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D
18、下列各项属于原子能的和 平开发利用的是 ( )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相继建成投产
19、被称为“两弹元勋”的 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杨利伟 D、邓稼先 20、促进中国现代科学技术 发展的国际因素是 A、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 B、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国际贸易的发展
B
11.标志着我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 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是: A.1978年巨型计算机研制工作开始起步 B.1983年“银河-1”巨型计算机诞生 C.1993年“银河-11巨型计算机研制成 D. 1997年“银河-111巨型计算机研制成 功 12.2008年9月27日,宇航员翟志刚进行 了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 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表明中国航天 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欧洲和日本前面 的标志性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14、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 根本保障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科技工作者队伍的不断壮大 1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 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 要原因是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国际上的基础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有较好的科研基础
增强了综合国力;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国 际地位。
课堂小结
两弹一星
作用
影响 增 强 了 综 合 国 力 振 奋 了 民 族 精 神
新中国科技成 就
“东方魔稻” “银河”系列计算机 “神舟”号飞船
国家的独立(保障) 党和政府的重视
取得成就的原因
经济实力的增强 科学家的努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巩固练习:
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 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国防现代化程度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 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 展核武器,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 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 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一: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学 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结果是促进了我国近 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地位。
1.国家的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 科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 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精辟论断。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
15.“嫦娥一号”奔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 千年梦想,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 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绕月探测飞行取得圆 满成功。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下列表述不 正确的是 A.现在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 和人造地球卫星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标 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2003年神州5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 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2001年2月19日,袁隆 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 科技奖。
袁(隆平)正引导我 们走向一个丰衣足 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 家唐·帕尔伯格
(三)信息: “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果:
“银河”-Ⅰ巨型计算机(1983年) “银河”-Ⅲ巨型计算机(1997年)
2、影响:
1)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一Ⅲ”巨型计 算机研制成功,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 新的突破,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材料一 [美]经济学家 唐· 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 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二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 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 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 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 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 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 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2.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材料三:毛泽东从1952年一无所有,到逝世时 仅24年: 国库里却留下了500多亿公斤粮, 500多万吨棉,200多亿美元,20多吨黄金等, 支援国外200多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国内生产总 值平均年增长9.9%,其中1991—1995年年均增 长率高达11.8%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也超过同期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的年均增长 率。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
弹试爆成功的时间分别是 (
A 1964年、1967年 B 1964年、1966年 C 1964年、1970年 D 1967年、1970年 2、中国第一颗被送入太 空的人造卫星是 (
A
)
A “东方一号”
B “东方红—1”号 C “长征—1”号
B
)
3、下列各项属于原子能的和平开发利用的是 (
C
)
7、“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
义是 ( 优越性 )
A 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
D 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8、新中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
的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
发射成功 算机诞生
稻 A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②第一颗氢弹爆 ④培育出杂交水
D
16.建国以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是 ①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②广大科技工作 者的艰苦奋斗③正确的发展科技的规划④一些 海外的优秀科学家回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 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13.不同历史时期,形 成不同历史话语。在 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 中,先后出现了下列 科技词语,按时间顺 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 机 ②经典物理学的 危机③人造地球卫星 ④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C
14.“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成就是 A.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青藏铁路通车 C.“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D.银河系列研制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 航员送入太空国家(苏、美)
神州五号飞船发射
(四)航天:“神州”号飞船
1、成果: 2003年-神五
2005年-神六 2008年-神七
神州五号飞船发射
中国首位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踏上征程
杨利伟在宇宙飞船上与地 面进行了实时天地对话
二、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新中国科技成就取 得的原因有哪些?
2、推广: 中国、世界
自70年代中期至 2001年,中国已累计种 世界上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 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 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 济效益4000多亿元。 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方魔稻”、 “第二次绿色革命”。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 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 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 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多万人。2004年,袁 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 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 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 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 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 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二)生物:“东方魔稻”
1、成果:“南优2号”1973年 “超级杂交水稻”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投产 4、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 家的先后顺序是 (
苏联、中国、美国
美国、苏联、中国
CB
C
)A
苏联、美国、中国
中国、苏联、美国
D
5、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 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 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 碑 B 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 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C 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 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D 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
(一)军事:两弹一星
2、进程: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4、10
②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7、6
试 爆 成 功
中 国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一)军事:两弹一星
2、进程:
③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成功: 1964、6
④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10
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4 ⑥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1975、11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为 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一)军事:两弹一星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1、背景: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 发展水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目的);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24—1986)
4.科学家的努力和奉献
“中国导弹之父”钱 学森(1911——)
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国家独立,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制 度确立; 2.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3.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