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积与容积》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

本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范畴,主要内容是认
识体积、容积。

教材首先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借助生活经验,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
放东西有多有少”。

然后,教材提出了“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两个
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领了一定的空间,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
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

这样,教
材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在学生有了比较
充分的感受之后,揭示体积的概念。

随后,教材又通过引
导学生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
体积,再揭示容积的概念。

在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又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味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通过对 60 名学生进行相关前测发现:
1、仅有 13%的学生能彻底正确理解“物体占空间”的意思, 60%的学生认为某个较小物体放在较大空间内才占有
一定的空间,此外还有 23%的学生认为所占空间指占地面积。

2、约 30%的学生通过课外班、家长辅导或者自己看书预习对体积有一定了解,知道两个物体比大小比的是物体的体积 (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但还有不同比例的同学认为物体比大小比的是面积、表面积等其它特性,或者说不清究竟比的是什么。

3、近 80%学生知道什么是容器且能举例,但所举例子大都是盛放液体的容器,说明学生对容器的认识有局限性。

4、约 70%的学生理解容纳的意思,但个别学生提到容纳的物体的质量。

另不理解容纳意思的学生,经了解全部是语文学习存在障碍,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技能目标: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

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关系。

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多媒体课件、量杯、红薯、土豆等。

课的开始,我播放了动画片《乌鸦喝水》,引起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为什么投入石子水面就会高?发现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水也占了一定的空间。

接着我让学生看、找、想、说教室里哪些物体也是占空间的。

这一环节。

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引入。

把数学与故事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作了铺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1)猜测
我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土豆和红薯,让学生让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

有的学生说红薯大;有的说土豆大;还有的说一样大。

那末谁猜得对呢?
(2)验证
我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的步骤和要求,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最后发表实验过程及结果, 准备全班发言。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水量适当)。

第二步:将红薯和土豆慢慢放入杯中。

第三步:观察,发现水面都比原来高了,放红薯的杯子里水面升得高,知道了红薯占的空间大。

我猜对了。

学生逐步明白了,物体放入水中占了一点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大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也不一样。

接着我用课件演示了实验过程。

学生在获得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出概念。

(板书)物体
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

为了深入理解体积的含义,我设计了:
(3)互动
①捏一捏
我让学生用同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

提问:橡皮泥的体积变了吗?孩子们纷纷说出:体积不变。

通过捏橡皮泥活动,让学生体味到虽然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②掂一掂
我让学生蒙上眼睛,左手挂上铁块,右手挂上泡沫,掂一掂哪边物体重?猜猜那边体积大?学生误认为重的物体体积就大。

从同学们的笑声中,明白了不同物体体积的大小,单从分量上去考虑也是片面的。

这活动使学生对体积的认识更清晰更全面。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
互动等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我让学生说,生活中常见的容器有哪些?(出示容器) 这些容器中哪些放的东西多,哪些放的少?同桌交流,在明确容器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容积。

我问:“同学们,这两个杯中,哪一个装水多呢?请你
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想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将它倒入另一个杯中进行
比较。

”也有的说:“我想把两个杯都装满水,分别倒入量杯,看哪杯水位高。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在这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多有少。

从而巧妙地揭示出容积的概念。

(板书) 容器所能容纳
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

这时,我即将质疑,这半瓶
饮料的体积是这个瓶子的容积吗,为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要装满一瓶饮料的体积才是这个瓶子的容积。

这样学生便
轻松地知道了所能容纳就是最多能容纳,理解概念中的关
键词。

这一环节,学生参预实验,充分理解比较
抽象的容积概念。

达到熟练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的本质属
性,融会贯通形成概念体系。


①垒硬币
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②搭积木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①调皮和笑笑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调皮倒了 3 杯,而笑笑倒了 2 杯。

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②请一位同学上台吹气球,大家说,气球为什么变大了,空气有体积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巩固新知,同时用吹气球活动,使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更科学、全面。


(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引导学生反思,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这一环节,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

这样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


:我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自主、合作、探索为手段,通过实验探索归纳概念。

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素质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