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毒剂及消毒原理

消毒剂及消毒原理

1臭氧:用于洁净间消毒或纯化水消毒臭氧消毒的原理0臭氧消毒原理可以认为是一种氧化反应。

(1)臭氧对细菌灭活的机理:臭氧对细菌的灭活反应总是进行的很迅速。

与其它杀菌剂不同的是:臭氧能与细菌细胞壁脂类双键反应, 穿入菌体内部,作用于蛋白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臭氧还作用于细胞内的核物质,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破坏DNA。

(2)臭氧对病毒的灭活机理:臭氧对病毒的作用首先是病毒的衣体壳蛋白的四条多肽链,并使RNA受到损伤,特别是形成它的蛋白质。

噬菌体被臭氧氧化后,电镜观察可见其表皮被破碎成许多碎片,从中释放出许多核糖核酸,干扰其吸附到寄存体上。

臭氧杀菌的彻底性是不容怀疑的。

对臭氧消毒补充(1)化学性质及功效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淡蓝色气体。

分子结构呈三角形,键角为116°,其密度是氧气的1.5倍,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10倍。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2.07V,仅次于氟(2.5V),其氧化能力高于氯(1.36V)和二氧化氯(1.5V),能破坏分解细菌的细胞壁,很快地扩散透进细胞内,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也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胞、核糖核酸(RNA),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

细菌被臭氧杀死是由细胞膜的断裂所致,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胞消散,是由于细胞质在水中被粉碎引起的,在消散的条件下细胞不可能再生。

应当指出,与次氯酸类消毒剂不同,臭氧的杀菌能力不受PH值变化和氨的影响,其杀菌能力比氯大600-3000倍,它的灭菌、消毒作用几乎是瞬时发生的,在水中臭氧浓度0.3-2mg/L时,0.5-1min内就可以致死细菌。

达到相同灭菌效果(如使大肠杆菌杀灭率达99%)所需臭氧水药剂量仅是氯的0.0048%。

臭氧对酵母和寄生生物等也有活性,例如可以用它去除以下类型的微生物和病毒。

①病毒已经证明臭氧对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杀灭性,例如Poloi病毒在臭氧浓度为0.05-0.45mg/L时,2min就会失去活性。

②孢囊在臭氧浓度为0.3mg/L下作用2.4min就被完全除掉。

③孢子由于孢衣的保护,它比生长态菌的抗臭氧能力高出10-15倍。

④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和青霉属菌(penicilli um)能被杀灭。

⑤寄生生物曼森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在3min后被杀灭。

此外,臭氧还可以氧化、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在水处理中对除嗅味、脱色、杀菌、去除酚、氰、铁、锰和降低COD、BOD等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应当注意,虽然臭氧是强氧化剂,但其氧化能力是有选择性的,像乙醇这种易被氧化的物质却不容易和臭氧作用。

(2)臭氧的发生及常用浓度臭氧的半衰期仅为30-60min。

由于它不稳定、易分解,无法作为一般的产品贮存,因此需在现场制造。

用空气制成臭氧的浓度一般为10-20m g/L,用氧气制成臭氧的浓度为20-40mg/L。

含有1%-4%(质量比)臭氧的空气可用于水的消毒处理。

产生臭氧的方法是用干燥空气或干燥氧气作原料,通过放电法制得。

另一个生产的臭氧的方法是电解法,将水电解变成氧元素,然后使其中的自由氧变成臭氧。

使用电解系统生产臭氧的主要优点是:①没有离子污染;②待消毒处理的水是用来产生臭氧的原料,因此没有来自系统外部的其他污染;③臭氧在处理过程中一生成就被溶解,即可以用较少的设备进行臭氧处理。

若在加压条件下,可生产出较高浓度的臭氧。

2.新洁尔灭的常用浓度为0.1-0.2%。

它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破坏细胞膜,改变其通透性而起杀菌作用,但不能杀灭芽胞。

使用时,注意不能和肥皂及碘同用。

3甲酚皂溶液(来苏儿):由甲酚500ml、植物油300g、氢氧化钠43g配制而成。

药理及应用:能杀灭多种细菌,包括绿脓杆菌及结核杆菌,但对芽孢作用较弱。

用法与注意:外用消毒防腐剂。

禁用于伤口,不能用于橡皮、塑料或织物的消毒,以防吸收后皮肤再接触导致灼伤。

用法用量:用其水溶液浸泡,喷洒或擦抹污染物体表面,使用浓度为1%~5%,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

对结晶核杆菌使用5%浓度,作用1~2小时。

为加强杀菌作用,可加热药液至40~50℃。

对皮肤的消毒浓度为1~2%。

消毒敷料、器械及处理排泄物用5~10%水溶液。

4酒精:用于皮肤消毒酒精又叫乙醇,是最常用的皮肤消毒剂,75%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50%的酒精用于防褥疮;20%—50%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

不同浓度的酒精都是由高浓度(95%)酒精用蒸馏水稀释而成的。

有人问若直接用高浓度的酒精消毒是不是效果更好呢?酒精之所以能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

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

由此可见,酒精杀菌消毒能力的强弱与其浓度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过高或过低都不行,效果最好的是75%。

酒精极易挥发,因此,消毒酒精配好后,应立即置于密封性能良好的瓶中密封保存、备用,以免因挥发而降低浓度,影响杀菌效果。

另外,酒精的刺激性较大,粘膜消毒应忌用5紫外线消毒:用于纯化水消毒等(1)紫外线杀菌的机理及规则紫外线杀菌的原理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它与对生物体内代谢、遗传、变异等现象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核酸相关。

