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分类及分类依据菊花(Dendranthema xgrandiflorum (Ramat) Kitam)原产于我国,我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分布着较多的野生菊花。
菊花中国的传统名花,同时又是世界四大鲜切花之一,在中国的传统花文化及世界花卉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菊花品种资源极为丰富,目前世界上总共有20,000~30,000多个品种,估计我国也有7,000个以上,所以菊花的分类也相当复杂。
汤忠皓(1967)对菊花品种提出过一个较为完整的分类法:按花径的大小分为满天星和大花两个大区,然后再根据头状花序中舌状花与管状花数量之比,在每个区里分舌状花系与管状花系,最后依据瓣型及瓣化程度分成类与型。
中国园艺学会花卉盆景协会(1982)经过研究,对菊花的分类做了统一界定,分5类30型。
但分类学家对菊花的原祖仍有一些不同看法,或认为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是菊花的祖先,或认为小红菊(Dendranthema chanetii)、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aefolium )是原祖。
可以肯定的是菊花不是单元起源的,不能用简单的种系发生方法来概括。
这些分类方法和标准比较专业,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不便在生产实际和民众中推广使用。
1 依据一:花径根据菊花花序大小或直径,分成三大系:1.1 小菊系:花径小于6cm ,叶型、花型变化小。
1.2 中菊系:花序直径在12~20cm之间,叶型、花型有一定变化。
1.3 大菊系:花径大于20cm ,呈型、花型变化大。
2 依据二:瓣形、花型[4,8]根据菊花的瓣形和花型,把大菊分为5个瓣类、30个花型:2.1 平瓣类2.1.1宽带型:舌状花1~2轮,花瓣一般较宽展,有的花瓣呈船形,且拱曲,有的长如带状,先端卷曲。
筒状花序发达,显著外露。
2.1.2荷花型:舌状花3~6轮,花瓣宽厚各瓣排列疏松、内抱。
筒状花显著,盛开时外露。
全花外形整齐,略呈扁球状,外观似荷花。
2.1.3芍药型:舌状花多轮或重轮,花瓣直伸,内外轮各瓣近等长;筒状花稀少或缺,盛开时不露或微露。
花瓣丰满,全花顶部稍平,呈扁球状。
2.1.4平盘型:舌状花多轮,花瓣狭直;外轮花瓣长,由外向内则花瓣层层渐短,有时内轮花内抱。
筒状花正常,盛开时不露或微露。
全花稍呈扁形如盘状。
2.1.5翻卷型:舌状花多轮,外轮花瓣向下反抱,且花瓣背面向内翻卷,内轮花瓣向心合抱或乱抱。
筒状花稀少,盛开时不露或微露。
整个花形外观为外翻内卷,内轮花瓣随花开程度逐渐外翻。
2.1.6叠球型:舌状花重轮,各瓣长短整齐,排列紧密;外轮间或有少数匙瓣甚至管瓣花。
绝大多数花瓣内曲,可能作正抱、追抱、乱抱等到不同形式的向心合抱;各瓣重叠,整个花型呈球型。
2.2匙瓣类2.2.1匙荷型:舌状花1~3层,多为短匙瓣,匙片呈船形,内曲中合抱,或平伸散展。
筒状花开时外露。
全花整齐,顶部稍平,呈扁球状。
2.2.2雀舌型:舌状花多轮,外轮狭匙瓣,直伸;匙片扩大,端尖,形如雀舌。
筒状花正常或稀少,盛开时旬露。
2.2.3蜂窝型:舌状花多轮,短匙瓣,花瓣近直立,排列整齐,全花呈球形,由于匙片卷如铃口,形似蜂窝,因此得名。
筒状花稀少或缺,开时不外露。
2.2.4莲座型:舌状花多轮,外轮花瓣长,内轮较短,所有花瓣匙片向内拱曲。
各瓣排列整齐,疏松或紧密合抱,整个花型稍扁,形似观音神象下的莲座。
