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2012.07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胡建成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摘要: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企业都无法保证工程是施工质量。

因此,建筑工程企业为了能够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必须要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所以,本文就针对建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现状及方法做出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控制措施1引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我国工程建设基本方针之一,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灵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企业在建筑行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

但在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事故不断发生,房屋裂缝、屋面坍塌、桥梁和塔架断裂、堤坝溃垮等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所以,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建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的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建筑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就在于施工阶段施工质量的控制,因为建筑工程实体的最终形成于施工阶段,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工程使用价值和工程质量的实现与形成阶段。

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的大号形式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建筑产业的产值每年持续、快速稳步的增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但是,我国建筑工程中仍然存在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

工程质量事故和纠纷的比率比较高,具体存在的问题有如下:(1)仅仅注重质量验收,而忽视了质量控制。

如质量管理控制工序不严格,验收不及时,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2)在现实中,资质等级低的施工单位“挂靠"资质等级较高的施工单位来承接工程的现象屡见不鲜。

但这明显违反了国家的规定,“挂靠”“单位因为管理体系不完善,且施工管理水平不高,不仅大大降低了效率,还不能保证施工质量,导致施工质量不佳。

(3)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质量责任有形无实,不仅质量责任未落实到位,而且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质量管理疏忽,并非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来执行。

3建筑工程质量理论与研究内容3.1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1)质量波动性较大:由于建筑生产的单件性、流动性,建筑工程项目不像其他产业那样,在固定的生产流水线上,对于建筑工程的项目而言,在质量要求、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等完全一致的项目比较少,往往每个工程都有其特定的要求、条件,不存在批量性,工程质量的控制难度较大,质量的波动性自然就较大。

因此它具有受影响因素多的特点。

(2)影响因素众多:建筑工程项目决策、设计、材料、机械、环境、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技术措施、人员素质、工期、工程造价等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3)具有隐蔽性: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工序较多,隐蔽工程多,中间产品多,而隐蔽性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若不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虽然表面没有问题,但内在的质量问题很难发现,若不及时处理,则会留下很多隐患。

(4)最终检验的局限性:建筑工程质量在最终检验时,即便是存在问题,但由于不能作破坏性试验,因此,不能发现内在的、隐蔽的问题。

如混凝土可能已经失去了强度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很难通过肉眼判断出来的。

(5)评价方法的特殊性: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和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

(6)质量与安全一体化:质量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安全性,对于工程质量来说,二者为一体,因此,质量安全必须在工程质量中得到贯彻落实。

3.1.1建筑工程质量的构成建设工程质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适用性:平面和空间布置的合理性等;(2)耐久性:主体结构和工程部件的使用寿命;(3)安全性: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还有抗震、防火等性能;(4)可靠性:可维修性和可靠性;(5)经济性:质量成本和效益;(6)协调性:与环境的协调性;3.2研究内容本文从建筑工程监管的角度,研究进行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并将工程质量管理理论用于工程实践,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实现研究的目的。

同时,将质量管理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主要表现在:(1)在系统,环境和影响因素等不确定因素下,项目施工的更显其复杂性。

这不仅容易造成纰漏,严重会造成控制失误;(2)过程和工序复杂繁多,且相互交叉,与理论上全过程控制规划有一点的差距;(3)少数指标难以测量或难以量化,这就为控制盒控制效果的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4)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存在一系列如资金拖欠、费用过低等问题,由于监理的妥协和退让,会严重影响质量控制效果。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方法4.1系统控制方法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观点,分析建设项目,总结如下:建设项目是一个规模宏大、因素众多、新兴技术、结构复杂、目标多元化、功能综合、地位重要的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其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由简单的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操作转变为依靠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

质量控制是指在力求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的过程中,为满足工程建设项目总体质量要求所开展的有关的监督管理活动。

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系统的所有特征。

实施质量控制首先要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2基于目标控制理论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由于诸多的因素影响着工程质量,既有国家现行的政策、法规、体制方面的问题,又有实施全过程中的保证质量的思想体系,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所谓控制就是指“制约一个系统的行动,用最少的信息,实现最优的调控,使之适应于环境的变化,以取得最大的预期效果"。

