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
• M=B·m • 其中,M—货币供给 • B—基础货币 • m—货币乘数 • 货币乘数m=M/B
对于货币供给的不同度量,都相应有一个 货币乘数。
M3 M2 M1 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量
基础货币 × 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在货币乘数一定时,若基础货币增加, 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扩张;而若基础货 币减少,则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缩减。 由于基础货币能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 因此,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货币 当局即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控制整个 货币供给量。 返回
• 若银行准备率由20%降为16%,新增货币 1000万元将扩大为6250万元,其中5250 万元靠信用创造的货币。反之,若银行 准备率由20%升为25%,新增货币将扩大 为4000万元,其中3000万元为靠信用创 造的货币。
•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新增存款,因为尽管 中央银行不增发货币(如硬币、纸币), 只要新增存款是最初存款即来自要素收 入的存款,而不是派生存款(如上例B银 行的存款),那末,它就会通过银行信 用扩大为许多倍。实际上,上例中的新 增货币1000万元对A银行来说就是一种最 初存款,只是与来自要素收入的存款有 所区别罢了。
• 但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 要有如下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 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 政策(其中以公开市场业务为最主要)。
央行直接发行通货对基础货币的 影响
• 央行直接发行通货,会引起基础货币等 量增加。
央行变动黄金、外汇储备对基础 货币的影响
• 美联储购买购买日元等外汇→ 外汇出售 者支票帐户金额↑→ 银行在美联储准备金 ↑→ 基础货币↑
• • 式中,M1为货币存量,B为基础货币,rd为 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t为定期存款的法 定准备率,t为定期存款比率,e为超额准备 金比率,k为通货比率。
补充资料:其他的货币乘数公式 (一)乔顿货币乘数模型
M1 = B⋅
1+k rd+rt⋅t+e+k
• (二)乔顿货币乘数模型的扩展与修正 • 1.将货币定义扩展为M2的乔顿模型 • 2.取消定期存款之法定准备金要求的乔顿 模型
A银行
甲鞋厂
乙橡胶厂
B银行
得到 10000元
贷款 8000 元
购买 材料
转帐 贷款 6400元
继续 贷放 出去
C银行
丙工厂的 供应商
丙工厂
(二)存款货币多倍扩张的基本过程
• 甲银行接受其客户存入的10000元现金,其资产负 债表变化如下: • 甲银行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资
准备金 贷款 总额
产
+2000 +8000 +10000 存款 总额
回顾:商业银行的职能
• 1,信用中介职能 • 2,支付中介职能 • 3,信用创造职能,这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 金融机构最显著的特征。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 的基础上发放贷款,在支票的流通和转让结帐 基础上,贷款可以转化为存款,在存款不提取 的情况下,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 后,整个银行体系可以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 派生存款,这就是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 • 4,创造金融工具的职能 • 5,金础货币的影响
• 商业银行从美联储要求贴现和放款↑→ 银 行在美联储准备金↑→ 基础货币↑
央行的债券投资组合对基础货币 的影响
• 以美联储为例, 美联储购买债券→ 债券出售者支票帐户金 额↑→ 银行在美联储准备金↑→ 基础货币 ↑ • 可见,如果美联储认为基础货币数量偏 小,则应购买债券,反之则出售债券。
R + Cp
• 可以把R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 即R=Rr+Re • 那么
DDO + Cp m1 = Rr + Re + Cp
• 可以把上述公式定义 如下: • Rr=rr(DDO) Rr • Re=re(DDO) rr = DDO • 因此
Re re = DDO
• 再将现金比率——公众所持现金与活期存款 的比率定义为k,那么
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 货币供给成正比。 • 返回
(二)基础货币的概念和决定 因素
也叫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从来源来看,它是指中 央银行的负债,即由中央银行投放并为中央银行 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从运用来看,包括 银行准备金(银行持有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 款)和非银行公众持有的货币。 B=R+Cp=Fb+Cb+Cp 其中,B—基础货币 R—银行准备金,包括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和银行持有的现钞和硬币。 Cp—非银行公众持有的现钞和硬币。
银行准备金
• 为了保证银行系统的稳定,政府规定商 品银行必须保持一定的库存现金,这叫 做银行准备金。准备金和存款总额之比 被称为银行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是商业 银行的最低准备率。为了应付日常提款 和存款,银行往往保留更多的现款(准 超额准 备金 备金)。
货币创造或存款创造
• 在银行信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银行间 的存贷款活动可以使新增货币扩大许多 倍。比如中央银行增发10000元货币,法 定准备率为20%,那末,A银行得到 10000元存款后留下准备金2000元,贷出 8000元。人们又将这8000元存入B银行, B银行留下准备金1600元后再贷出6400元。 这一存贷过程不断继续下去,可以创造 40000元货币,这叫做货币创造或存款创 造。
