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心美行,班级文化建设助成长摘要:班级文化是无形的教育磁场,凝聚着师生的精神气质,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
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成效。
本文从小学班主任视角,分析了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探究了班级文化的建设路径。
班级文化建设要从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思想、组织文化建设活动、发挥榜样的力量等方面入手,从而达到熏陶和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育人;班级文化;建设前言: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认知水平出发,从学生的自身道德品质以及价值人生观出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培养出更加符合国家要求的新时代人才。
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小学生的年纪还比较小,人生价值观念还不完整,需要教师以及家长进行引导,班级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在这个年纪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影响不仅仅来自具体的人,也来自于大环境[3]。
与“家风”一样,处在良好班级氛围中的学生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成长为对国家以及社会有用的人才。
而周围的生活环境或是学习环境特别差,学生有可能会因此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塑造甚至于学生之后的人生。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新课程改革脚步不断加快,意味着国家对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转变自身旧的管理方式,创新自身的管理方法[4]。
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良好文化的熏陶下,文化素养以及个人涵养会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但是文化氛围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又不如传统说教一般是生硬枯燥,班级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发生,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过程[5]。
2、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在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低下:农村小学教育中,相比较一些年轻、缺少经验的老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依照自身以往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且其不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这使得班级文化建设的效率十分低下[6]。
(2)班主任未找到合适的建设方法:在进行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些班主任因为种种原因,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自身班级文化建设经验不足,自身的管理能力不够,使得班级文化建设一直停滞不前。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3.1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班主任是一所学校里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一个班级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其对班级文化的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
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著名的教育学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
”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
”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2.班主任要革新自身的班级管理理念,转变自身的管理方法[7]。
过去的教育理念以及班级管理理念都与现下的教育发展形势格格不入,过去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要求就是让学生“听话”,这个范畴是比较大的,同时也是比较空洞的,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各种能力的提升,只把管理局限在了“听话”这一范畴内,学生的性格,学生的个体特征以及学生的思想表达并不在教师关心的范畴内,班级管理对于班主任来说只是塑造出“听话的傀儡”罢了。
这样的管理观念单一落后,与当下的教育发展趋势格格不入。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必须要转变过去这种教学理念,在实现班级故那里的过程中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创建完整的教学制度,以“学生”为管理的主体,将文化内容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3.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亲和力,创造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
一个班级是由学生以及教师共同构成的,如果将班级比作一个家庭,那么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中的大家长,班主任的行为举止会班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往往一个性格活泼,富有亲和力的班主任所带的班级也是比较活泼的,班级中的学生会对这样的班主任产生较深的感情,也会被班主任的这种热情影响[8]。
因此班主任应当适当提高自身的亲和力,在日常工作中多加强自身与学生的交流,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以及发展。
3.2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思想(1)确定合适的班训一个班级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班训[9]。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班训能够指导以及警示学生日常的行为举止以及各种行为。
班级教育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韩愈在《师说》里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生的年纪还小,会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和同学以及教师待在一起,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班训进行引导,学生的思想可能会出现偏差。
班训的设置应该言简意赅,不应该过于冗杂,起到激励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10]。
(2)找到合适的班歌“诗书礼乐”不仅是过去社会发展的重点,也是今天教学的重点。
随着国家的教育水平提升,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应当仅仅拘泥于智育教育。
德育、美育以及体育都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班歌的设立是从美育的角度出发,通过正能量歌曲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3)设计合适的班徽班徽象征着班级的活力与精神状态。
班主任老师要充分挖掘资源,带领学生设计和制作有利于激发学生朝气蓬勃的班徽,这有利于培育学生成为乐观豁达积极有为的好少年。
班级班徽的设计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设计、来讨论,最后选出最优的方案,一方面,让学生自己设计班徽,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含义有所了解,加强文化熏陶的作用。
另一方面,学生参与设计选择的这个过程,也是增进学生友谊,增强班级团结度的过程,这一点在班级文化氛围建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设立图书角图书角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古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都说明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
设立图书角的时候,班主任只用发挥指导作用,图书角的管理以及学生具体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数量都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
书香润心灵,阅读伴成长,这一举措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还能够大大增加班级中的文化气息,对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有相当大的帮助。
3.3寻找合适的文化建设活动(1)召开班会尽管当下我国教育发展已经开始将思政课程融入到各个课程之中,但是“课程思政”毕竟是近些年新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在运用的时候还不够熟练,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思想教育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事物的看法,对于非善恶的分辨以及人生价值观念的塑造都需要有人对其进行引导,缺乏思想教育的教育的是不完整的,因此教师应当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会的选题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可以选择“关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与同学良好相处”与价值塑造有关的内容,也可以选择“青春飞扬、热爱阅读、热爱生活”与文化有关的主题。
(2)小组合作班级教育与教师教学一样,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输入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没有认清教育本来的意义。
现阶段的教学应当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由教师变成学生。
“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是当下常见的互动方式,小组合作是“生生互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由教师设置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学生初查,教师二查,以此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则组建成学习小组,由个人竞争转换为小组竞争,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在班级中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竞争学习氛围。
(3)个人展示“良好的教育一定离不开鼓励。
”心理学上有正向学的理念,即一个人在所处的环境中不断收到他人的鼓励,则此人会不断进步,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反之,如果一分人长期被实施打压教育,此人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消沉,发展也会停滞不前。
小学生处在一个非常需要引导的年龄段,周围人尤其是教师以及家长的评价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要多给予学生一定的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以及发展。
个人展示就是给予学生正面评价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良好的班级文化应该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导,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探索兴趣,精选科学故事,围绕追寻恐龙、海底探险、气候大挑战、迷失在太阳系、垃圾回收、星球探索、沉与浮、传声筒等多个探究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教学研究,这样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科学知识、数学知识、生活常识,也提升了审美价值、阅读品味和深度,并将孩子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于班级文化墙,给孩子营造了展示自我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从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找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4)特色活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状态,也可以因地制宜、因生创新地开展一些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在笔者的工作实践中,我班通过举行班级“绿色种植节”,让学生感受对生命的珍视与热爱;在班级科技节让学生体验了“活字印刷术”、DIY 望远镜,懂得科学无止境;在班级“诗词会”,让学生撰写诗词,通过微信投票选出“最美”诗词。
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一些节日中的文化因素,让学生欢庆节日的同时清楚这些含义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例如父亲节,让学生学做衍纸贺卡,书写感恩之情,传承敬老传统,弘扬节日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范围。
3.4 发挥榜样的力量上文已经提到过,一个班级之中学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性特征是非常强的。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非常有限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相似的程度是非常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