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展开放样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第二节 展开放样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第二节展开放样的基本要求与方法1.展开三原则展开三原则是展开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 准确精确原则:这里指的是展开方法正确,展开计算准确,求实长精确,展开图作图精确,样板制作精确。

考虑到以后的排料套料、切割下料还可能存在误差,放样工序的精确度要求更高,一般误差≤0.25㎜。

2) 工艺可行原则:放样必须熟悉工艺,工艺上必须通得过才行。

也就是说,大样画得出来还要做的出来,而且要容易做,做起来方便,不能给后续制造添麻烦;中心线、弯曲线、组装线预留线等以后工序所需的都要在样板上标明。

3) 经济实用原则:对一个具体的生产单位而言,理论上正确的并不一定是可操作的,先进的并不一定是可行的,最终的方案一定要根据现有的技术要求、工艺因素、设备条件、外协能力、生产成本、工时工期、人员素质、经费限制等等情况综合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找到经济可行,简便快捷、切合实际的经济实用方案,绝不能超现实,脱离现有工艺系统的制造能力。

2.展开三处理展开三处理是实际放样前的技术处理,它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作图、分析、计算来确定展开时的关键参数,用以保证制造精度。

1) 板厚处理上面所说的空间曲面是纯数学概念的,没有厚度,但实际中的这种面只存在于有三度尺寸的板面上。

是板料就会有厚度,只不过是厚度有厚有薄而已。

板料成形加工时,板材的厚度对放样有没有影响?答案是肯定的,不可能没有影响;板材的厚度越大,影响越大,而且随着加工工艺的不同,影响也不同。

下面先看两个例子。

⑴我们把L×b×δ的一块钢条弯曲成曲率为R的圆弧条时,发现上面(弧内侧)的长度变短了,下面(弧外侧)的长度变长了。

根据连续原理,其中间一定存在一个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的层面。

这个层面我们叫它中性层。

那么,这个中性层的位置在哪里呢?实践证明,中性层的位置跟加工的工艺和弯曲的程度有关。

如采用一般的弯曲工艺,当R>8δ时,中性层的位置在板料的中间。

这一客观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设计了这样一个圆弧条要我们加工,加工前的展开料长应该按中径上的对应弧段计算。

显然,该圆弧条的展开长度是L。

如此类推,倘要用厚度为δ钢板卷制一个圆筒,其展开长度应按中径计算,即L=πφ。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因为按中径展开,更准确一点,按中性层展开就是我们钣厚处理的基本原则。

请注意,图2-2-1中没有给出尺寸数值的单位。

未标单位不是没有单位,而是采用默认单位。

机械制造行业默认的单位是毫米。

图中长度314没有标明单位,按默认值,其单位就是毫米。

以后均应如此,恕不重述。

设计图上往往给出的是外径(φw)或者是内径(φn),展开时要换算出中径(φ)。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φ=φw-δ=φn+δ中性层位置,可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R0=R+X0δ式中X0按下表取值:表2-1 中性层位移系数经验值(表中,中性层距里边的距离为X0δ,板厚为δ,X0=中性层位移系数)R/δ0.1 0.25 0.5 1.0 1.5 2.0 3.0 4.0 >4 X0 0.28 0.32 0.37 0.42 0.44 0.455 0.47 0.475 0.5⑴再看图2-2-2,我们来讨论厚度对弯头装配间隙、角度和弯曲半径的影响。

