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子有无相生》导学案教师版

《老子有无相生》导学案教师版

课题《老子·有无相生》
编写: 刘京平审稿:
【本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
2、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道德经》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

《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2、作者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汉族。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自主思考(思)】
1、找出下列通假字。

①自见者不明(“见”通“现”)
②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
③其脆易泮(“泮”通“判”)
④起于累土(“累”通“蔂”)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①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
②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当作有)
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形容词作名词)
④夫轻诺必寡信(使动,使……减少)
⑤多易必多难(意动,把……看得容易;使动,使……增多)
⑥是以圣人犹难之(意动,认为……难)
⑦其未兆易谋(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
⑧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使……失败)
⑨慎终如始(形容词作动词,慎重对待)
3、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不行:走不远; 不明:不能明理)
②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从事:做事;几成:差不多成功)
③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弱:柔软;坚强:僵硬)
4、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①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
②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③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
④千里之行(宾语前置)
⑤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被动句)
5、翻译下列句子
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②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凡是强大的必处于下方,凡是柔弱的必处于上方。

解析:这是本章的中心论点,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统治者所面对的国家就象一棵大树,只有根本强大,才有枝叶茂盛,倘若树本枯死了,枝叶还能存活吗。

【小组合作学习(议、展、评)】
1、从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
参考答案:任何事都是难易相成,高下相对的,所以应当正确对待来自生活中的问题,即不能只看到难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为是。

2、从第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参考答案:伟大不自于平凡,大事得自于小事的积累。

处理问题我有预见性,要防患于未然,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课堂训练(检)】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1)斯恶.(è)已(2)音声相和.(hè)
(3)共一毂.(gǔ)(4)埏埴
..(shán zhí)以为器
(5)凿.(záo)户牖.(yǒu)以为室
(6)自见.(xiàn)者不明,自矜.(jīn)者不长.(zhǎng)
(7)曰余食赘.(zhuì)形,物或恶.(wù)之
(8)其脆易泮.(pàn)(9)起于累.(léi)土
2、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日:“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
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

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参考答案: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
2、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 ②确实同情你(相,你);
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被动词
【课后练习(练)】
1、背诵第三、四、六则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

老子指出,很多事情终归失败,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对待开始一样慎之又慎。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毛病。

老子指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逞强逞大。

老子指出,这样最终会落入下风,甚至陷于死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轻率地向别人做出种种许诺。

老子指出,轻易向人许诺的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考常常停留于眼前的现状。

老子则指出,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选取老子中的一句和几句格言,写一篇读书笔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