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当前形势

论中国当前形势

论中国当前形势
在当今世界,无论从什么角度、出于何种动机和采取怎样的态度,各国在处理对外关系和国际问题时,几乎都要认真考虑中国这一因素。

实际上,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起,“中国因素”对国际格局就开始产生影响,而且还时常占据明显位置。

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以往“中国因素”的分量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中国地广人多,任何国家都不会完全忽视一个拥有世界人口1/5的大国;二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良好关系所具有的影响力;三是中国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地缘政治作用。

但当前的“中国因素”是由中国的综合国力衬托起来的。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带动起政治、安全等各个方面影响力的发挥。

“中国因素”囊括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外交政策与主张、发展模式、文明传统、国民素质等各个方面,对世界形成了多方位影响。

这种影响不是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客观的。

这种影响也是全局的、持久的、自然的。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中国,相应对中国的期待值也加大,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以相互借重维护自身利益的各种设想和考虑也应运而生。

中国目前更加侧重与各方建立合作对话机制,如“中非合作论坛”、“中阿(拉伯)合作论坛”等,这种机制是加强南南合作的有益方式,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平等互利合作的精神。

中国同时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欧盟等国际、地区组织发展关系,这些都是出于促进全球的和平、发展与合作,而不是出于搞对抗、谋霸权的目的。

“中国因素”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对国际事务表现了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对世界来讲,对中国来讲,都是件大好事。

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实力。

周刚(中国前驻印度大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区和世界经济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并以一个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可逆转,中国人感到高兴和骄傲是理所当然的。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经济总量不大,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例仅为4%,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有限,中国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持续奋斗的过程。

这些都要求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戒骄戒躁,既不要自吹自擂,又不要被别人的吹捧冲昏了头脑,因此,不要高估“中国因素”的影响力。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对那些给予中国很高期望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而对那些心怀不善,企图“捧杀”中国,变相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国家,我们也要心中有数,保持警惕。

陈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客观地估价“中国因素”的影响是现实的需要。

中国目前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对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依赖等等,国家的统一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这些都要求我们正确看待“中国因素”,不能过高估计自己。

宫力(中共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虽然中国目前已经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的过程之中,但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力量对比看,仍然“西强东弱”。

因此,我们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善于守拙,埋头苦干。

善于首拙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直接涉及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重大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不能没有声音,没有影响。

比如,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我们应该尽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再如,中国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要继续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妥善处理领海争端,维护和改善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

要达到这些目标,关键是要善于把握形势和利用机遇,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并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朝鲜在2006年10月9日进行了核试验,消息传出,天下哗然,朝鲜的核试验选择在美国将两大航母派往伊朗,台湾政局极度混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并于8日访问中国之时出现,绝非偶然。

我试从朝鲜核爆这个引线,推广到各国为维护国家利益而进行博弈较量,来分析一下世界局势的变化及未来的变数。

一、中国的困局
目前的中国虽无50多年前的危险,亦无20多年前之贫弱,但此时的中国也面临重大危机,不可掉以轻心。

1976年文革结束时,中国人长处一口气,内乱已息。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赢得了安全的战略空间,对越战争的意义虽比不上朝鲜战争那样深远,也是中国破局的一着妙棋。

从那以后,中国一路高歌猛进,经济快速发展,现已成世界重要的经济实体,从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爆发的潜力一定程度上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中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外汇储备快速增长,2007年已突破1万亿美元,而且每月以200亿美元的速度在增加,中国的商品在其他国家竞争力强劲,在美欧非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中国在联合国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在好像形势一片大好,但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苏醒的东方雄狮,恢复了尊严的饿汉疯狂的吞噬资源,挥舞血肉日渐丰满的手臂在世界上争一席之地。

