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化学能与热能(一) 导学案【学习目标】2min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了解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3.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能量观,提高节能意识。
【指导自学】6min1. 什么是化学键?它有哪些主要类型?其特点各是什么?2.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3. 化学键的和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
不同的物质不仅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合作探究】20min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吗?(课本P32 思考与交流)2. 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和新化学键的过程。
在进行反应时化学键要断裂,能量,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能量,反应前反应物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能量不相等。
3.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并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教师点拨】5min1. 2H→H2中的能量变化,说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说明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因素。
【课堂小结】2min【当堂检测】10min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2. 放热反应一定是()A.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比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少B.贮存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4.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2.1.2化学能与热能(二)导学案【学习目标】2min1.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2.理解中和热的概念,学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科学方法。
3.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能量观,提高节能意识。
【自主预习】7min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的变化——或。
3.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合作探究】20 min问题:具体哪些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学习方式:通过观看“铝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三大类反应的实验录像,总结现象,分析原因。
探究与总结:1. 铝与盐酸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反应。
2.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反应。
3.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反应。
【教师点拨】3 min【课堂小结】2min【当堂检测】11min1.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H20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反应物H2和O2 具有的能量相等2. 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D.C0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03分解是吸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3. 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4.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5. 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03)制生石灰(CaO) ②燃烧木炭取暖③炸药爆炸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2.1.3化学能与热能(三)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能量观,提高节能意识。
【自主复习】知识框架图:【教师点拨】1. 如何判断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2. 能判断哪些反应时吸热反应,哪些是放热反应【当堂检测】1、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释放能量的反应B. 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C. 释放能量的反应都不需要加热D. 吸收能量的反应都需要加热3. 指出下列说法的正误A、生物体内进行的缓慢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B、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牢固。
()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与化学能无关。
()D、柴草的燃烧与化学能无关。
()E、人类的文明程度与人均耗能无关。
()4.1mol H-H键的键能是436KJ,1mol I – I 键的键能是151KJ,1molH-I 键的健能是299KJ。
则H2(g)+I2(g)=2HI(g)的反应是()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分解反应D、可逆反应5.在氢气跟氧气的反应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A,破坏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B,形成1mol水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C。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A+B<CC.2A + B < 2C D.2A + B > 2C2.2.1 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学习目标】1. 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 通过问题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自主预习】1.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即转化为。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3.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电子,发生反应,还原剂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4.能源的分类:和。
【合作探究】1.化学能与电能如何相互转换?⑴间接转化我国发电总量构成上,火力发电居首位。
燃煤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化学能燃烧________能蒸汽________能发电机_______能。
⑵直接转化------原电池原电池是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的装置。
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使其间电子发生转移,在闭合回路下形成电流,可见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 以Cu-Zn原电池为例,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习方式:通过观看Cu-Zn原电池的实验录像,总结现象,探究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教师点拨】【当堂检测】1.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是电池的负极。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B.X>Z>YC.Y>X>ZD.Y>Z>X2.请结合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将氧化还原反应:Fe + Cu2+ = Cu + Fe2+设计成一个原电池。
(1)、电解液:。
(2)、电极材料:正极,负极。
(3)、电极反应式:负极: .正极:3.把A,B两种不同的未知活泼性的金属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插入稀硫酸中,结果发现A金属上有气体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为正极,A较活泼B. B为负极,B较活泼C. A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 A的质量减小4.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二级能源B.石油是二级能源C.电能是一级能源D.水力是一级能源2.3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学习重难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二、自主预习:预习课本P47—P48(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来表示。
2、公式:V =ΔC/Δt3、所对应的单位:V:,ΔC:,Δt:。
预习课本P48—P50(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三、合作探究【思考与交流】课本P47(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或(均取正值)来表示。
(2)计算公式:。
【思考】①反应速率是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3)单位:或。
(4) 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②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相同吗?意义相同吗?③同一化学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与什么有关?(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哪些因素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是怎样影响的?四、当堂检测1、同质量的锌与稀硫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最大,选择下列组合中的反应条件()①锌粒②锌片③锌粉④10%的稀硫酸⑤15%的稀硫酸⑥20%的稀硫酸⑦加热⑧用冰冷却⑨不断搅拌⑩迅速加入锌片后静置A. ②⑥⑦⑩B. ①④⑧⑩C. ③⑤⑦⑨D. ③⑥⑦⑨2、在2 L密闭容器中,某气体反应物在2 s内由8 mol变为7.2 mol,则用此反应物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 0.4 mol·(L·s)-1B. 0.3 mol·(L·s)-1C. 0.2 mol·(L·s)-1D. 0.1 mol·(L·s)-13、反应2A+3B=C+2D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表达正确的是()A. v(C)=0.01 mol·L-1·s-1B. v(B)=0.03 mol·L-1·s-1C. v(A)=0.01 mol·L-1·s-1D. v(D)=0.02 mol·L-1·s-14、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N2和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