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6—P37“体积与容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图形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接着,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从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
然后,教材揭示体积的概念。
最后,教材通过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的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
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
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
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将来学习体积、容积的单位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习本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孰大孰小的感受及容器内装水多与少的体验,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操作与交流来理解体积、容积概念,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多媒体演示、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在课件演示、实际操作和小组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六、教学方法:
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属于概念教学,为了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激趣质疑、直观演示和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课堂完完全全地还给了学生。
在学生的学法选择上,我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这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
七、媒体资源:网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