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X(混合二甲苯)分析报告

MX(混合二甲苯)分析报告

一、化学工业背景知识介绍
混合二甲苯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混合二甲苯, 英文名为xylene;dimethyl benzene,结构式:C6H4(CH3)2,分子式:C8H10,物化性质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及乙苯的混合物。

相对密度(d420)约为0.86。

闪点27.2-46.1℃。

为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度溶于乙醇和乙醚,不溶于水。

沸程(101.3Pa),初馏点:℃≥136.5~135,终馏点:℃≤141.5~145,馏出95%(体积)的温度范围:℃≤4.5~9.5,室温(18-25℃)下目测无可见,不溶解水。

混合二甲苯的分类
根据产品中芳烃组分含量混合二甲苯——通过催化重整装置生产含三个税则号的不同分为溶剂级(混合)二甲苯、异构级(混合)二甲苯及粗二甲苯。

29024400-混合二甲苯异构体:产品含二甲苯的异构体较多,用于生产PX、OX;
27075000-其他芳烃混合物:产品含乙苯较多,用于溶剂;
27073000-粗二甲苯:产品的乙苯含量在上述两者之间。

混合二甲苯的生产
上图反映的是混合二甲苯生产中的来源。

从图中可以看出,先是在石油中生产出石脑油,在从石脑油经过催化重整与联合芳烃装置的工艺过程提炼得出MX。

混合二甲苯是由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等二甲苯异构体和乙苯组成的混合物(简称c8馏分),各组分密度接近且沸点差较小,如对二甲苯与乙苯的沸点差是2.26 K,对二甲苯与间二甲苯的沸点差只有0.62 K,难以用传统精馏的办法分离。

目前分离c8馏分的方法主要有超精馏技术、吸附法、络合萃取法、冷冻结晶法和新开发的吸附结晶集成分离法等。

下图反映的是混合二甲苯的分离流程
混合二甲苯的用途
混合二甲苯是邻、间、对二甲苯和乙基苯的混合物。

作为化学原料使用时,可将各异构体预先分离。

其用途分为溶剂级和异构级。

溶剂级主要用作有机溶剂,用于油漆、医药、农药、胶粘剂等行业。

异构级可作化学工业的原料,如用于制备涤纶、聚苯乙烯塑料、合成洗涤剂等产品。

还可用作高辛烷值汽油组分。

包装与运输
用小口铁桶或铁路槽车装运。

每桶160kg,每车50t,包装外应有明显易燃危险品标志。

混合二甲苯的行业概况
国际上MX的重要产区有美国、西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

我国混合二甲苯的供应严重短缺,随着我国聚酯行业的迅速发展,在混合二甲苯中,虽然对二甲苯的生产能力和产量不断增加,但因缺口较大,需要大量进口。

其中溶剂级二甲苯的使用比重大于世界发达国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溶剂级二甲苯最大的进口国家。

产业链图
上图反映了MX在整个石油化工生产流程中在产业链中的一个位置。

可以看出,MX相对处于一个比较上游的位置,从MX往下可以直接得出PX(对二甲苯),PX主要被用于生产PTA,从PTA再到更下游的聚酯纤维,而聚酯纤维最终被投入到最下游的纺织行业的短纤和长丝的生产中。

研究MX的上下游的供给—需求的关系以及中间的价格传导机制,对MX价格的分析和判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MX的重要下游化工品
精对苯二甲酸(PTA)
以混合二甲苯中提取出的PX(对二甲苯)为原料,液相氧化生成粗对苯二甲酸,再经加氢精制,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精对苯二甲酸。

PTA 主要用于生产聚酯(PET),生产1吨PET需要0.865吨的PTA和0.335吨的乙二醇(MEG)。

PET 包括聚酯纤维、瓶级纤维和膜级纤维,其中聚酯纤维(包括涤纶长丝、涤纶短纤)占75%,而涤纶占化学纤维的80%左右。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对PTA 的下游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

再往下游主要用来生产聚酯、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以及纺织服装。

间苯二甲酸(IPA)
混合二甲苯中的间二甲苯通过氧化反应可以制取IPA。

IPA的最大应用是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 这种树脂可以应用在建筑、交通和海洋领域。

IPA 可以提高树脂材料的强度、韧性、抗疲劳和抗腐蚀性。

IPA第二大应用是作为表面涂料, 它可以和多羟基醇反应生成聚酯树脂, 用在聚酯和氨基甲酸乙酯表面涂料上,少量也可以用作醇酸树脂。

使用IPA而不用低成本的邻苯二甲酸,可以提高表面涂料的水解稳定性、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和抗气候性。

这些产品典型地用于高耐久性、高固含量或粉末状涂料中。

这些应用在近些年中会有所增加,因为它们比传统的溶液涂料在环境问题上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IPA另一个主要应用是作为生产改性PET 树脂而与PTA 共聚的单体,它可以降低树脂的熔化点,减缓结晶速率,因此可以扩大树脂的加工参数;此外还可以提高颜料的着色性。

这种IPA改性的PET广泛地应用到包装行业。

IPA还可以用来生产磺化间苯二甲酸酯,这种酯类化合物用于制造聚酯纤维。

更少量的IPA也用于制取一些特殊产品,如聚酰胺纤维、液体结晶聚合物、聚芳酯以及其它需求量较少的产品。

二、MX的价格分析
影响MX价格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可以来自于上游的原油和石脑油的价格走势、下游产品需求方面、MX产品自身的库存量、进出口市场情况以及地缘政治、重大事件或是宏观经济指标等等。

一种比较常用的价格判断方法是将上游原材料价格与下游产品价格进行对比,找出价格运动的相关性。

从原油到PTA的整个产业链,价格传导有如下规律:原油-石脑油(加工费区间:35—50美元/吨);石脑油-MX(加工费区间:50—60美元/吨);MX-PX(加工费区间:80—100美元/吨);PX-PTA(加工费区间:150—170美元/吨)。

其中一些的计算过程如下---
原油是PTA的源头产品:石油—石脑油—MX—PX—PTA
1吨原油=7.35桶71.49×7.35=525.45美元/吨
原油---石脑油加工费用35-50美元/吨之间(利润空间30-40美元/吨)
525+ 35~50 =560~575美元/吨(石脑油日本市场价601-606美元/吨)
石脑油---MX加工费用50~60美元/吨(利润空间115美元/吨)
603+ 50~60=653~663美元/吨(MX价格在775~776美元/吨FOB韩国)
MX---PX加工费用80-100美元/吨(利润空间120美元/吨)
775+80~100=855~875美元/吨(PX价格在987~988美元/吨FOB韩国)
PX---PTA加工费用150~170美元/吨(利润空间500元/吨)
987×0.66+150~170= 801~821美元/吨(外盘价格835美元/吨)
987×1.02 ×6.83×1.17 ×0.66+1200= 6509元/吨(价7050元/吨)
MX与上游产品的价格关系
上图反应了亚洲区2004年到2009年间石脑油、MX和PX的一个价格走势。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石脑油、PX、MX三者价格走势高度接近,中间呈现非常明显的正相关。

这是因为石脑油和MX的价格直接构成了PX的成本价格,支撑着PX的市场价格。

下图是一个美汽油期货价格与亚洲石脑油及MX、PX价格的走势对比图,在这个走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样的规律。

MX与PX间的套利
资料来源:Bloomberg
套利机会出现在当MX/PX价差大幅拉宽和缩窄的时候。

MX数据库目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