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四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估报告

2015年四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估报告

2015年四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估报告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 38号)、师卫发[2011]37号文《关于做好兵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及《***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规定》的要求,药剂科对2015年四季度出院患者及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价,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不符合规定,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改善。

现将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一、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
四季度采购抗菌药物目录的品种数为35种,实际使用33种,不同规格及剂型共48种,将莫西沙星纳入采购目录,本季度临时采购利奈唑胺注射液1人次,符合卫生部的规定(35)种。

明细如下:
抗菌药物使用排名表(数量)
二、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根据《***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规定(第五次修订)》中的抗菌药物分级表,头孢呋辛钠的大面积使用,耐药率明显升高,这值得警惕。

其次克林霉素耐药率明显,已不适应预防用药,如β内酰胺类过敏,药物选择困难,应适当增加糖肽类品种遴选。

抗菌药物使用排名表(DDDS)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四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达到国家标准(<6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值)为39,达到国家标准(<40)。

四季度抗菌药物的控制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长缩短,内科无适应症用药及治疗剂量偏大和时间偏长现象有所改善,导致四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规定。

四、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三季度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5%,达到卫生部规定要求(不超过30%),四季度控制得尤佳。

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2小时,符合卫生部规定标准(24小时)。

介入手术使用率为0,控制较好。

根据分析我院控制骨科大手术例数较多,平均用药时间出现延长,为以后工作的重点。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汇总表
五、Ⅰ类切开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目前我院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已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1小时(术前用药已由护士在手术室执行医嘱),经抽查符合规定,文案记录改善明显(达80%以上)。

六、依据临床微生物标本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卫生部规定:医疗机构接受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由于措施明显,医师送检意识明显提高,送检率符合规定。

但由于检出率较低,严重打击医师的送检积极性。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汇总表
时间范围:2015年10月01日 00:00:00至2015年12月31日 23:59:59
七、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二季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已达到卫生部规定标准(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符合卫生部规定标准(不超过40%)。

门诊儿科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符合我院规定标准(不超过25%)。

我院门诊处方抗
精选
八、整改措施及建议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了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工作纳入医疗质量与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项责任内容,形成院、科、个人三级负责制,切实将各项管理要求落在实处。

2.开展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制度,并分析点评结果。

医院抗菌药物领导小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

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在院内共享信息栏进行公示。

3.切实加强基本药物和非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推广,降低患者住院费用,促进非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4.建立抗菌药物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实行月、季度和年度的时间体系,完善院、科和个人的分级管理考核机制,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5.加强抗菌药物遴选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结构合理,纠正ICU、呼吸科和儿科危重患者无药可选的现象。

6.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的职能,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7.建立抗菌药物考核管理长效机制。

药剂科
2016年1月7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