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文言文选段阅读及答案

孟子文言文选段阅读及答案

孟子文言文选段阅读及答案
孟子文言文选段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7——11题。

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3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4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5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行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7.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贼其君者也贼:偷窃
B.反身而诚反:反过来
C.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方:违背
D.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暴:突然出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功成名就
②金就砺则利
B.①天下恶乎定
②非恶其声而然也
C.①仁之端也
②仁,人之安宅也
D.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②强恕而行
9.下列对原文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泉之始达”比喻仁义礼智的扩大充实。

B.“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比喻人天性中的仁之端的可贵。

C.“人之有是四端也”比喻人有四肢。

D.“非由外铄我也”的“铄”是用金属自外至内而熔化比喻从外部给予。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虽然很少,但也有几点,除去一般人,只有君子有。

B.把仁、义、礼、智四端发扬光大一点都不难。

C.仁义是君子努力推行的结果。

D.“强恕而行”中“恕”的意思是宽恕,而非推己及人。

11.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5分)。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5分)。

参考答案:
7.贼:残害。

反:反省。

暴:残害。

8.就:成就/靠近。

恶:疑问代词/讨厌。

之:的。

而:转折连词/修饰连词。

9. A.“泉之始达”比喻仁义礼智的的发端。

B.“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比喻人天性中的仁之端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假如不扩大充实它,也没有太大价值。

C. 用“其有四体也”比喻“人之有是四端也”。

D.正确。

10. A:“但也有几点”改为“只有一点点”,“除去一般人”改为“一般人丢弃了它”。

B:与“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一致,正确。

C:与“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矛盾。

D:“恕”的意思是推己及人,解说在67页相关链接。

11. 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

(10分,每小题5分)①(如果)现在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面,(那么)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

②不是为了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了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