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0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面对名著内容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中,吴用用计获得了金铃吊挂,与宋江等人假扮宿太尉一行救出了史进、鲁智深。
B.《西游记》中,乌鸡国的妖怪变成唐僧模样,为辨真假,孙悟空接受沙和尚的建议忍受了紧箍咒的痛苦,但仍然没有分辨出来。
C.《朝花夕拾》中的《无常》一文,鲁迅描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刻画了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是一个既聪明又淘气的孩子,例如他假装刷墙有趣,骗得小伙伴们用小玩意与他交换刷墙的机会。
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①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这种A (a.生机盎然 b.活力四射)的绿色墙,不但占地面积少,省料省钱,而且在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减zào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方面效果卓著,颇受人们欢迎。
近年来,我国的上海、天津、广州等地也开始营造绿化带,工厂、学校、机关的四周也建造了大量的植物墙。
远tiào近望,只见树木葱茏,B (a.绿荫满地 b.芳草如茵),受到市民的普遍称赞。
②建立绿色围墙既可以节约用地,又可以节约造价,还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既可以,又可以,还可以。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砌墙(______)②减zào防尘(______)③卓著(______)④远tiào近望(______)(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____ B____(3)画线句①主要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
绿墙的优点是________。
(4)模仿画线句②的句式,用“既可以……又可以……,还可以……。
”的句式造句,写出绿墙对我们的益处。
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守护汉语表达的纯正优雅杨克①现代汉语,特别是网络语言日渐粗鄙化,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自古以来,语言都是讲求高雅、追求诗意的。
②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今中外不乏好诗妙句进入日常生活的范例。
譬如普希金,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更重要的是他确立了俄罗斯语言规范,是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
“比海洋阔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阔大的是人的心灵。
”普希金的这句诗,早已是汉语中的常用语。
美国“黑色幽默”经典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空军飞行员里精神失常的人是不准上天飞行的,但只能由他本人提出申请。
而一个人在面临真正的危险时会担心自身安全,就证明他神志清醒。
这部小说的英文名字“Catch-22”已经进入英语词典,成为常用词汇,象征人处在一种荒谬的两难之中。
中国文学也有不少这种成功融入生活的先例,诸如以“围城”形容婚姻。
鲁迅先生创造的经典也有很多成为生活中的比喻,我们说一个人“阿Q”,指他的精神胜利法人格,说一个人“祥林嫂”,代称絮絮叨叨让人厌烦的倾诉。
古典诗歌这样的例句更是比比皆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常在日常生活和行文中被人引用,极大地丰富了汉语。
③语言从来是发展的,我们也没必要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创新一棍子打死。
佛经翻译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刘半农创造出一个“她”字,将对女性的称谓从伊伊侬侬中解放出来;清末民初大量的翻译词如“化学”“服务”“组织”“政府”等的进入,都促进了汉语变革。
网络语言鲜活、接地气,其中好些词汇很有创意。
“萌”字表达了汉语之前没有的意味,十分生动贴切。
用拼音打字“妹妹”,MM,意外出现一个新词“美眉”,用来指代少女,色彩也不逊色于“豆蔻”。
但一些类似于“逗比”“逼格”等粗鄙语汇,对汉语的破坏却相当严重,我们创新幽默有趣的当代网络语言的时候,不应当忘记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
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美的表达,确实到了一个紧要关口。
面临网络上的巨大挑战,方块字亟待筑起新的长城。
④雅言当然不是“脑残体”“火星文”,不是“愛祢狠殇”这样的文字组合,亦不是绕来绕去的甄嬛体。
在网络时代守护汉语表达的纯正优雅,对过于随意化的网语胡言予以自我修正,是每一个在网上码字的中国人的天职。
(选自《光明日报》)3 .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4 . 第②段中引用屈原、陆游、文天祥等人的诗有什么用意?5 . 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 . 第③段为什么要举“妹妹”的例子?7 . 作者对网络语言、词汇持怎样的态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悠悠故乡情晓风①又是一个月圆之夜。
月光如水,匀匀的,缓缓的,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的,柔柔的,萦绕了我多少乡梦?②那句“月是故乡明”,该是我们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才有的感怀吧?是我们对故乡带有那么一点儿私心的偏爱吧?这句话也将自己说不完道不尽的乡愁全部包含其中了!③故乡,是我们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离别之后又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④儿时的我们,从不去留意时光飞转,任其在童戏间、在喧闹中轻轻滑过,悄悄地溜走。
