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学生姓名:黄伟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12测绘
实习日期:实习地点:漳州市云霄县
指导老师:张高兴
一. 基本技术要求
(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
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以下简称《图式》;
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
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
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FCB001-2005;
(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
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
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

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
23°45′-24°14′,东经?117°07′-117°33′。

总面积平方千米。

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

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

云霄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度。

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全县现有人口万,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万亩,山地103万亩,海岸线长87公里,浅海滩涂和淡水面积万亩。

县境依山面海,属低山丘陵地带。

三.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分析
(1)平面坐标系统:测区内(附近)原已布设的D级GPS控制点,见表1。

经现场踏勘点位标石完好,可作为平面控制网的起算点。

该成果属“1980西安坐标系-350投影”。

(2)高程控制资料:测区内(附近)已有的二、三等水准高程点,经现场踏勘,标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测区高程起算点。

见表1。

该成果高程系统属1985国家高程基准。

可利用C级GPS控制点成果表
表(1)
2) 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3) 各等级GPS点均需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埋设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埋设,也可采用现场灌制标石。

四.控制网的布设,施测方案及技术要求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我院配备了经检定或检验的仪器设备和生产所
需的各类软件。

所配备的软硬件详细情况见下表:
仪器设备
选点的基本要求
选点埋石:
⑴点位应选在地势开阔且能长期保存的、可靠的地方,不允许埋设在单线田埂上及水田中。

(2)GPS待定点预先在1∶1万图上圈定,应保证两个以上相邻点通视,以满足以后日常测量使用方便的要求。

(3)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测量技术的人员承担。

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设计书的要求;充分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4)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5)位于测图范围外的E级GPS点,需要绘制点之记。

GPS点的埋设要求:
1.房顶上的灌注点不允许设在隔热层上,必须在房顶上打麻并按正规规格灌注
水泥。

山上牢固的大岩石上灌标必须先打麻岩石表面且去掉风化层,表面基本
水平时再按正规规格灌注水泥。

灌标的中心标志可用有十字刻划的铆钉。

在牢
固的水泥大道上刻石必须正规刻上20cm×20cm的正方形外框,且在中心均应打出10cm×10cm的空洞,安上特制铁标志,并用混凝土浇灌牢固,在各种标志的控制点应写上点名、作业年月,且字头朝北。

2、在沥青路面上埋设时,先将沥青面凿成25cm×25cm的正方形,深度以凿到路基碎石为准,清去杂土,灌入混凝土并埋入标志,标石面与地面高度保持一致。

3、在岩石面上可采用浇灌岩标办法,标石规格为20cm×30cm×15cm的混凝土标石,标石面与岩石表面高度保持一致。

4. 在水泥路面上埋设时,用切割机切割成25cm×25cm的正方形边框,边槽深 cm,宽 cm,中心用冲击钻钻孔,埋入标志,并用混凝土固紧,标石面与地面高度保持一致
五.外业观测及平差计算
网络RTK外业观测
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的
要求,有条件采用网络RTK测量的地区,宜优先采用网络RTK技术测量,故本
次测量拟采用网络RTK技术施测。

A.仪器选择及精度
外业观测选用1台中海达GNSS接收机实时动态定位测定。

中海达GNSS接收机仪器标称精度为:
平面精度:±5mm+×d
高程精度:±10mm+1ppm×d
实时动态观测应遵循以下原则
1. GPS实时动态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2.网络RTK的流动站应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
3.网络RTK的流动站应在有效服务区域内进行,并实现与服务控制中心的
数据通讯;
4.用数据采集器设置流动站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设置与基准站的通讯;
的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6.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
定解时,宜断开通讯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7.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8.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9.每次作业开始前,均应进行至少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平
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7cm;
10.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
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
数应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2-5S,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4cm;
12.每次观测前应按要求量取天线高两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
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并及时输入到手簿里,再进行观测。

六.外业观测要求
每时段采集数据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记录此时段的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故障情况;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接收机初始化(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集间隔、改变天线位置;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仪器、以免遮挡卫星信号;观测时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手机和对讲机,避免干扰卫星信号;在观测过程中应保证接收机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正确,每天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输出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会丢失。

七. 数据处理
1)基线解算的质量检验: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网中选择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W≤2*?*SQR(3*n) ,W为环闭合差,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为标称精度;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 ds≤2*?*SQR
2)复测与重测: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独立基线相联结,则在该点上必须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的独立基线。

3)GPS网平差处理: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V?x、V?y、V?z)绝对值应满足V?x≤3*? V?y≤3*? V?z≤3*?,当超限时,可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线,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或人为的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基线值,直至符合要求; 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dV?x、dV?y、dV?z)应符合dV?x≤2*? dV?y≤2*? dV?z≤2*?,当超限时,可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距离、已知方位与GPS网不兼容,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或人为的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符合要求。

六:观测质量要求
所做E级GPS控制网应符合以下要求:
边长:~5km 每对点之间>200m
相邻两对点<5km 相对中误差1/45000
E级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七:上交资料
1.测区踏勘状况;
2.已有控制点的资料;
3.布设的GPS网略图,每个控制点点之记;
4.星历预报的详细资料;
5.内业计算成果:基线解算、网平差成果;
6.技术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