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模拟卷(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
(第1~5题每句1分。
第6题每小题1分,第7题2分;书写1分)1.________________,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莺歌燕舞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时间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生命则是河上的一叶小舟。
②在这条河里,生命之舟必然要穿峡谷过险滩。
③顺流而下,自由徜徉,生命就造就了一曲春江花月K(; ,)逆流而上,________(坚忍坚持)执著,生命将奏响英雄的乐章。
④让时间的每一滴水滋润生命,让时间的每朵浪花映照生命,让时间之流承载生命,你会发现生命将更加精彩。
(1)给第③句“K”处选择恰当的标点。
(2)给第③句画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3)文段中有一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4)仿照第①句句式,写一句话。
7.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
请你结合《水浒传》或《西游记》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我选: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10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本文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_ 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 (人名)。
(1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援.疑质理( ) (2)礼愈至.( )(3)持汤沃灌..( ) (4)同舍生皆被.绮绣( )10.从作者的成长中我们不难看出,除勤奋刻苦外,他还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你把体会最深的两点写在下面。
(2分)11.选文部分写了作者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
(2分)12.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肖像描写,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任座④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⑤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⑥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 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
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在今河北北部,先后为魏国和赵国所灭。
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④任座:人名,与下文中的“翟璜”都是魏国的大臣。
⑤趋:指快走。
这里是任座见文侯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⑥向者:先前,刚才。
13.“君仁则臣直”中的“直”意思是____________。
(1分)14.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5.任座和翟璜各自表现出什么特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光头胡哥陆宗成光头胡哥走进教室时,我们的眼睛亮了——确切地说,是被他颈上那颗亮晃晃的硕大的灯泡照亮的;我们的嘴张着——仿佛里面塞进了一个小灯泡。
我叫胡建伟,华东师大毕业,教语文,任咱班班主任,上课同学们叫我老师,下课可叫我胡哥。
胡老师一张口声如洪钟,论调更是惊世骇俗。
上课叫老师,下课叫胡哥?我们的眼睛更亮了,我们的嘴更圆了。
有的女生尖叫起来,有的男生鼓起掌来。
我们这个班,声名显赫,不是因为成绩好,而是因为纪律差,盛产活跃分子。
这当然不是我们的错,要怪也只能怪学校,搞什么实验班,搞什么三六九等归类,这不是明摆着的排挤差生,伤差生的自尊吗?三个差生一台戏,难道你还指望我们头悬梁锥刺股为母校争光吗?没门。
高一两个学期,我们班就走马灯似的换了三个班主任。
第一任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男教师,雄心勃勃,妄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结果折戟沉沙,饮恨而归。
第二任班主任是位中年妇女,和蔼可亲,试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结果涛声依旧,无功而返。
第三任班主任是位马列太太,意欲铁腕加高压,收拾旧山河,结果怨声载道,鬼哭狼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现在,胡哥说上课。