微生物病毒、噬菌体内都含有RN A和DNA,而RNA和DNA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由磷酸二酯按照嘌呤与嘧啶碱基配对的原则相连的多核苷酸链,它对紫外光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并在260n m有最大值吸收。

在紫外光作用下,核酸的功能团发生变化,出现紫外损伤,当核酸吸收的能量达到细菌致死量而紫外光的照射又能保持一定时间时,细菌便大量死亡。

波长在200-300nm之间的紫外线有灭菌作用,其灭菌效果因波长而异,其中以254-257nm波段灭菌效果最好。

这是因为细菌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核蛋白的紫外吸收峰值正好在254-257nm之间。

如将该波段紫外线的灭菌能力定为100%,再同其他波长紫外线的灭菌能力作比较,其结果如表3.1所示。

由表可以看出,超过或低于254-257nm的紫外线,随波长的增加或减少,灭菌效果均急剧下降。

表3.1 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灭菌能力波长/nm 220 230 240 250 254 257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60 400相对灭菌率/%0.25 0.4 0.63 0.91 1.0 1.0 0.99 0.87 0.6 0.5 0.06 0 .013 0.0003 0.0001紫外线的灭菌效果同紫外线的照射量不成线性关系,即被杀死细菌的百分数并不是与照射剂量成正比的(紫外线照射量等于紫外线的辐照度值乘以时间)。

只有在照射量很低而细菌数目又很多的时候,紫外线照射量才同细菌的死亡率呈线性关系。

当紫外线照射量加大后,每单位剂量的紫外线的增量,并不杀死一定数目的细菌,而是杀死当时还活着的细菌中间某一特定百分数的细菌。

从这个意义上看,在紫外线杀菌过程中,微生物的死亡也遵循湿热灭菌的对数规则(参见中国药典附则)。

即 N/N0=e -KD式中 N0——紫外线照射前的细菌数目;e——紫外线照射后的细菌数目;D——紫外线剂量大小;K——常数。

表3.2示出了紫外线不同照射量时的灭菌率。

表中可清楚地看出,对不同细菌要达到同一灭菌率时,所需的紫外线照射量相差甚大。

例如酵母菌要达到90%~100%的灭菌率时,需要紫外线照射量为14700μW•s/cm2。

而大肠杆菌则需1550μW•s/cm2,二者相差10倍。

6. V80消毒剂主要成份与作用机理I复合季铵盐:IMUNELLV80消毒剂中的复合季铵盐类以动植物的脂肪为原料为酯化二癸基二甲基铵,与常规季铵盐不同,其特点在于含有两个憎水烷基和至少一个可被水解的酯基,杀菌后在改变了的PH环境下可变为没有阳离子特性的化合物,而众所周知的是阴离子化合物一般都比阳离子化合物的毒性小;并优于具有高效杀菌的阳离子双链季铵盐,而且两者的化学链有明显不同。

并且此类型复合季铵盐在使用后与废水一起排放时,在其酯基上水解并产生较小结构的降解化合物,使得其毒性进一步降低,对环境中的BOD、COD几乎没有影响,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相当小。

在杀菌过程中水解并能起到降解化合物,降低毒性的作用。

II活性因子(WSB):IMUNELLV80消毒剂中的活性因子(WSB)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多肽,其作用是降解杀菌后的产物,分解较小结构的化合物,避免杀菌过程中受有机物和蛋白质的干扰。

III乌洛托品:IMUNELLV80消毒剂中的乌洛托品是以5碳-8碳的二醛、柠檬醛与氮氢化合物聚合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物质,发明者称它为复合醛,在我国因其分子结构类似于乌洛托品故称为乌洛托品,该化合物具有乌洛托品的优越性,其杀菌效果却明显的高于乌洛托品,经单项对动物的尿路感染疗效实验,优于磺胺和各种抗生素,口服没有毒性,对细菌不产生抗药性,并随尿排泄迅速。

为了使V80有效成分的含量在中国得到容易的检测,德国的专家可向中国政府的检测机构提供一种物质,使化合物在这一物质作用下并能很容易地用中国乌洛托品含量测定方式,计算出在V80中的含量。

通常认为醛类毒性较强,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醛类的毒性都较强,只有小分子的低级醛类毒性才较强,当分子结构大于5个碳时,醛类的毒性会大大降低,例如纯净的戊二醛是低毒、带微弱醛味的,而我们通常使用的戊二醛则带明显的刺激性醛味,毒性相对较大,那是因为普通的戊二醛在制备过程中混有大量的甲醛、乙醛等低级醛。

IMUNELLV80中的复合醛类由于采用高技术提纯工艺,使得其5碳-8碳的二醛纯度较高,而且杀菌后的产物在活性因子(WXB)的催化作用下,也可分解为较小结构的化合物。

这一特点,符合世界理想消毒剂方向中的特性,使V80的含量很低时也能有效地与细菌的细胞质结合,使其变性完成杀菌过程。

IV螯合剂:LMUNELLV80消毒剂中的螯和剂增强消毒剂的稳定性,软化水质,协助消毒灭菌。

LMUNELLV80消毒剂的保质期可长达二年,即使1%的稀释液,保存期也在15个月以上,螯合剂使的整个V80这一化合物的比重微重于水,所以不会在光热下被迅速蒸发。

V表面活性剂:LMUNELLV80消毒剂中含的复合季铵盐类与表面活性因子共同作用于细菌表面,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较大分子的复合醛类进入细菌细胞内部,与细菌的细胞质结合,破坏细胞病毒的遗传基因使其变性,完成杀菌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