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地位新探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理论,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它坚持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
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的全面性、
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它主张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推动
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创新。
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强调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提
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想,引导中国在经济发展中走上了创新驱
动的道路。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共享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倡导构建共建
共享的发展新机制,促进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关注并解决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格局。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总纲领,是在新形势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创新,对
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实施,为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
指导,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科学发
展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将继续指导中国各项事业
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