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心得体会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心得体会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心得体会
【--教师节祝福语】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文明的高度进步,促使我们迈
着急促的步伐,进入21世纪。

这一世纪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充满了
拼搏和自信。

振兴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
创新人才。

因此,这一有着深远意义的任务就落在我们教师的身上。

我深感任务重大,所以,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将实施创新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
指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愿望与态度,需要人的内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

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一旦有了自信,将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

李时珍因为从小立下志愿,要为穷人看病解痛,所以,不畏艰难险阻,到各地去采药尝药,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

因为,他自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学生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我不对他们泼冷水,而是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未想、做他人未做的事。

许多科学家们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代。

青少年时期,是创造教育的重要时期,而创新教育又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但是需注意,青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往往面广而不深入,情节过于简单,思维不深刻,需要引导和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首先必须凭借课文,从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但这些创新因素分布广泛,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创新因素蕴含在语言、思维、德育、美育之中。

如《司马光砸缸》一课,我挖掘创新因素是引导学生认识救人,既要有勇又要有谋,进而引伸到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

司马光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把缸砸破,让水离开人,而不是想办法让人离开水。

创新因素广泛分布在词、句、段、篇之中。

如在文中的句子有的看似平常,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实际上潜藏着创新的因素。

在讲一篇课文时,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设想出一些可能性和合理性的答案,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我很注重启发式教育,使学生在启发中创新,我不认为一问一答就是启发式。

事实上,教师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及演示等,都会引起学生的联想活动。

教师应把握住契机,该启发就启发,并且启发需要一个过程,不能都期望在短时间内一次性完成。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讨论的气氛尽量热烈。

只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必须想一想与语文有关的时机,以启发学生。

如创办学生自己的报刊、广播站等,让他们自己当小主持人、小记者,扮演小演员的角色。

让他们独立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

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开展导读服务活动,多组织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要为学生施展创造才能提供舞台,使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有设施、有场地。

总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我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能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地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