?它们的数量又是多少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找到的,看看你和同桌是不是都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3盆花,可以用3根小棒来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
(教师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3〞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3只蝴蝶、3只小鸟都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
)
预设2:4只小鸡,可以用4根小棒来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
(教师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4〞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4朵向日葵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
预设3:5个南瓜,可以用5根小棒来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
(教师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5〞来表示?引导学生说出5个玉米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
【在表扬时要注意团队表扬,突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在黑板上贴图片,写数字“3〞“4〞“5〞。
师:同学们把我们藏起来的“3〞“4〞“5〞都找出来了,有同学愿意用小棒来摆一摆
吗?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请3个小朋友同时上讲台摆〕
师:你为什么这样摆?〔〕毛老师是数学老师,所以啊,我比拟喜欢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看老师把它摆成了什么?
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3根小棒摆成三角形,将4根小棒摆成正方形,将5根小棒摆成正五边形。
【设计意图】前面的环节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的。
从实物中抽象出“3〞“4〞“5〞的过程,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操作,体会1~5的基数意义
1.根据口令拿小棒。
师:这刚刚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李奶奶家的院子里找到了1-5不同的数,现在我们一起来摘苹果。
〔张贴苹果树,和红苹果在树上,请学生上讲台来摘苹果。
〕
学生摘下苹果后,请学生来完整描述,xx摘下了几个苹果,用几来表示。
四、感知数的顺序
1.逐步感知1~5的顺序。
师: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好工具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老师这里请到了一种叫做计数器的工具,观察观察现在计数器上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
课件出示计数器,计数器上有1颗珠子。
师:我们接着看,发生了什么?
生:又添上了1颗珠子。
师:你可真会描述,在原来1颗珠子的根底上添上了1颗珠子,数就变成了2,········课件继续演示,依次增加一颗珠子,让学生说出现在有几颗珠子,用几表示。
师: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前一个数添上1得到的,也就是每次增加了1个。
【学情预设】学生会依次说出1、2、3、4、5颗珠子,分别用1、2、3、4、5这些数来表示。
2.给数字排序
师:原来1-5的认识里面还包含了这么多的知识啊!同学们请观察,黑板上毛老师已经把1-5都写出来了,你能看出我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的吗?
生:从小到大。
师:你可真会表达,那除了这种排序方法,你还有其他的排序方法吗?
生:5-4-3-2-1
师:我们还可以倒过来排序,这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师:那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同学帮助解答一下,
请问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呢?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拨珠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5的数序,认识到后一个数是由前一个数添上1得到的;给数字排序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数的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数感。
五、应用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6“做一做〞第1题。
师:请你拿出尺子连一连。
【学情预设】学生完成这道题比拟轻松,只要将物体的实际个数数清楚就能准确连线。
2.完成教科书P18“练习三〞第1、2题。
指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第1题:先引导学生读题,并结合书上的范例,使学生明白应根据上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
第2题:有的学生可能不明白题目的意思,先让学生明白要按1~5的顺序连线,再让学生说一说1~5的顺序,带着学生找一找1~5的位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逐步带着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目的意思,
再仔细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可以引导学生细心检查,逐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