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培训PPT课件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培训PPT课件
排放方式
污染物浓度低于水质目标时,依
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
纳的污染物量
4
技术指南中的概念定义
• 在给定水域范围和水文条件,规定排污方 式和水质目标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该水 域最大允许纳污量,称作水环境容量。
• 从上述定义可知,水环境容量主要决定于 三个要素:水资源量、水环境功能区划和 排污方式。
5
要素之一:水资源量
• 从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量是水环境容量 基础;
• 为了确保用水安全,水环境容量计算采用 的是较高保证率的水文设计条件;
• 并不是所有的水资源量都用来计算环境容 量。
6
要素之二:水环境功能区
• 水环境功能区划体现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 需求,反映了人们对水资源的态度:开发、 利用或保护。
• 1)河水流量与污水流量之比大于10~20; • 2)不需考虑污水进入水体的混合距离;
24
河流零维模型
• 点源,河水、污水稀释混合方程 • 对于点源,河水和污水的稀释混合方程为: •
CCp Qp CEQE Qp QE
25
湖泊容量计算
• 合理划定纳污区 • 利用零维模型
26
河流一维模型
• 对于河流而言,一维模型假定污染物浓度 仅在河流纵向上发生变化,主要适用于同 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河段:1)宽浅河段;2) 污染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能混合均匀;3) 污染物浓度在断面横向方向变化不大,横 向和垂向的污染物浓度梯度可以忽略。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中国环境规划院 李云生 2004.5
1
• 基本涵义 • 计算模型 • 计算步骤 • 校核方法
2
第一部分 水环境容量的 基本涵义
3
容量涵义图示
W自净
W稀释
自净容量 稀释容量
自净容量是指由于沉降、生化、 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 净的污染物量。
W
稀释容量是指在给定水域的本底
28
面源模型
•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用来计算一定流域内由非点 源污染造成的各种污染物的输出情况。选择或建 立与当地实际情况复合较好的负荷模型,是对各 种污染控制措施进行模拟筛选的基础。通过文献 调研,对国外非点源模型3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现 状进行了全面的文献调查,就非点源模型的主要 类型、结构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目前 广泛采用的13种非点源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详 见下表。
CC0 eKxu
27
河流二维模型
• 当水中污染物浓度在一个方向上是均匀的, 而在其余两个方向是变化的情况下,一维模 型不再适用,必须采用二维模型。河流二维 对流扩散水质模型通常假定污染物浓度在水 深方向是均匀的,而在纵向、横向是变化的。
C(x,z) m exp(z2u Kx)
huEyux
4Eyx u
19
上界
12 3
下界
1# 上界
下界
20
• 2、距离较远并且排污量均比较小的分散排 污口,可概化为非点源入河,仅影响水域 水质本底值,不参与排污口优化分配计算。 非点源的范围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源、畜禽 养殖、城市径流、矿山径流和农田径流等5 个主要方面。
2污染负荷 • 月变化系数,月污染负荷 • 日变化系数,日污染负荷
参数 形式
分散 参数
集中 参数
分散 参数
空间 时间尺 时间 尺度 度 步长
模型结构
参考文 献
开始为
单次暴
SCS水文模型;通用土 Young,
流域
雨,后 发展为
1d
壤流失方程;氮、磷和 1989; COD负荷,不考虑污 AGNPS
长期连
染物平衡
网站
续
流域
长期连 续
斯坦福水文模型;侵蚀 Johanso
8
• 全面理解内涵 • 重视数据协调 • 合理计算容量
9
第二部分 水环境容量的 计算模型
10
• 1、流域概化模型 • 2、水动力学模型 • 3、污染源概化模型 • 4、水质模型
11
1、流域概化
• 将天然水域(河流、湖泊水库)概化成计 算水域,例如天然河道可概化成顺直河道, 复杂的河道地形可进行简化处理,非稳态 水流可简化为稳态水流等。水域概化的结 果,就是能够利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水质变化规律。同时,支流、排污口、取 水口等影响水环境的因素也要进行相应概 化。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 简化成集中的排污口。
23
零维模型
• 计算稀释容量。污染物进入河流水体后, 在污染物完全均匀混合断面上,污染物的 指标无论是溶解态的、颗粒态的还是总浓 度,其值均可按节点平衡原理来推求。对 河流,零维模型常见的表现形式为河流稀 释模型;对于湖泊与水库,零维模型主要 有盒模型。
• 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之一的环境问题可概化 为零维问题:
• 我国实用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模型尚处在初步应用 阶段,本次水环境容量计算,一般不要求进行非 点源模型模拟,有条件的城市可根据上表选用适 当的模型开展工作。
29
模型名称 AGNPS
HSPF
ANSWE RS
最早 开发 时间 1987
1976
1977
最新 版本 发布 时间
1998
1996 (v.11)
1996
• 已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要从时间、 空间两个方面规范功能区达标标准;
• 未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可不进行容量 计算;若考虑计算,按较高功能标准进行 (II类)。
7
要素之三:排污方式
• 排污口沿河(或其他水体)位置布设,对 河流整体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
• 排污口排放方式(岸边或中心,浅水或深 水),对局部的污染物稀释混合影响很大;
• 本次计算,利用平均法确定源强。
22
4、水质模型
• 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实际情况,环境容量 计算一般用一维水质模型。对有重要保护 意义的水环境功能区、断面水质横向变化 显著的区域或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二维 水质模型计算。在模型计算时尤其是对于 大江大河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必须结合混 合区或污染带的范围进行容量计算。
12
13
14
2、水动力学模型
• 最枯月设计条件 • 1、满足节点平衡方程 • 2、满足沿程连续方程
15
河流径流量沿程概化
16
河流流速沿程概化
17
3、污染源概化模型
• 污染源沿程位置概化 • 污染源源强概化
18
• 1、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 化成集中的排污口。
• 如下图所示,1号、2号、3号排污口可合并 为1个排污口1#。上界下界上界1 2 3下 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