可是世界没有位置了,美国早已安排完毕,中国对资源无止境的需求与大国发展的潜力是令美国深深忧惧的。

尽管中国反复的提“和平崛起”,但地球就这么大,中国的发展迟早会挑战美国的根本利益。

美国从来就没有放弃遏制与分化中国,但经济上又有共同利益,将来的矛盾与现实利益纠缠的表现,在今天就是龌龊不断,欲打还休。

中国局势凶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的威胁。

美国谋求世界的霸权,已非一朝一夕,并已有成功的模式。

中国的快速发展,让美国神经紧张,中国在克林顿时代使美国的战略伙伴,现今成了战略竞争对手。

美国以后将在一切的领域对中国加紧压制,在这个超级大国的全力压制之下,中国的战略生存空间将面临巨大挑战,毕竟美国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庞然大物,美国根本政策的转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日本问题、东海问题、台湾问题无不是美国最好的武器。

2、压制中国,日本当起了急先锋,台湾政坛一片混乱,台独在美国的叱骂声中日渐壮大,伊朗面临亡国的危险,中国的战略资源——石油,面临重大威胁,
印度受美国扶植,欲对抗中国,俄罗斯短期内难振雄风,期望俄罗斯与中国深度联手,恐不现实,东南亚在美的挑唆下,亦抱不友善的态度,可以说目前的中国虽有俄朝策应援手,也是孤军奋战的。

3、中国经济改革已二十多年,在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若不能合理的解决,势必造成不稳定。

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不相称;教育问题较多;卫生体系不健全;社会不公平显著;收入差距拉大。

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

教育。

医疗制度
社会公平。

公平总是相对的,所有的社会都不可能绝对公平,但当不公平已经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我们仍把上面的话当作借口而加以忽视,社会积累起太多的不满,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在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在0.4到0.5之间(1995年是0.45)。

按照一般标准,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3-0.4表示较为合理;0.4以上表示差距偏大。

因此现在应当强调保持社会公平,更多地关怀低收入群体,关怀弱势群体。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当一个农民,尤其是西部的农民在祖先耕作过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努力劳作一生的收入还不及前一段时间网上盛传电力部门一个每天只抄四次表的普通抄表员一个月的工资,这里的对比还不让人心痛吗?
当一个处在贫困之中有志有能的人无法在现实中成长进步,当一个身处底层的人无法通过正常的现实的努力出头之时,这社会还能得到这些人的认可吗?如果过分的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社会的隐患必将越来越多。

二、美国的战略
美国的战略是全球性的,保持对全球的支配能力及防范任何一个潜在的对手的成长。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60多年前所总结:全球均势的政策。

现在也是美国主要的对外政策,这最符合美国的利益,这正如二战中德国有可能独霸欧洲大陆的时候,当时美国的谋略家提出要保持欧洲均势,必然对德宣战。

不让某一地区出现强国,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

正如当年苏联强大,美联中抗苏,苏联解体后,世界上没有美国现实的对手了,潜在的对手必然升级,中国的快速
发展进入了美国的视野,中国又成了美国遏制的首选对象,美联合印度压制中国,这说明中国真的举足轻重了。

而美国联合印度,也说明印度目前还不行,将来印度要是比中国强大了,印度同样会遭到美国的压制。

所以面对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中国一定不要慌,能成为美国的对手而不能对中国直接出兵,至少说明中国是有一定实力的。

从这点说,我们应该高兴才对,毕竟能让世界超级大国把中国当成对手却又不敢直接出兵动手,这是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

美国的外交战略前面已经讲过,无外乎保持全球均势,但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对手,对如何保持均势,美国有不同的操作。

一战时,美国利用战争机会,大发战争财,二战时,美国已经壮大,从幕后走到台前。

二战后,美国为对抗苏联,拉拢其他国家。

美国建国200多年对外战争活外事活动已达240余起,美国是典型的“武人”,制服武人的方法,即不是以文治武,也不是以武制武,需要文武并用,不是扬汤止沸,而是釜底抽薪。

所以说中国要在这个形势错杂,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发展,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班级:302816班
姓名:何矗。

相关主题