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规划环评应“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动态分析不同规划时段可供规划实施利用的资源量、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指标”。
本章就上述内容展开分析。
14.1 环境容量分析
14.1.1 水环境容量估算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中未详细给出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故本次评价参考《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T 131-2003)附录B 的2.4条和2.5条,采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并应考虑多点排污的叠加影响,以受纳水体水质按功能达标为前提,估算其最大允许排放量。
14.1.1.1 估算指标
按照各级环境保护规划,国家将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NH 3-N )作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因此本次水环境容量估算的指标也定为上述两项。
14.1.1.2 控制单元划分及其所对应的环境功能区划
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控制单元一般是在综合考虑混合过程段长度及重点污染源排放口、大型水工构筑物、水质控制断面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划分。
河流岸边排污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2
1
0065.0058.06.04.0gHI B H Bu
a B L +-=
式中:L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m B ——河流宽度,m H ——平均水深,m I ——平均坡度,无量纲 u ——平均流速,m /s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根据其水文参数,滃江干流枯水期岸边排放污染物情况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结果如表14.1-1所示。
表14.1-1滃江干流岸边排放污染物情况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一览表
清远华侨工业园的废水排放受纳水体最终均为滃江。
根据调查,园区附近的滃江干流上主要建有3座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分别为红桥水电站、英华水电站及狮子口水电站;此外,大镇水汇入口处为滃江干流的水质交界断面,该断面上游江段的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其下游江段的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
清远华侨工业园内的东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位于滃江一级支流虾公坑,规划建设的英华污水处理厂和五石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均拟设于省道347线跨江大桥至英华水电站之间的江段附近。
根据上述情况,本次水环境容量估算的控制单元定为以下5段:
(1)滃江干流自红桥水电站至省道347线跨江大桥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6.3 km(因前述计算出的混合过程段长度约为4.6 km,故以下计算中本单元长度取为4.6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
(2)滃江干流自省道347线跨江大桥至英华水电站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4.5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
(3)滃江干流自英华水电站至虾公坑汇入口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4.9 km(因前述计算出的混合过程段长度约为4.6 km,故以下计算中本单元长度取为4.6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
(4)滃江干流自虾公坑汇入口至大镇水汇入口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3.4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
(5)滃江干流自大镇水汇入口至楣头(该处有跨滃江桥梁)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5.4 km(因前述计算出的混合过程段长度约为4.6 km,故以下计算中本单元长度取为4.6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
14.1.1.3 估算模式
本次评价用于计算水环境容量的基本公式是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 /T 2.3-93)中推荐的河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岸边排放)水质预测计算公式反推而来,具体如下:
1
21exp 186400exp 536.31-⎥⎥⎦⎤⎢⎢⎣⎡⎪⎪⎭⎫ ⎝⎛-+⋅⎥⎦⎤⎢⎣⎡-⎪⎭⎫ ⎝⎛=x M uB xu M C u x K C H W y y h s π 式中:W ——水环境容量,t /a
H ——河流平均水深,m B
——平均河宽,m
C h ——河段污染物本底浓度,mg /L C s ——下游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限值,mg /L K 1 ——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1/d x ——下游控制断面与排污口的纵向距离,m u
——水流流速,m /s
M y ——横向混合系数,m²/s ,由下式(泰勒法)计算:
()gHI B H M y 0065.0058.0+=
式中:g
——重力加速度,取9.81 m /s² I
——河流水力坡降,无量纲
(其余参数意义同上)
14.1.1.4 估算参数选择
(1)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K 1
COD 、NH 3-N 的降解系数直接引用《广东省地表水容量核定》采用的污染物降解系数值,即:COD 降解系数取0.15/d ,NH 3-N 的降解系数取0.08/d 。
(2)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限值C s
本次水环境容量估算的末端控制断面水质目标为Ⅱ、Ⅲ类,其水质应执行《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Ⅱ、Ⅲ类浓度限值,Ⅱ类水的COD限值为15 mg/L,NH3-N限值为0.5 mg/L;Ⅲ类水的COD限值为20 mg/L,NH3-N 限值为1.0 mg/L。
14.1.1.5 估算结果
利用上述水质模型及有关参数,可计算得到本次纳污水体滃江干流各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见表14.1-2。
表14.1-2滃江干流各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估算结果
*注:红桥水电站至省道347线跨江大桥之间的实际河流长度约为6.3 km,英华水电站至虾公坑汇入口之间的实际河流长度约为4.9 km,大镇水汇入口至楣头之间的实际河流长度约为5.4 km,因滃江的混合过程段长度约为4.6 km,故均取为4.6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