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概述解析(1)
注:2---压气机入口,2.5---低压压气机出口,3---燃烧室入 口,4---涡轮入口,4.5---高压涡轮出口,5---尾喷管入口, 8---尾喷管临界截面,9---尾喷管出口
各类发动机简图
➢ 涡扇发动机截面划分
➢ 对于涡扇发动机,其内涵截面标注方法与涡喷发 动机相同。其外涵截面标注方法在相应截面后加2。 如风扇压气机出口3截面写为32截面,尾喷管出 口9截面写为92截面。
动机进口和出口气流动量的变化来确定发动机的推力。
燃烧室:用来组织燃油与空气混合、燃烧, 释放化学能,不断给气体加热,以提高气 体温度。
一、各部件的作用
涡轮:用来带动压气机转动,涡轮在燃烧 室的出口,在高温、高压燃气作用下旋转, 并将燃气热能转换为涡轮机械功。
喷管:用来使高温、高压燃气膨胀,将部 分热能转换成气体的动能,最后高速喷出。
二、发动机的几个系统
根据采用的燃料不同,分为固体燃料火箭 发动机和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两种。
(1)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发动机采用黑色火药、无烟火药等固体燃 料。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能产生巨大的推力, 但工作时间段且不易控制。
(2)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发动机通常以煤油、酒精或液态氢作为燃 料,以液态氧、硝酸等作为氧化剂。
一、航空活塞式发动机
按基本工作原理方面的差别区分 四行程发动机 二行程发动机
一、航空活塞式发动机
按发动机使用的燃料种类区分 轻油发动机
使用汽油、酒精等挥发性较高的燃料 重油发动机
使用柴油等挥发性较低的燃料
一、航空活塞式发动机
按形成混合气的方式区分 汽化器式发动机 直接喷射式发动机
注:2---压气机入口,2.5(内涵)---低压压气机出口,32 (外涵)---外涵风扇出口,3---燃烧室入口,4---涡轮入口, 4.5---高压涡轮出口,5---尾喷管入口,8---尾喷管临界截 面,92---外涵尾喷管出口
各类发动机简图
➢ 带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
➢ 对于带有加力燃烧室的涡喷或混排涡扇发动机, 加力燃烧室进口截面为6截面,加力燃烧室出口截 面为7截面。
式中,q1 — 加给1kg工质的热量;
ek — 1kg工质气体在发动机中的 动能增量。
推导得,热=1-
1
k 1
* k
式中, * —发动机总压比, * p2 * p0 ;k — 空气绝热系数。
四、布莱顿循环
结论:布莱顿循环热效率的大小取决于发动机的 总压比(增压比)。总压比越大,热效率越高。
四、布莱顿循环
第三节 喷气发动机的推力
➢ 涡轮喷气发动机是航空燃气轮机中最简单的一种, 它是飞机的动力装置。
➢ 涡轮喷气发动机在工作时,连续不断地吸入空气, 空气在发动机中经过压缩、燃烧和膨胀过程产生 高温高压燃气从尾喷管喷出,流过发动机的气体 动量增加,使发动机产生反作用推力。
➢ 涡轮喷气发动机作为一个热机,它将燃料的热能 转变为机械能。涡轮喷气发动机同时又作为一个 推进器, 它利用产生的机械能使发动机获得推力。
涡喷发动机既是热机,又是推进器。
二、喷气发动机
喷气发动机和活塞发动机比较 ➢ 相同:均以空气和燃气为工作介质。 ➢ 不同:
① 进入活塞发动机的空气不是连续的,而燃气 轮机的空气是连续的。
② 活塞发动机-等容燃烧;燃气轮机-等压燃 烧。
二、喷气发动机
(一)推力(功率)大,质量小 (二)速度性能好 (三)应用广泛
三、推力的分布
➢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推力是发动机内外气体在各个部件表面 上作用力的合力。气体在各个部件上作用力的轴向分力并 不都是与推力方向相同的。
➢ 例如涡轮与尾喷管受到的是向后的轴向力,而压气机部件 受到的是向前的轴向力(它比推力大得多)。
➢图 ➢ 计算发动机推力时,把发动机看成一个整体,通过计算发
2. 整个工作过程中没有流动损失,压缩过程与膨胀 过程为绝热等熵,燃烧前后压力不变,没有热损 失(排热过程除外)和机械损失。
四、燃气轮机的理想循环——布莱顿循环
➢ 循环过程作如下两点假设以后称为理想循环: 1. 工质是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整个工作过程中,
空气的比热为常数,不随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而变 化。 2. 整个工作过程中没有流动损失,压缩过程与膨胀 过程为绝热等熵,燃烧前后压力不变,没有热损 失(排热过程除外)和机械损失。 ➢ 理想燃气轮机循环由布雷顿于1872年提出 。 ➢ 燃气轮机循环布置如图,其中C为压气机,B为燃 烧室,T为涡轮。
第一章 航空发动机 概述
第一节 喷气发动机的特点和分类
航空发动机的分类
1、航空活塞式发动机 在航空活塞式发动机内,燃料燃烧后放出的热能, 通过气体膨胀,推动活塞而转换为机械能,机械 能用来带动螺旋桨而产生拉力。
2、喷气式发动机 喷气发动机把燃料燃烧后放出的热能转换为气体 的动能,使气体向外高速喷出而产生推力。
4、涡轮轴发动机
➢ 涡轮轴发动机用于直升机,与涡桨发动机相类似, 将燃气发生器产生的可用功几乎全部从动力涡轮 轴上输出,带动直升机的旋翼和尾桨。
➢ 涡轮轴发动机简图
发动机在飞机上的位置
机身内后部
发动机在飞机上的位置
机翼根部
发动机在飞机上的位置
机翼下(多用于旅客机)
发动机在飞机上的位置
机身后部平尾根部
直立型、对立型、V型、W型、H型、X型 等 星型发动机 单排、双排、多排
一、航空活塞式发动机