已知:直径φ管口角度α管壁厚度δ弯曲半径 R图2-2-2 厚度对弯头装配的影响一般板料切割时切口垂直于板面。

由于厚度的存在,成形后板的内外表面端线不在同一平面,直接影响按端头装配时的接口间隙、角度和弯曲半径。

图中,内半圈管外皮相接、外半圈管里皮相接。

此时中间形成空隙,其大小H=2δsin(α/2)。

同时由于中径处存在偏离,不能直接在立面图中原定位置相接,造成弯曲半径增大。

为了避免或减少板厚对弯头装配的影响,在弯头展开时,应先作接口的位置和坡口设计,然后再据此展开放样。

图2-2-2a中的做法,就是按内半圈外皮相接、外半圈里皮相接,分别调整内、外半圈的半节角度来保证尺寸、形状、位置方面的精度要求。

这种处理办法叫角度调整法。

而图2-2-2b中的做法是以中径斜面为准(斜角为α/2),内外倒坡口来形成正确的接口形状的(一般应用于厚板),这种处理办法叫坡口调整法;至于图2-2-2c中的做法则是以中径斜面为准(斜角为α/2),将内半圈外皮处、外半圈板里皮处用锤子锤平或用切割器修平来达到目的的(一般应用于2~6mm薄板),这种处理办法叫管口修平法。

图2-2-2a 角度调整法图2-2-2b 坡口调整法图2-2-2c 管口修平法2) 接口处理⑴接缝位置单体接缝位置安排或者是组合件接口的处理看起来无足轻重,实际上是很有讲究的。

放样时通常要考虑的因素有:①要便于加工组装;②要避免应力集中;③要便于维修;④要保证强度,提高刚度;⑤要使应力分布对称,减少焊接变形等。

一般设计图不给出接缝位置。

放样实践中,全靠放样工根据上述原则灵活处理。

由这点区区小事,可以看出,光懂点几何作图,不懂工艺,不懂规范,不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不经过必须的放样训练,是不可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的。

⑵管口位置管口位置和接头方式一般由设计决定。

针对这些要求,展开时要具体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一般的原则是,一要遵循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既要满足设计要求,也要考虑是否合理;二要考虑采用的工艺和工序,分辨哪些线是展开时画的还是成形后画的;三要结合现场,综合处理,分辨哪些线是展开时画的还是现场安装时再画的。

⑶连接方式是对接还是搭接?是平接还是角接?是接于外表面还是插入内部?是焊接还是铆接?是普通接口还是加强接头?这些都是必须了解清楚的,因为连接方式不同,展开时的处理就不同。

一旦遇上了对钣金工艺不很专业的设计人员所设计的接头和连接方式,展开时的处理就更显得重要了,因为对一个好的冷作钣金工,他不但要会按图施工,而且一旦遇上按图不宜甚至不能施工时,要拿得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方案来。

⑷坡口方式为了焊透,厚板焊接需要开坡口。

坡口的方式主要跟板厚和焊缝位置有关。

设计蓝图即便规定了坡口的形状样式,放样时还是应该画出1:1的接口详图,以便验证设计的接头方式是否合理,或者是设计没有指明时决定合理的接头方式。

2) 余量处理余量处理俗称“加边”,就是在放出的展开图某些边沿加宽一定的“多余”边量。

这些必要的余量因预留的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如搭接余量、翻边余量、包边余量、咬口余量、加工余量等等。

余量处理的问题在“量”上,到底余多少?留大了增加加工工作量,留少了下道工序没办法加工。

留是常识,留得合适是水平。

这个量,有时图纸上有标注,更多的时候要放样者自己把握。

如何把握?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一定是一个计算问题,有时更多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去“试”,试出一个结果来,往往更靠得住。

举一个例子。

咬口是薄板常用的连接方式,且如今咬口大多用辘骨机成形。

咬口余量怎么取?它跟机器的性能、调整的状况、板料的长短、操作的方法等,都有关系。

因此,余量数据的取得,应该先粗算下料,上机成形,然后测量比较、修正定尺。

3. 展开三方法1) 几何法展开几何法展开,准确一点,应叫几何作图法展开。

展开过程中,求实长和画展开图都是用几何作图的方式来完成的。

几何法展开又可细分为许多实用方法,常用的有三种:⑴放射线法。

这种方法在换面逼近时使用的面元是三角形,但这些三角形共一顶点,常用在锥面的展开中。

放射线法的一般步骤是:①针对某曲面的结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将该曲面划分为N个共一顶点、彼此相连的三角形微面元;②对每个三角形微面元,都用其三顶点组成的平面三角形逐个替代,即用N个三角形替代整个曲面,其替代误差随着N的增加而减小;③在同一平面上按同样的结构和连接规则组合画出这些呈放射状分布的三角形组,从而得到模拟曲面的近似展开图形;④N根据误差大小、加工工艺和材料性质等因素通过实践选择;⑵平行线法。