可是当有一天,我们忽然感觉自己已强壮得如一匹马儿,便开始不再甘于驯服,不甘于寂寞,于是跃跃欲试,踏蹄出征。
于是,我们把浓浓的乡情珍藏心底,告别父母,告别乡亲,告别故土,不管千里万里,也要奔赴他乡。
⑤又在不知不觉中,步履已把光阴远远地甩在身后,多少喜悦,多少忧愁,编织了沧桑岁月;多少欢聚,多少离别,汇聚在人生旅途。
可是,不管我们奔波了多远的行程,辗转了多少个地方,也不管我们与他乡结下了怎样的情感,只要身在他乡,就有一种漂泊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朵流云,漂浮在途中,却又不知归期,不知归处;不管我们或闲暇或忙碌或贫穷或富有,也不管我们那一脉传承的乡音已经改变了多少,只要身在他乡,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总能让你魂牵梦绕,思绪总能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
⑥一次又一次,我将思念叠成一只小小的纸船,企图满载着我的乡愁,穿越茫茫烟雾,绕过绵绵群山,驶入我故乡的河弯,驶入我远去的童年……⑦我仿佛又看见了:绚丽的夕阳,烘托着矮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夏日的和风,梳理着那一望无际的碧绿麦苗;秋夜的深处,传来收割归来的串串牛铃;还有那冬日的火炉,母亲的一把干柴,将本来的穷日子烘烤得热热乎乎。
⑧门前的老槐树下啊,那是乡人劳累一天后傍晚喘歇的地方。
月光透过枝叶,如撒碎银,斑斑驳驳地洒在脸上,印在脊背上。
男人们卷起旱烟,夹在嘴角一边有滋有味地深吸着,一边饱有兴致地说“三国”道“西游”,间或也敞开喉咙唱一段“二人转”,也有的会满怀着期望估摸年景,盘算收成;女人们或做着针线,或哄着孩子,聊起因白天忙碌而没有说完的家长里短。
而我们一帮淘气鬼则穿梭在大人中间,渲染着热闹,有的竟然猴跃枝丫间,揪一把青叶,伴随着嬉笑故意散落进大人的脖颈里,引一句笑骂责怨,换来恶作剧后的满足。
⑨屋后的小菜园啊,那是父母闲暇的园地,从春到秋,总是把它侍弄得郁郁葱葱,鲜鲜润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几个玩伴聚在一起,趁人没留神的空当,偷偷溜进去,潜藏在葱翠茂密之中,专心致志地玩弄欲滴的露珠儿,玩累了,顺手摘一根比自己手指还细嫩的黄瓜,可是刚刚塞进嘴里,又被父母一声严厉的呼唤声吓跑,顷刻间,松软的田垄上便留下一串慌乱的小脚印,交错掩映的绿叶间荡漾起一串稚嫩的笑声。
⑩还有村边那条的小河,清澈的河水“哗哗、哗哗”,如拨动的琴弦,沿着两岸绿草黄花,留下一路悦耳的欢歌,那是故乡永不停息的脉搏;村口那座破旧的磨坊,沉重的碾砣“吱吱、吱吱”,似车轮的呼唤,碾进一年一年的收获,碾出一天一天的温饱,碾进的心酸,碾出生活的欢乐。
⑪身在他乡,心却在故乡。
不知漂泊的路还有多长,而乡愁却早已填满行囊。
⑫此时,故乡是雨,又一次在我的眼眶里湿润了;故乡是风,又一次载走了我的思绪,故乡就如眼前的这轮明月,是我心中永不衰败的风景。
8 . 文章以“悠悠故乡情”为线索,描绘出一幅幅在故乡的童年画卷。
请仿照示例,根据第⑧-⑩段填空。
悠悠故乡情,就是夕阳下矮房升起的袅袅炊烟;悠悠故乡情,就是秋夜里乡亲传来的收割归铃;悠悠故乡情,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故乡情,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故乡情,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文章第④段和第⑤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10 . 这篇散文的语言富有诗意,请参考知识卡片,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不知漂泊的路还有多长,而乡愁却早已填满行囊。
知识卡片所谓“陌生化”,是指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取的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
它采用创造性的处理方式,使日常语言中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化为一种具有新的形态、闲的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给读者以鲜活感、奇特感。
11 . 文章结尾为什么用“雨”“风”“明月”三个意象来写故乡?分别寄托着作者对故乡怎样的情感?写出你的理解。
四、句子默写12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3)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论语》曾子三省自己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
(5)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令仪被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①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
”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注:①市井人:生意人。
②忤物:这里是得罪人的意思。
13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是()A.如其欲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汝素寡悔/素湍绿潭C.得十千足以衣食/一狼得骨止D.卒为良民/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4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15 . 于令仪的做法,有人称赞,也有人批评。
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立场,并结合文段说说理由。
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甲)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