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精神的融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精神的融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精神的融合
摘要:在语文教学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是必要的,其能够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此,在进行了实践研究过程,本文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必要性,
提出了具体的渗透对策,以期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精神;融合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必要性
(一)有利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内容
虽然现在小学教学已经开始融入德育教学内容,但在德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受
多元素影响,最终导致德育教育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其主要原因是德育教育
观念虽已经深入人心,但与教学学科的融合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同时,有些教
师深感教学压力大,导致他们在备课、教学时,除了给学生讲授课文所学生字和
内容外,没能更好地将德育教学与课文进行结合。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
大德育教育的渗透才更能发挥德育教学的优势。

实际上,小学所学的课文与德育
教学关系不大,但是教师可以挖掘课文里面更深层的东西,让小学语文教学通过
德育内容更加渗透,最后使小学生所学的课文内容描述显得更直观、立体。

(二)可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增加小学生德育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有集体荣誉感。

教师将小学生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很好地融
合到一起,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效果不错的教育方法。

因此教师要根据德育教目标,为小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语文课内容,从而扩展学生的德育教学之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把握小学生的个性,全面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往往在对待新鲜事物时总会产生非
常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住
小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然后再利用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能很好地将德育教
育传授给小学生的,但是切忌在授课时要避免“满堂灌”或者“填鸭式”这样的教学
手段。

教师在对小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能力
以及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小学生带来有实践
性的德育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要。

例如在学习《神州谣》的过程中,这篇课文以三字经儿歌形式构成,表达了祖国各个民族的情深意浓。

教师要
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或小组合作,或朗读竞赛的形式,
全面开展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要加强德育内容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爱国情怀,让学生明确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促使国家繁荣富强。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的阶段性
最初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小学生有更广
阔的发展空间,更加重视德育阶段性的教育性。

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依据小学生
的年龄跨度和认知水平进行选择的,德育教育一般被分为低、中、高这几个阶段。

一般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会通过让学生观看升国旗的方式让他们初步感知德育教育,让小学生明白国旗代表着国家,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则是对国家的尊重和对祖
国的热爱。

而对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爱国之情可以通过加强德育教育和
理性教育激发出来,从而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德育的丰富方式
(1)通过朗读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当中,教师针对容易上口且文字优美的文章,可以指导
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进而让学生在韵律审美的感受里塑造高尚的情操,拥有更
加美好的心灵。

(2)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渗透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
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良好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画面再现,故事导入、
活动展现、音乐渲染都是非常好的形式。

(3)通过作文训练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要有效结合教学里的德育元素,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做书面作文
写作和口头语言表达的作文训练。

在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对
人物故事的理解,并且联系当前社会和自己的情况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作文
训练是学生理性思考和感性思维的一个过程,更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一个基础,学
生可以在这里结合德育需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和所看到的社会现象,识别出什么
是美丽、什么是丑恶,并产生自己的独特理解,进而为他们良好人生价值观念的
形成树立正确的方向。

(四)增加德育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比较弱,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
要深入挖掘课本里与德育有关的知识,用传统文化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路。


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古诗词让学生体会传统美德,让他们切实体会中
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并将学生的思
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

学习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的过程中,
学生能明白诗人对家人和家乡的思念,并激发出学生的感恩之心。

学习像《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古诗《从军行》这样的文章,教师可为学生树立道德学习的
榜样。

前者教会学生奋发图强、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后者让学生体会到英勇无
畏的爱国热情。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对德育的渗透,帮学生增强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进而在阅读水平提高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
段的使用也能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可向学生传播优秀的事迹,让他们以事迹当
中的人物为榜样,用榜样的力量约束他们的行为。

最后,教师可以把早读时间也
运用起来,让学生读《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不仅增加了学生课
外的阅读量,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树立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结束语
总之,结合进一步实践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对于德育渗透认识,为了不断提
高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水平,教师要重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
完善的德育教育方案,以此才能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冬丽.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4.
[2] 杨艳艳,李娟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56.
[3] 金丹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43-1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