这种方法在换面逼近时使用的面元是梯形,常用在柱面的展开中。

平行线法的一般步骤是:①针对某曲面的结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将该曲面划分为N个彼此相连的梯形微面元;②对每个梯形微面元,都用其四顶点组成的平面梯形逐个替代,即用N个梯形替代整个曲面,其替代误差随着N的增加而减小;③在同一平面上按同样的结构和连接规则组合画出这些梯形,于是得到模拟曲面的近似展开图形;④N根据误差大小、加工工艺和材料性质等因素通过实践选择;⑶三角形法。

这种方法在换面逼近时使用的面元是三角形,可用于柱面、锥面等各种曲面的展开,应用广,准确度高;放射线法、平行线法适用的,三角形法,只是作图手续多一些,工作量相对大一些。

三角形法的一般步骤是:①针对某曲面的结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将该曲面划分为N个彼此相连的三角微面元;②对每个三角微面元,都用其三顶点组成的平面三角形予以替代,即用N个三角形替代整个曲面,其替代误差随着N的增加而减小;③在同一平面上按同样的结构和连接规则组合画出这些三角形,于是得到曲面的近似展开图形;④N根据误差大小、加工工艺和材料性质等因素通过实践选择;关于这些方法,我们将通过以后的实例来促进大家的了解。

1) 计算法展开计算法展开,顾名思义,要通过计算。

其实在展开过程中,它只是用计算的方法求实长,画展开图还是用几何作图。

怎么计算?如何弄清楚展开曲线两坐标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般钣金制品的曲面是由基本曲面组成的,而基本曲面在立体解析几何中都确切地给出了解析式。

由这些联立方程组可以求出空间相贯线的联立方程组,进而求得选定面上的相贯线方程和实长方程,于是展开曲线上预设各点的坐标就能一一计算出来。

这种通过解析方程来进行展开计算的方法也叫解析法展开。

它当然归属于计算法,限于篇幅,此处就不多讲了。

展开实践中还有一种表格法,亦称查表法,即按项目、参数事先计算好数据,列成表格,使用时查表取数求得实长,再去画展开图。

这种方法不过是计算法的演化,无须分列。

2) 计算机辅助展开计算机在钣金设计制造中的应用之一即是计算机辅助展开和计算机辅助切割,在数控切割机上,二者甚至可以同时完成。

计算机辅助展开的应用软件不少,多以薄钣件设计为主,兼有展开功能;方法上则分参数建模和特征造型两大类;应用中各有特色,尤其是电子电气的薄壳箱体制作,精彩到美仑美奂的地步。

对于大型纲结构、厚板制件,计算机辅助展开仍然走的是传统展开的路子,计算展开图中的各项数据,展开画图。

其中,在电脑上用几何法展开,快捷精确,数据一点就来,效果很好。

显然,在今后的钣金制造中,CAD、CAE、CAM、CAPP将大行于世,因为它们不仅是完美的助手,而且是创新的平台。

但它仍在发展之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如数控激光切割,切割头的角度还不能数控;切割头活动的范围有限;机位固定,不适于流动作业;它的价格不菲,尚未普及等等。

正是上述原因,我们这次展开放样训练,选择的是比较直观的传统几何法模式。

4. 常用三样板1) 样板的应用与分类为了避免损伤钢板,我们一般不在钢板上直接放样,而是通过放样,制作样板,再靠准样板去钢板上画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