筒状花正常,盛开时外露。
2.2.5卷散型:舌状花多轮,内轮间或有平瓣,外轮间或有管瓣,内轮花瓣向心合抱,外轮长而四出散垂,整个花形表现为内卷外散。
筒状花不发达,盛开时微露。
2.2.6匙球型:舌状花得轮,多中匙和短匙瓣,内轮间或有平瓣,外轮间或有管瓣,各瓣匙片内曲,排列整齐,紧密合抱使全花呈球形,亦有外轮长匙瓣或管瓣飘散下垂者。
筒状花稀少或不发达,盛开时少有外露。
2.3管瓣类2.3.1单管型:舌状花1~3轮,多为粗管或中管,间或有长匙瓣。
筒状花显著,外露。
2.3.2翎管型:舌装花多轮,中管或粗管,内轮外轮各瓣近等长,不抱不卷,整个花型似松散的半球型或球型。
筒状花稀少或缺,不外露。
2.3.3管盘型:舌状花多轮,多为中管或粗管瓣,内轮间或有匙瓣,外轮花瓣长而直伸,内轮较短而向心合抱。
项部近平,全花扁形。
筒状花稀少,盛开时微露。
2.3.4松针型:舌状花多轮,细管长直,各瓣近等长,间或有稍弯的管瓣,放射伸展,有如松针束,全朵花半球形。
筒状花稀少或缺,不外露。
2.3.5疏管型:舌状花多轮,中粗管,内轮、外轮花瓣近等长,疏伸不整。
筒状花稀少,不外露。
2.3.6管球型:舌状花重轮,中径管瓣,稍短,弯曲不整,各瓣向心紧密追抱或乱抱,或整齐合抱,全花呈球状。
筒状花稀少或缺,不外露。
2.3.7丝发型:舌状花多轮或重轮,细长管瓣柔弱弯。
筒状花稀少或缺,盛开时不外露。
2.3.8飞舞型:舌状花多轮乃至重轮,多为较粗壮筒瓣花,有的为中径管瓣,也有的品种在中轮或内轮具长匙瓣,各瓣卷展无定,参差不齐,全花姿态婆娑潇洒,筒状花不发达,盛开时微露或不外露。
2.3.9钩环型:舌状花多轮,粗径及中径管瓣,内轮间或有匙瓣花,管瓣端部弯如钩或成环。
筒状花正常或稀少,盛开时外露或微露。
2.3.10缨珞型:舌状花多轮细径管瓣直伸四出或下垂,瓣端具弯钩但不卷曲。
筒状花稀少或缺,盛开时不外露。
2.3.11贯珠型:状花重轮,旬轮中径及细径管瓣甚长,或直或弯,但皆柔弱下垂,内轮细管瓣较后。
管理端部稍紧且曲卷成小环状如珠。
筒状花稀少或缺。
盛开时不外露。
2.4桂瓣类2.4.1平挂型:状花为平瓣,1~3轮;筒状花变为桂瓣状甚显著。
2.4.2匙桂型:舌状花为匙瓣,1~3轮;筒状花变为桂瓣状,甚显著。
2.4.3管桂型:舌状花为管瓣,1~3轮;筒状花变为桂瓣状,甚显著。
2.4.4全桂型:无舌状花或仅具多轮退化舌状花,全形显著变为桂瓣状的筒状花.2.5畸瓣类2.5.1龙爪型:舌状花数轮或多轮,一般为管瓣花,但也有的为匙瓣或平瓣花。
所有舌状花端部枝裂呈爪状或劈裂呈流苏状。
筒状花正常或稀少。
2.5.2毛刺型:舌状花可为各种瓣类,轮数亦不定,可为单轮、数轮乃至多轮、重轮。
在舌状花瓣上生有细短毛或硬刺。
筒状花正常或稀少。
2.5.3剪绒型:舌状花多轮至重轮,狭平瓣,瓣端细裂如剪切成绒,有的品种各瓣交搭如绒球。
筒状花正常或稀少。
3 依据三:花的特征3.1瓣形3.1.1平瓣:花瓣全部开展,仅基部稍联合。
平瓣可分为内曲平瓣、直平瓣、外曲平瓣、扭曲平瓣、蓟平瓣、宽平瓣等。
3.1.2 匙瓣:花瓣基部联合成管,上部开裂成片如匙状。
匙瓣分为内曲匙瓣、直匙瓣、外曲匙瓣、平匙瓣、管匙瓣、带匙瓣等。
3.1.3 管瓣:花瓣管状,管端闭合或开裂。
管瓣分为直管瓣、弯管瓣、钩管瓣等。
3.1.4托桂瓣:花瓣舌状,管编呈不规则开裂。
3.1.5畸瓣:花瓣上有毛刺或花瓣端有爪状突起或花瓣端细切如剪绒状。
3.2 花色3.2.1黄色:浅黄、深黄、金黄、橙黄、棕黄、泥金3.2.2白色:乳白、粉白、银白、灰白。
3.2.3绿色:豆绿、黄绿、草绿。
3.2.4紫色:雪青、浅紫、红紫、墨紫。
3.2.5红色:大红、朱红、墨红、橙红、棕红。
3.2.6粉色:浅粉、深粉3.2.7复色花瓣上有两种以上色彩。
3.3 花径3.3.1 大花径:花序直径在20cm 以上。
3.3.2 中花径:花序直径在12~20cm之间。