按空气进入气缸以前是否增压区分 吸气式发动机
外界空气直接吸入气缸 增压式发动机
空气经增压器提高压力后进入气缸
气冷式(星型) 液冷式(V型)
二、喷气发动机
涡喷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吸入空气,空气 在发动机中经过压缩、燃烧和膨胀过程产生高温 高压燃气从尾喷管喷出,流过发动机的气体动量 增加,使发动机产生反作用推力。
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长,推力大 且可调节。
主要用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 船、航天飞机等大型宇宙飞行器。
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创造大气层内飞机飞行速 度纪录6.72马赫的X-15高超音速试验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燃料输送系统、燃烧室、喷管组成。 燃料剂和氧化剂在燃烧室气化、混合、燃烧,从喷管喷 出产生推进力。
➢ 在外涵道中的风扇叶片、尾喷管和内涵尾喷管是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推进器。
➢ 外涵空气流量与内涵空气流量之比,称为涵道比, 用B表示。
3、涡轮风扇发动机
➢ 目前民用旅客机都采用大涵道比的涡轮风扇发 动机,而军用歼击机所用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则 为带有加力燃烧室的小涵通比涡轮风扇发动机。
① 涡轮风扇发动机图 ② 民用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 ③ 军用小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
飞机的螺桨是发动机的主要推进器。 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慢是使用涡轮螺桨发动机的
主要缺点。飞行高度不超过5000米,飞行速度一 般不超过700公里/小时。 图
3、涡轮风扇发动机
➢ 涡轮风扇发动机有内外两个涵道,在内涵燃气发 生器出口增加动力涡轮,将燃气发生器产生的一 部分或大部分可用功,通过动力涡轮传递给外涵 通道中的压气机,大多数情况下,外涵压气机叶 片是将内涵压气机叶片向外延伸,习惯上将内外 涵共用的压气机称为风扇。
冲压空气喷气发动机
脉动式空气喷气发动机
(2)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
发动机工作时,空气的压缩除了利用冲压 的作用外,主要依靠专门的压气机来完成。
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分类
用飞机的航空燃气轮机: 涡轮喷气发动机 涡轮风扇发动机 涡轮螺桨发动机
用于直升飞机的航空燃气轮机: 涡轮轴发动机
1、涡轮喷气发动机
工作系统 燃油系统 滑油系统 防冰系统 防火系统 启动系统
三、发动机的工作和截面划分
0-0 发动机前方未受扰动截面;1-1 进气道出口截面;
2-2 压气机出口截面;
3-3 燃烧室出口截面;
4-4 涡轮出口截面;
5-5 喷管出口截面。
各类发动机简图
➢ 双轴发动机截面划分
➢ 对于单轴和双轴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尾喷管,若为 收敛性喷管,其出口截面9在临界或超临界状态下 成为临界截面,故也可以标注为8。
一、推力的产生
燃气涡轮发动机产生连续推力的原因: 1. 发动机推力的产生是发动机与工质气体作用与
反作用力的结果。 2. 稳定的燃烧是产生推力的能量基础。 3. 等压循环是产生连续推力的基础。
二、推力公式
根据动量方程,可以得到推力公式:
R m燃气C5 m空v飞 其中,m燃气=m燃油+m空
发动机的耗油量仅为空气流量的1%-2%,通常可以忽略 燃油质量计算推力。
2---压气机入口,2.5---低压压气机出口,3---燃烧室入口, 4---涡轮入口,4.5---高压涡轮出口,5---尾喷管入口, 6---加力燃烧室入口,7---加力燃烧室出口, 8---尾喷管临界截面,9---尾喷管出口
循环过程作如下两点假设以后称为理想循环:
1. 工质是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整个工作过程中, 空气的比热为常数,不随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而变 化。
四、布莱顿循环
1-2 绝热压缩过程-进气道和压气机; 2-3 等压加热过程-燃烧室; 3-4 绝热膨胀过程-涡轮和喷管; 4-1 等压放热过程-外部大气中。
附:理想燃气轮机循环过程图
四、布莱顿循环
布莱顿循环热效率定义: 在理想情况下,气体动能增量与加给1kg工
质气体热量的比值。公式为
热
ek q1
2、空气喷气发动机
空气喷气发动机自身只带有燃料,燃料燃 烧时用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助燃。
只能在大气中工作,飞行高度受到一定的 限制。
工质是空气。
2、空气喷气发动机
根据有无压气机分为: 冲压喷气发动机 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
(1)冲压喷气发动机
飞行时,迎面气流在发动机前和进入进气道内依 靠降低速度,增大压力,然后在燃烧室内与燃料 混合并燃烧,高温、高压燃气在喷管内膨胀加速, 最后向外喷出,产生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