其控制方法包括:(1)宏观控制:a.质量的有效控制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必须与建筑市场运行的正常化相结合。

b.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质量的监督与管理c.保证合同条款的有效执行d.加速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的转化(2)微观控制:a.把握好质量目标与其它控制目标的关系b.监理工作要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c.重视信息的现代化管理d.注意合同对质量控制管理的作用e.重视监理协调的作用5展望(下转第218页)312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2012.072.4.2完善并细化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使质量管理覆盖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办法必须要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而制定,要确保质量管理办法在工程全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2.4.3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目标得以贯彻,质量控制得以实施,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取得的积极效果通过对建筑工程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有效促进了建筑工程按期完成各项指标。

从实际取得的效果来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主要取得了以下积极效果:3.1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促进了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得到了有效开展,直接带动了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这算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带来的最直接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要积极推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

3.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现了质量管控目标通过开展质量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管控目标得以实现,这算是质量控制带给建筑工程又一积极促进作用。

因此,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质量控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控目标的实现促进作用明显。

3.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有效构建了质量体系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于质量体系的构建,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被当做一件大事来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促进了质量体系建设,使质量体系日趋完善。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介绍,我们了解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通过对具体措施的分析,使我们找到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对以后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

(上接第213页)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质量控制理论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实践方面还很欠缺。

由于缺乏应用方面的研究,加上经济市场不景气、资金缺乏等方面的原因,在建设过程中,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经验,这导致狠毒潜在问题的出现。

如质量低劣、安全隐患、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

本文作者希望人们的质量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加大对质量控制理论在实践方面的的投入,逐渐习惯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建设项目质量控制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

(上接第215页)及时完成地下室顶板上一层商业店面的覆土,调整地下室顶板的绿化景观设计,使地下室中庭上浮量最大处的覆土厚度与其上景观的折算覆土厚度之和最低达到600mm ,覆土采用粘土,并分层夯实,验算顶板结构仍能满足设计要求。

(2)在地下室中庭范围,采用底板下注浆置换底板下空隙中的自由水,从而形成不透水的加固层与下卧弱透水层连成一体,阻止自由水进入板下,以达到消除或减小浮力的目的。

注浆孔采用4米间距,选用耐水植筋胶植入注浆管,为降低造价,采用水泥和粉煤灰双液注浆。

按平面布置中心位置先注浆,再向四周扩散,注浆时沿中心孔位四周辐射注浆,在计划下一注浆孔内,可不插实心钢棒和螺盖,便于冒浆证实浆液的充满度。

注浆完成后,在注浆孔中插入1根18圆螺纹钢筋,以加强加固体与地下室底板间的拉结。

最后,在建筑物进行了以上两项处理后,对受损的部位进行修复。

对由于上浮引起的结构构件的裂缝,采用压力灌入环氧树脂的方式;对于填充墙的裂缝,则采取拆除重新砌筑;对打孔位置的防水问题,在注浆后清除上部400mm 的孔内浆液,并在孔壁上涂刷界面剂,在孔深的中部放遇水膨胀橡胶圈,然后灌入掺微量膨胀剂的高强度细石混凝土,使其与底板可靠结合。

按上述措施处理后,经过2年多的检验,地下室没有再次发生上浮,证明采取的处理措施是有效的。

5结语(1)地下室覆土厚度及重度对地下室的抗浮十分重要,往往是控制地下室上浮与否的直接因素,施工中应严格按有关规范执行,并加强施工中建筑物的沉降观察。

(2)设计计算时应合理选定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

地下水位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地下水位的历史变化,还应根据城市排水设施和能力对地下水位的变化作出预测,不能简单的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地下水位,避免水浮力计算所取水位与实际不一致,计算偏小造成抗浮能力不足。

(3)正常情况下不宜在单层地下室范围采用管桩作为抗拔桩,如果使用应对管桩的连接节点进行抗拔验算。

(4)设计图纸应对施工时抗浮措施及施工限制条件作出明确要求。

当地下室施工未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而经历雨季时,施工单位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等办法,以达到施工阶段抗浮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