3.3.3 小花径:花序直径在6~12cm之间。
3.4花期3.4.1春菊: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3.4.2夏菊:5月下旬至8月开放。
3.4.3秋菊多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开放,为最常见的菊花。
秋菊的分类最为复杂,秋菊按花期又分为早、中、晚3类,按花型又可以分为许多类型。
3.4.3.1 早花种:10月20日以前开放。
3.4.3.2 中花种:10月20~11月10日之间开放.3.4.3.3 晚花种:11月10日以后开放。
3.4.4 寒菊(冬菊):12月上旬至次年1月开放。
3.5 花心分露心、微露心和不露心3种。
3.5.1露心:单轮或寡轮,瓣少,花心显露。
3.5.1不露心:多轮、重瓣,花心深藏不显露。
4 依据四:叶的特征4.1 叶型分正叶、深裂正叶、长叶、深裂长叶、圆叶、莲叶、反转叶、葵叶、柄附叶、锯齿叶。
4.2 叶大小大叶:长14cm以上;中叶:长8~14cm之间;小叶:长8cm以下。
4.3 叶柄长柄:2.0cm以上;中柄:1.0~2.0cm之间;短柄:1.0cm以下。
4.4 托叶分有托叶和无托叶2种。
5 依据五:株型5.1 株高与栽培有很大关系,一般分为:高(全株高在1m以上);中(株高在0.5~1m)和矮(0.2~0.5m)三类。
5.2 枝姿:分直枝、垂枝、屈枝3种。
5.3 造景性能:分单株型、多株型和塔菊型3种。
5.4闭合性:开张型(开展型)、半开张型、紧凑型(直立型)。
5.5 整枝方式5.5.1独本菊:一株一茎一花,一般花径可达20~30cm,茎杆粗壮,节间均匀,叶茂色浓,脚叶不脱,花大色艳,高度适中。
5.5.2立菊:一株多干数花,多为布置花坛、切花、留种等用,枝叶繁茂,花枝高度,花朵大小及花期均一致,着花整齐,分布均匀。
5.5.3大立菊:一株数百至数千朵花,花朵大小整齐,花期一致,适于作展览或厅堂、庭园布置用。
以主干伸展,位置适中,花枝分布均匀,花朵开放一致,表扎序列整齐,气魄雄伟为佳。
5.5.4悬崖菊:是小菊的一种整枝形式,通过整形成悬垂式。
通常单瓣型、分枝多、枝条细软、开花繁密的小花品种,仿效山间野生小菊悬垂的自然姿态,整枝成下垂的悬崖状。
5.5.5嫁接菊:一株花的主干上嫁接各种花色的菊花,是用芽接的方法使不同的品种、不同色彩的菊花在一株上开放。
5.5.6案头菊:是独本菊的另种形式。
每盆一株一花,要求株高20cm以下,植株矮壮,花朵硕大,适于室内茶几、案头摆设。
多施用矮化剂,使其矮化壮实。
5.5.7盆景菊:由菊花制作的桩景或盆景,通常以小菊为主,选用枝条坚韧、叶小、节密、花朵稀疏、花色淡雅的品种为宜。
也有留养老株,培养复壮,使老茎苍劲。
5.5.8工艺菊:用菊花扎制成各种艺术形态,通常以小菊类菊花来扎制。
5.5.9 切花菊:切花是菊花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式,需求量大,可以灵活的做成花篮、插花、摆放图案等。
6 依据六:环境适应性主要是菊花对短日照的不同反应或快慢来分类。
可分为极敏感:遮光到现蕾为15~19天;较敏感:遮光到现蕾为20~24天;敏感:需25~29天;不敏感:需30~34天;极不敏感:需34天以上。
对小菊的分类研究不多,大多被用作野生、散养的类型,栽培简易,观赏价值不高。
但大菊的分类研究相对较为深入,但不能仅依靠某种手段,而需要更加科学地选择对象材料,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并结合栽培品种起源和演化途径,才能给出相对全面的考察和作出合理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