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7题15分)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1分,第6~7题每题2分)1.策之不以其道, 。
(韩愈《马说》)2.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3.崔颢的《黄鹤楼》中通过眼前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的两句诗是: , 。
4.《登幽州台歌》中作者独自登台远望,看到天地苍茫辽阔,愈发显得自己卑微渺小,使作者感到无比孤独无助而伤感落泪的语句是: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我登上山顶,[A]拂去了心头的疲惫,[B]丝丝山风袭来,[C]燥热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①我回首仰望,葱茏草木掩于山间,悬崖峭璧,像是斧劈一样,透着粗犷与危耸。
眺望远方,碧蓝的天空,青翠的山峦,还有不远处的城市,一切景物尽收眼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蕴沁入每个人的心间。
为了体验别处风景,也考虑到同学们的身体状况,我们下山选择了乘后山的索道而行。
后山因为..也别有一番幽静之美。
..无前山的磅礴大气,但是(1)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2)“粗犷”一词中“犷”的读音是“”。
(3)画线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将其中的“”改为“”。
(4)[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 ]与[ ]调换。
(只填序号)(5)语段中①处应该用的标点是 ( )A.;B.,C.。
D.!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道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C.你要是走过淮河,乘着轮渡,轮渡扯着呜呜咽咽的笛声,就有些像这种固定不变的东西。
D.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7.关于重音表达的效果,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知道你注意保护环境,重音为“我”。
(别人不知道)B.我知道你注意保护环境,重音为“知道”。
(有人认为我不知道)C.我知道你注意保护环境,重音为“你”。
(保护环境的还有没有别人我不知道)D.我知道你注意保护环境,重音为“环境”。
(我知道你对环境的态度)第二部分阅读(8~23题45分)(一)古诗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10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本文作者柳宗元是(朝代)文学家。
(1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 )10.第二段突出了潭水怎样的特点?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分)11.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3分)12.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
(每联不少于5字)(2分)上联:下联:(乙)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15题。
(5分)绝句①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①《绝句》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
②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3.“迟日江山丽”中“迟日”意思是。
(1分)14.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2分)15.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二)现代文阅读(25分)(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16分)在河之洲①东过渭河,田堰层叠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曼,让人顿然发生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③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
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
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
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
那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⑤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
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
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
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
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
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
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
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
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各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
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
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
《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
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赏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
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
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有删减) 16.第③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17.文章第⑦段中说“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试从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分)18.文章结尾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单加以概括。
(4分)19.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有何深意?(4分)(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2题。
(9分)水倒流的奥秘①以前,曾听过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如果水倒流,落叶飞回枝头,还有多少爱人到白头;如果水倒流,一切可以从头,还有多少眼泪不再流。
”水能倒流,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不可能的。
然而,最近笔者到新疆哈密去旅游,却亲眼见识了水倒流的奇观,真的是水往高处流,而且存在多处这样的情况。
②这个奇观出现在哈密西山乡喀尔里克山山脚下,距哈密市区50千米。
为验证水往高处流,当时有人曾叠了两只纸船,纸船确实随着水流逆势而上。
③当地村民说,这种现象已存在好几年了。
发生水倒流的地段在一个小山坡上,山坡总长度在60~70米,小山坡的垂直高度在3~5米。
这个小山坡上的水渠比较富有特点,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个弯,而且它拐弯的地方都比前一个弯要高,拐弯处的水流明显减慢。
④有专家推测,水之所以能从低处向高处流,原因是某一段的水源头较高,导致水的推动力较大,即使某段高低分明,水流也会像海水发生潮汐现象一样逆势而上。
⑤前两年,有人在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梁化林场的山路上,也发现过水倒流的现象。
那里距惠州市区也是50千米。
明明是上坡路段,但当在坡底停车挂空挡时,车子会自动溜上坡去,而且车子越重,车子上坡的速度会越快。
⑥那里的地名叫沙弗岗,在一段约200多米的一个V形路面上,有心人用油漆在上面写了“怪坡”两字。
⑦“怪坡”两字的“怪”字在下,“坡”字在上,有人拿一瓶水往“怪”字倒去,不一会儿水便向“坡”字流去。
有人解释说,这是错觉现象,是特殊地势造成的。
据说..曾有聪明之人,拿了广口玻璃器皿装上水进行试验,却看到器皿的水平线是下坡端高、上坡端低。
这就用事实说明,斜坡貌似上坡,实为下坡,乃眼睛的错觉造成的。
⑧但还是有不少人强烈反对这种“错觉说”。
他们对这些现象进行独辟蹊径的解释——这些特殊地段的特殊现象是该地段重力反位倒转特性使然。
原因是此地周围有强磁矿场,发生了重力高低位置的奇异倒转现象,这是水能倒流的真正谜底。
⑨不过,这种解释需要科学试验来证实,例如,证明当地确实有强磁矿场。
(选自《百科知识》) 20.第③段中“发生水倒流的地段在一个小山坡上,山坡总长度在60~70米,小山坡的垂直高度在3~5米。
”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2分)21.文中水倒流的奥秘有哪些解释?请简要概括。
(3分)22.第⑦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三)名著阅读(5分)2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的男人。
他们夸赞外祖母讲得好,要求:“再讲一个,老太太!”还说,“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餐桌上,他们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不过,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因为船上有一个人,禁止所有的人吃水果,他看见了会毫不犹豫地夺过水果来给你扔到河里去的。
这个人穿的衣服有点像警察的制服,上面钉着铜扣子,整天像喝得醉乎乎的,人们都躲着他。
(1)上面文字选自,“我”是指。
(1分)(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母讲故事非常精彩?(3分)(3)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怎样的生活态度?(1分)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与写作(24—25题60分)(一)综合性学习(10分)24.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