基础货币的概念
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
• 在西方各国都是根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列 出基础货币的方程式,并以此考察决定基础货 币量大小及其变动趋势。以美国为例,基础货 币方程式为: 基础货币=纸币(联邦储备券)+商业银行准 备金 存款+(黄金券+特别提款权及外汇-外 国存款)+(政府证券-财政部存款)+中央 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贴现与承兑+(其他 资产-资本资产及其他负债)。
负
债
+10000 +10000
• 甲银行贷出8000元,借款者将这笔款项支付乙银 行客户并全部存入乙银行。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变化如下: • 乙银行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资
准备金 贷款 总额
产
+1600 +6400 +8000 存款 总额
负
债
+8000 +8000
• 乙银行贷款6400元,借款人用于支付给丙银行的客户,从 而使丙银行也取得存款6400元。丙银行也同样按照中央银 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20%,提取准备金1280 元,并将余下的5120元用于贷放。这样,丙银行的资产负 债表的变化如下: • 丙银行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Cp k= DDO
1+ k m1 = rr + re + k
• 由上述货币乘数公式可以看出,货币乘数 由现金比率k、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r和超 额准备金率re决定。假定k由公众决定, rr由 中央银行决定, re由商业银行决定,因此我 们可以看到货币供给不仅受到中央银行的 影响,而且受到公众和商业银行的影响。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
• 由乔顿的货币乘数模型可知,货币乘数 的决定因素共有5个,它们分别是活期存 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d)、定期存款 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t)、定期存款比率 (t)、超额准备金比率(e)及通货比率 (k)。这些决定因素本身又分别受多种 因素的影响,它们对货币乘数,从而对 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则更是纷繁复杂的。
资
准备金 贷款 总额
产
+1280 +5120 +6400 存款 总额
负
债
+6400 +6400
最简单的货币创造倍数形式
• 靠信用创造货币的过程及其结果可以用代数式 表示。若设新增货币为R,法定准备率为r,新 增货币R及靠信用创造的货币总额为D,则: D=R+R(1-r)+R(1-r)(1-r)+…… D=R/r D表示存款总额,R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金,r表示中央银行所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 率。 • 1/r即货币创造倍数,是银行准备率的倒数,表 示在银行连续不断的存贷款过程中新增货币扩 大的倍数。
货币供给
一、货币的构成及信用创造
•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常见的货币计算公式是: M1= 流通中的货币+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 M3=M2+储蓄存款。 不过,在讨论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决定机制时, 一般把M1当作货币。
• 在讨论短期均衡收入决定机制时,一般 仅考察货币市场的供需关系,不考察资 本市场的供需关系。 • 在讨论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决定机制时, 一般把它当作外生变量看待。 为什么?
存款派生的制约因素
• 法定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 存款总额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总额
• 超额准备金
• 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存款总额 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 存款总额
• 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存款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金, 存款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金,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 出现现金漏损。 统,出现现金漏损。提取现金与存款总额之比就是提 现率。 现率。
• 考虑这些因素后,存款扩张倍数就是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提现 率之和的倒数。 • 思考: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 超额准备金率为5%,提现率为5%,当 甲银行获得1000万元的原始存款后,各 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会是多少?存款扩张 倍数是多少?
二、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
(一)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框 架
• 可以依此类推,当中央银行的资产增加 时,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
(三)货币乘数的概念和决定 因素
货币乘数的概念
•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 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 系的一种系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 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