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理解供应链

第一讲理解供应链

“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 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产生了供应链管 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这一 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
业务外包的趋势
业务外包趋势上升
实施业务外包策略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控制和 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核心业务能力和积蓄形 成世界级企业的能量。是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 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等的集成
强调这几个流必须集成起来,只有跨企业流程实现集成化,才能实
现供应链企业协调运作的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
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
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物流的作用特别重要,因为缩短物流周期比缩短制造周期更关键。
理解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与传统的供应系统的区别。传统的供应 系统体系是“从采购到销售”,而供应链是 “从需求市场到供应市场”。
1.2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2.1供应链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
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 用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了 供应链的外部环境。——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马士华书中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 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 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 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 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 网链结构。”
*注:国内有人将Supply Chain翻译为“供需链”,
1.1.2新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新 特点
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 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 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1.1.3传统的管理模式
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市场环境特征:以规模化需求和区域性的卖方市场为主 生产方式特征: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刚性、专用流水线 管理组织特征:多级递阶控制的组织结构,管理跨度小、层
这就是人们说的:

“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
(Vertical Integration)
纵向集成模式
如果产品生产阶段很多的话,企业从产品的最底层或靠近底层的 阶段开始直接生产;或者,当产品是由独立的多种零部件构成时,企 业从事相当大一部分零部件的直接生产,就是所谓的纵向集成模式。
国外也有人使用Supply/Demand Chain
1.2.2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供应商的供应商
零件供应商 供应商
制造商 核心企业
分销 分销商

零售
用户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
核心企业:制造商、零售商,等等 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
1.2.3供应链的特征
复杂性 动态性 面向用户需求 交叉性
1.2.4供应链的类型
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 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
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 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1.3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
第一讲 理解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背景
1 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背景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供应链管理与业务外包 供应链管理与扩展企业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Leabharlann 1.1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背景
1.1.1竞争环境对企业的挑战
信息时代的挑战 技术进步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挑战 消费观念变革的挑战
增加企业投资负担 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 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 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 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

管理思想与组织模式的转变
1.1.4管理模式的转变
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 减少零件变化(Variety Reduction Program,VRP)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管理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整个渠道的总 体流程的集成哲学。”
供应链管理是对传统的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间及企业之间的职能从 整个供应链进行系统的、战略性的协调,目的是提高供应链及每个 企业的长期绩效。
供应链管理示例(IBM欧洲公司)
制造 制造
生产计划 制造 制造
IBM
直接销售
地方 分销 中心
次多 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特征:集权式,以追求稳定和控制为主 竞争模式:以规模求效益 资本的高投入和教育、科技的低投入:大规模生产需要大量
土地和设备。劳动的特点是简单重复劳动。 信息特征和系统特征:静态、开环、相对封闭的刚性系统 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以企业为中心,企
建立在最佳生产系统平台上的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而吸引 了越来越多的企业 。
使企业总成本下降1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 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 25%~35%;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提高10% 以上
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 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
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
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如图)
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 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
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
资源外用(Outsourcing)
非核心业务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与 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合作性竞争
过去的竞争对手相互结盟,共同开发新技术,成果 共享。
将过去由本企业生产的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给供应商, 双方合作共同参与竞争。
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 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
EDI
应计划 持
EDI
供应商关系
WEB
WEB
面对面
实现/电子实现(eFulfillment) 面对面
B2B
B2C
企业结构与绩效管理(文化、组织、竞争力,等等)
集成结构(工作流、界面、中间件和软件管理等等)
主要基础结构(网络与服务器等等)
1.3.2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基本 思想)
强调核心竞争力
体现“横向一体化”。为此要清楚地辨别本企业的 核心业务,然后就狠抓核心资源,以提高核心竞争 力。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
制造资源计划(MRPII )
• 推动式系统 • 物料订货以可分配 需求为基础 • 消除安全库存和周 转库存 • 依赖于相关订货计 划和可靠的预测 • 通过变动对供应商 需求实现柔性
准时生产制(JIT)
• 拉动式系统 • 来自最终用户的固 定需求量 • 生产能力与需求匹 配 • 固定的生产协作单 位 • 柔性的制造系统 • 相似产品范围很小 • 经济生产,批量很 小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企业管理中形 成了一种“横向一体化”的管理热潮。许多企业将 原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自己集中资源发展核 心能力,通过和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占据竞争中 的主动地位。
1.1.5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与 发展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有鉴于“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横 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思想兴起 。
精细生产和精细供应
• 消除浪费 • 库存和在制品占用 最小 • 成本在供应链上透明 • 多技能员工 • 减少工件排队 • 调整、转换时间很 短 •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 每一个阶段连续改 进
供应链
• 快速反应 • 供应具有柔性 • 顾客化定制生产 • 与最终需求同步 生产 • 受控的供应链过 程 • 合作伙伴间的能 力是集成的 • 全面应用电子商 务
生产集成化程度
生产集成化涉及两个方面的选择: 1、构成产品的全部生产过程是都集中在企业内部,还是将其中一部 分委托给其它企业; 2、本企业直接从事零部件生产占全部零部件的比重。
这决定着对制造(服务)资源的整合程度。
用一句话概括传统管理模式:就是“纵向一体化” 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弊 端
对于供应链管理,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和称呼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 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 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 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 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几种典型的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La Londe和Masters 供应链战略包括:“……供应链上的两个或更多企业进入一个长期
(1994)
协定,……信任和承诺发展成伙伴关系,……需求和销售信息共享的 物流活动的整合,……提升对物流过程运动轨迹控制的潜力。”
Stevens(1989)
“管理供应链的目标是使来自供应商的物流与满足客户需求协同运作, 以协调高客户服务水平和低库存、低成本的相互冲突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