我们吃了一惊:怎么不约法三章?怎么不演讲自己的苦难史或辉煌史?转身,挽袖,板书:《诗经》三首。
几个遒劲有力、龙飞凤舞的粉笔字雄赳赳地霸在黑板上,牢牢地拴住了我们的目光。
我鬼使神差般放下了高高跷着的二郎腿——这个胡哥看来有两下子。
“诗经,穿越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故事,三百心情,在风起处高唱与低吟,大雅与小雅前呼后应,三颂声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
淘过时光的细沙,涤尽尘埃,穿过蒹葭,袅袅娜娜地走来。
诗经中的女子,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着,或活泼顽皮……”古老的诗经,美丽的诗经,在胡哥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复活了。
什么叫如沐春风,什么叫五体投地,什么叫心向往之,我想,我们听课的感觉就是吧。
这个胡哥,真牛。
他的课我们认了,不由自主地。
此后,语文课纪律出奇的好,好得我们这些顽劣的男生都有点不好意思。
在我们看来,一堂课没人睡觉,没人瞅窗外,没人跷二郎腿,没人绞尽脑汁抬杠,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胡哥,不简单。
一天中午,他悠然走进教室,见几个同学在大呼小叫地打“拖拉机”,输者钻桌子,于是要求加入。
一同学说,别跟他们打,老师,他们几个是牌精,你必输无疑的。
一同学说,不行的,老师,如果你输了,我们怎么好意思让你钻桌子呢?胡哥淡然,不打怎么知道输赢呢?来,我们改改比赛规则,三打二胜,我连续100分坐庄,如果我输了,钻班上所有的桌子,如果我赢了,你们从此不在教室打牌,如何?几个同学兴奋地说,好。
看老师钻桌子那感觉自然好,那可是前无古人的啊!结果,一场厮杀,胡哥3∶0胜出,那几个同学从此谈“拖拉机”色变。
元旦将至,我们联名申请举行元旦晚会。
胡哥说,晚会可以举行,但必须每个人准备一个节目,否则拉倒。
我们每个人都憋着气,筹备,排练,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博得周郎(其实是胡郎)一顾;二是技压群芳,惟我独尊。
晚会很是热烈,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我们这群活跃分子可谓将激情和才智发挥到了极致。
有些同学的手拍红了,有些同学的嗓子喊哑了。
最后一个出场的当然是胡哥。
这个伟大的“拖拉机”手是否押得住阵脚,大家拭目以待。
说真的,我有点替他担心,“拖拉机”打得好,并不意味着他就拥有多少艺术细胞。
胡哥并不怯场,一袭白衣,一把红吉他,古典味十足。
款款登场,掌声四起;五指轻扬,清音四荡。
大家如痴如醉,不,是呆若木鸡,全忘了鼓掌。
好你个胡哥,十足一个风流才子。
班上体育特长生很多,有时候教室免不了成为练兵的场所,墙壁上免不了落些球印。
一次,上语文课,胡哥指着一个球印说,有些同学是不是想通过它来证明自己的球技或者精力呢?这节课我们到操场练练,打球的人,回来写篇《打球记》;看球的人,回来写篇《观球记》。
大家异口同声:好,好。
体育委员站起来说,那你给我们当裁判吧。
胡哥说,不,我上。
胡哥夹在众多高大的队员间,一点也不起眼,但是他前盘后带,左冲右突,既像灵活的猴子,又像勇猛的豹子,很快成为观众注目的焦点。
他恰到好处的传球以及精准的投球,不时激起阵阵掌声。
毫无疑问,他成了场上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人物。
从此,班上再没有出现过在教室玩球的现象,墙上的球印也销声匿迹了。
那些体育生一有空就跑到操场去练球,他们羞愧得很——堂堂体育生的风头竟被一个文弱书生抢走了,这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而我们这些文艺活跃分子,也不好意思再在教室声嘶力竭地吊嗓子或者旁若无人地哼歌了。
有一同学在学校阅览室的一本杂志上偶然看到一篇署名胡建伟的文章,马上将杂志借出,兴冲冲跑去问胡哥,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胡哥云淡风轻,是的,豆腐块文章,没有任何分量的。
那同学把那篇文章复印下来,贴在班里的学习园地上。
大家见了,啧啧称奇。
此后,大家就多了份心眼,一旦在报刊上发现胡哥的文章,就照例复印,一一贴在学习园地上。
一学期下来竟满了。
胡哥上作文课,从不讲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呼应,怎样遣词造句,他只讲感受——阅读美文的感受,自己创作的感受。
有时候,他什么都不讲,他只是抱来自己多年珍藏的报刊,叫同学挑着看,然后要求大家天马行空地写一篇读后感。
怪了,平时我们这些听讲评就打瞌睡写作文就头疼的,一到他的作文课居然觉得有话可写了——有时甚至还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两个学期下来,我们居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写作,学习园地上也不再是胡哥一统天下,我们也攻占了一些阵脚。
胡哥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有时突然摇头晃脑地来一句:孺子可教乎?孺子可教也!说真的,我们好像找回了点自信和班级荣誉感。
谁再说我们破罐子破摔,谁再说我们班是差班、烂班,我们肯定会跟他急,胡哥也会跟他急。
胡哥的口头禅是,挺起胸膛做人,俯下身子做事。
他的宣言是,我的班上没有一个差生。
确实,我们没有给胡哥丢脸。
我们班连续四个学期被评为“先进班级”。
高考时,我们班58人中有42人考上了大学,其中语文平均分全校第一。
这对一个县级中学的慢班来说,不能不说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